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在宋朝,有一个出了名的和尚,不,他是最不像和尚的一个和尚。人们尊称他为仲殊大师,他是个非常有文采的人,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浪荡的人。他在杭州的宝悦寺认识了诗人苏轼,苏轼那个时候是当地的一个长官,两个人非常聊得来,经常聚在一起喝酒聊天,每当喝到兴头上,仲殊大师就会悄悄地告诉苏轼当地哪个青楼的姑娘好。

在宋朝,有一个出了名的和尚,不,他是最不像和尚的一个和尚。人们尊称他为仲殊大师,他是个非常有文采的人,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浪荡的人。他在杭州的宝悦寺认识了诗人苏轼,苏轼那个时候是当地的一个长官,两个人非常聊得来,经常聚在一起喝酒聊天,每当喝到兴头上,仲殊大师就会悄悄地告诉苏轼当地哪个青楼的姑娘好。简直是个「 ”流氓”和尚啊! 仲殊大师一共有两大爱好,不是抽烟烫头,而是写诗吃蜜。你可能会疑惑,吃蜜也能算爱好?吃蜜当然不算是一个正当的爱好,但是在仲殊大师身上,他确实是个爱好。因为仲殊大师无论吃什么饭菜,他都要加上蜂蜜才吃的下去,其实仲殊大师有这个特殊的爱好是有原因的,仲殊大师原名张挥,以前在苏州城,他是出了名的 ... ,很多人都不喜欢他,但是他的学习很好,年轻时考取了进士。 考上进士之后,仲殊大师算是玩开了,他整天和自己的狐朋狗友在外面寻花问柳,他的老婆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终于有一天,她的老婆积攒够怨气之后在仲殊大师的酒里下了砒霜,还好因为剂量不够,仲殊大师逃过一难。为了使毒气从体内完全散发出去,仲殊大师不得不每天吃大量的蜂蜜,另外他还不能吃肉。仲殊大师心想连肉都吃不了了,索性进士也不去了,带着一些简单的行李直接出家了。他去了寺庙也没事干,每天就是到处游荡,看看姑娘,偶尔兴起写上几首小诗小词,优哉游哉。 仲殊大师的资料在历史记录上并不多见,因为他的性格实在是太奇怪了,而且他的事迹也不是正面教材,很难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而仲殊大师自己也是中了进士之后也不努力,每天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心中没有什么远大的抱负,去了寺庙也不安心诵经念词,为人不守清规戒律,随心而欲。宋代推崇佛教,所以对出家人的待遇非常好,在寺庙里有很多的福利可以享受,非常适合像仲殊大师这样对俗世毫无牵挂的人来。 仲殊大师的家庭生活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累赘。她的妻子弄巧成拙,反而让仲殊大师有一个正当的理由离开家庭生活的束缚了。他从阎王爷那里打了个招呼,又回到人世间寻欢作乐了。苏轼评价仲殊大师,说他是「 ”能文善诗及歌词,皆操笔立成,不点窜一字”,可见仲殊大师虽然有很多毛病,但是他的才学确实非常深厚,后人也评价仲殊大师的作品「 ”篇篇奇丽,字字清婉”,历史上的文人道士对他的评价都非常高。 在小编看来,仲殊大师是一个热爱生活的浪荡文人,他喜欢俗世中的一切,想要过一生潇潇洒洒的生活,一辈子快快活活的,而他也确实是这么做的。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浪荡公子的例子,他们丝毫不求上进,放浪形骸。而这些浪荡公子的结局,在历史上分为两种,一种是他们选择浪子回头,重新做人,在社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为自己的家庭撑起一片天地。 第二种是在众人的鄙夷和亲人的唾弃中默默死去,落得一个悲惨下场。而仲殊大师的选择非常巧妙,他既没有选择做前者,也没有选择做后者。而是找到了自己在社会中的平衡点,他找到了自己的安身之地,而且以和尚的名义背着行囊到处游山玩水,还可以到处化缘,保证自己饿不着肚子。那个时候不像现在,外出 ... 的人们都没有照相机和手机,他们唯一可以作为记录方式的就是用文字写下游记。 从仲殊大师留下的作品看,他的足迹踏过了吴楚,他在苏州和杭州呆过很长的一段时间,也去过镇江,最远的地方去过成都。这些地方都是人美景美的地方,实在是符合仲殊大师的心愿啊。而他到了每一处地方,就用自己的诗词记录下当地的美景,他的身份放在现在,指不定有多少个旅游机构抢着让他帮忙写稿子呢。仲殊大师的诗词读起来别有一番风味,他非常擅长写小令,大部分小令都是写他在旅途中碰到的美景和有意思的事情。 但是仲殊大师却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很大的疑点,就是他的死亡。按理说,这样一个轻松豁达的人应该是安享晚年的,但是仲殊大师却在自己老年的时候亲手把自己吊死了。那时他已经是满头白发了,他回到了苏州的承天寺,那是他第一次出家的寺庙。有一太天,他很反常地跟寺中众僧挨个道了个再见,当晚就在寺庙的院子里找了一颗结实的大树,上吊 ... 了。 只要信仰了佛教,就不能选择 ... ,要不然按照佛法,人就不能顺利转世,没法得道。但是放在仲殊大师就不稀奇了,他临死前根本没有在乎自己来世是什么样子,于是甩了甩衣袖就告别人世了。可见他还是信奉现世的规则,他不问过去,也不想将来,就想安安心心地活在当下。这也算是非常符合仲殊大师一贯的行为做法,实在是令人佩服。 仲殊大师在生前还做过一件事情,讲起来让人啼笑皆非。有一天,仲殊大师拜访当地的掌管,这时候来了一个打官司的女人,她非常坚定想要打官司,于是就在大雨天站在衙门的门口,一直不肯走。于是仲殊大师看着这个情景,当下就写了一首诗歌,叫做《踏莎行》。诗中这样写道: 凤鞋湿透立多时,不言不语厌厌地 想伊只诉薄情人,官中谁管闲公事。 诗歌内容非常生动,几句话就描述除了当时的情况,但是拿着一个弱女子来做文章,仲殊大师确实有点不地道。 仲殊大师的一辈子,在俗世和佛门中自由出入,世间的功名利禄和清规戒律都没有束缚住他自由的灵魂,这种潇洒的生活方式,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因为谁也不能,为了踏山川,看美景和美女,就抛开世俗的一切责任。活在俗世中的我们,不仅要满足长辈的希望,还要为下一代负责,这些都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责任,因为我们知道,如果我们不去努力,那么吃苦的人就是我们的下一代了。 又有谁会抛开自己的家庭,就是为了换取一个自由的生活呢?这是需要勇气的,仲殊大师的世界充满着浪漫和自由,但是这又不是所有人都能承担得起的一份自由,因为只有自律才能拥有自由。仲殊大师虽然行为放荡,但是他有一身的文才,他的文才支撑着他的一生,这才能让他潇潇洒洒地在人间走一回呐!所以想要自由,就先读书吧!
本文标签:宋朝历史仲殊苏轼佛门寺庙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