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萧友梅与洗星海当年还有一段说不清道不明的恩怨,孰是孰非都无法解释了。萧友梅(中)>萧友梅与洗星海、聂耳的恩怨>关于冼星海离开国立音乐院的事件,有人在传记中写道:“1929年夏他因热情支持一部分外地同学反对学校当局规定暑假要加收住宿、练琴费而掀起的...,后被迫停学。”勿庸置疑,“学校当局”和“校方”都是指的萧友梅,从而将萧友梅置于冼星海和聂耳之对立面。

萧友梅是我国著名音乐家,也是上海音乐学院创始人之一,洗星海、李焕之等人都是他的学生,一生致力于中国音乐教育事业。萧友梅与洗星海当年还有一段说不清道不明的恩怨,孰是孰非都无法解释了。 萧友梅(中)>
萧友梅与洗星海、聂耳的恩怨>关于冼星海离开国立音乐院的事件, 有人在传记中写道:“1929年夏他(指冼星海)因热情支持一部分外地同学反对学校当局规定暑假要加收住宿、练琴费而掀起的 ... , 后被迫停学。”矛头所向, 不言自明。>1959年海燕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影片《聂耳》中, 有聂耳(赵丹扮演)报考音乐学院站在考场中心位置拉小提琴的特写镜头, 考官中则有两位都戴着眼镜的“主考”, 影射着与丑化了萧友梅和黄自。>有人在文章中则介绍了两种说法:“1934年初聂耳报考国立音专的小提琴选科, 主考人是法利国(A.Foa)。他的演奏水平达到了录取标准, 但校方因聂耳曾在明月歌剧社奏乐, 认为录取了聂耳有损于国立音专的声誉, 于是以演奏水平低为借口, 没有录取(吕骥的说法)。另说仅仅是因为他的演奏水平不够而未录取(贺绿汀的说法)。”勿庸置疑,“学校当局”和“校方”都是指的萧友梅, 从而将萧友梅置于冼星海和聂耳之对立面。>
对萧友梅的评价>萧友梅先生艰苦创业、勤俭办学从严治校、事必躬亲,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不朽的光辉业绩。>“ ... ”以前,中国传统的音乐教育只限在文人的自娱性音乐方面,例如弹古琴他们只是作为修身养性的一种手段。从事表演的活动,是由社会底层的“戏子”们担任的,至于京剧的“票友”是后来的事。这些活动与“国民音乐教育”并不是一回事。萧友梅1901年赴日本留学,在东京音乐学校学习钢琴与声乐,并在帝国大学学习教育。1913年又到德国莱比音乐学院和莱比大学学习,取得博士学位后于1920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专科、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和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任教,并担任领导工作。在蔡元培的支持下,1927年在上海创办了国立音乐院,这是中国第一所专业音乐院,为音乐教育事业与培养专业音乐人才奠定了基础。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萧友梅聂耳音乐剧情片中国电影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