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隆福寺的建设,应该是北京城市规模扩大,民生需求的必然结果。和白云观等地方的庙会不同,隆福寺庙会上人是在午后,很多人不吃午饭,就为了来庙会上吃小吃。本组照片拍摄于1938年2月的隆福寺庙会。隆福寺每月逢九、十日有庙会。

隆福寺,始建于1452年,它比北京城的建设晚了32年,北京城始建于1406年,1420年竣工。隆福寺的建设,应该是北京城市规模扩大,民生需求的必然结果。 建设之初,它的作用就是一座方便周边百姓的香火院,时间不久,这里演化为老北京著名的庙会,是当时城乡物资交流的重要场所。 一般情况下,上午摆摊的人陆续赶来,有的是固定的摊,有的临时找个地方。一旦安置好了,就有庙里的喇嘛来收摊位费,美其名曰香火钱。 和白云观等地方的庙会不同,隆福寺庙会上人是在午后,很多人不吃午饭,就为了来庙会上吃小吃。本组照片拍摄于1938年2月的隆福寺庙会。从图片上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庙会人潮涌动,很是兴旺。 隆福寺每月逢九、十日有庙会。庙市除了商品交易,庙会上最常见的还有这种说和的人。这种人类似于今天掮客,但服务范围更广泛,除了促成交易外,她们还负责调解家庭、邻里 ... ,当和事佬。 隆福寺曾经有过两次大的火灾,一次是在1901年10月,夜里值班的喇嘛不小心碰到了油灯,烧了天王殿。另一次是在1993年,过火后的隆福寺生意再也没好起来。 庙会上,珠玉绫罗,衣服饮食、古玩字画,花鸟虫鱼等等应有尽有。 图片中是卖山楂的,这可不是脖子上挂的那种珠子。这种销售的方式,还真的别致,如今似乎已经失传了。他们边走边吆喝:「 ”还有两挂大山里红啊!”不过,这种人可不实诚:你看好了,说个价格,他一准不卖,你一转身,他马上说卖了。不过,递到你手里的,可不是你刚才看到那串了,而是偷梁换柱换了小的。 由于购销两旺,庙会规模不断扩大,到了1930年起,庙会的日期,改为每月每旬逢一、二、九、十之日。一月四个集,老北京人的生活和赶集连在了一起。大姑娘小媳妇把每月赶隆福寺庙会当做最大的享受。 而没庙会的日子里,也有常客来摆个小摊,敲个小鼓,彼此见面聊天什么的。 当年的隆福寺,还有很多机会可以捡漏,鼻烟壶儿、镯子,扁方儿、耳环、象牙雕刻等等,一不小心就是宫里流出来。当然,假货也更多。据说,如今潘家园的手艺,很多就是从隆福寺传播开来的。 图片中这种摆小摊的,很多是庙会的常客,她们就是为了糊弄新手,专卖假货的。 1988年,在原隆福寺的地址上,建设了气派的「 ”隆福大厦”,8层高,当年这是北京第一家拥有中央空调、引进自动扶梯的商场。 建设者原本想沾沾老商业区的光,没成想,自打93年那场大火后,大楼经营一直不死不活的,到了2001年后,干脆就关了门。2003年改建成数码广场,2004年又关门了。就连周边商铺也跟着萧条了。很多迷信的人说,这是破了以前的那个风水,商脉散了。 如今,新的隆福大厦再次成为北京的地标性建筑。顺着王府井大街一直向北溜达,游客就能看到。
本文标签:隆福寺庙会老北京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