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清代外销瓷中的西方文化因素瓷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创造发明,是中国人民为世界贡献的第五大发明。本文试从清代外销西欧的瓷器中,在类型、纹饰、画法等方面,总结其中的西方文化因素,以有裨益于中国外销瓷的进—步研究。三清代外销瓷的绘制技法也采用了很多欧洲绘制技法。四清代的部分外销瓷,是中国传统的制瓷工艺于欧洲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们不仅是研究欧洲国家历史的重要文物,也是中国与欧洲国家友好往来的见证。
清代外销瓷中的西方文化因素
瓷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创造发明,是中国人民为世界贡献的第五大发明。在世界物质文明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考古资料证明,从唐代中晚期开始,中国瓷器就通过陆路和海路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往国外,为中外物质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清代早中期,中国瓷器外销进入了—个新的高峰,在大量的外销瓷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根据国外消费者的需要订制的,他们提供图样,中国制瓷商按图 ... 。《景德镇陶录》载:“洋器,专售外洋者,有滑洋器、泥洋器之分。商多粤东人,贩去与鬼子互市,式样奇巧,岁无定样。”本文试从清代外销西欧的瓷器中,在类型、纹饰、画法等方面,总结其中的西方文化因素,以有裨益于中国外销瓷的进—步研究。
一
仅在18世纪,中国大量烧制的专为外销瓷的中国外销瓷最保守的估计也在6O0O万件以上。这其中就有相当—部分根据欧洲各国的订货需要而特制的。—些西方国家为了订制方便,先后在中国广州设立代理商行,最早是1715年英国最先设立,随后又有法国(1728)、荷兰(1729)、丹麦(1731)、瑞典(1732)等先后荏广州设立代理行,他们通过广州商行向景德镇订造中国款式的瓷器,更多的则是向中国提供订货的货样,货样多数是木制本,也有陶制的和画样。由景德镇烧制素坯胎,再运到广广州特设的工场,仿造西洋画法和画本,上釉烘烧而成,称之为“广彩”。
从瓷器类型上看,这一时期中国生产的外销欧洲的瓷器,主要分为四大类别:—是餐具;二是茶具和咖啡器皿;三是其他一些杂项器皿;四是陈设用瓷。
餐具主要有不同类型的盘、碗、碟、烛台、啤酒杯、; 末瓶、盐瓶等。此时欧洲还流行组合餐具,也称系列餐具,就是 ... 一些不同品类,可以多种搭配使用的餐具。在l8世纪初期,—套餐具的总数可以达到几十、几百件,并目.绘有相同的纹样。例如一套130件的餐具,其中包括60个大小不一的盘,24个大小相同的汤盘,l3个尺寸不同的托盘,8个尺寸不同的碟,盐瓶、牛油碟及沙律碗各6个,4个注子,两个盖碗,— 个盛鱼的碟。
此外,还有比较少见的—些器类。如盛冰桶、果篮、果碟、草莓碗等。由于欧洲各国民喜好有所差异,因此各国订制的餐具也有所不同。再加之不同年代流行时尚各异,不同时代的餐具也有些许变化。
17世纪末期开始,欧洲开始流行饮茶,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各国,不仅进口中国茶叶的数量越来越多,而目所需茶具也逐渐增多。欧洲人在品尝茶的时候都喜欢用中国的瓷质茶具。因此,从l8世纪开始,欧洲商人从中国输入了大量瓷茶具,有时—年即可达10万件以上。
起初,欧洲袭用中国传统使用的没有把手的茶杯,下置以托碟。到18世纪末,才出现了有把手的款式。
咖啡饮料在欧洲与茶饮料几乎同时兴起,18世纪时同时也从中国进口了大量盛咖啡的器皿,如从中国输入的咖啡杯数量巨大,早期的形体比茶杯还要大—些。个别欧洲商人向中国订货时,也订制成套的炊具,如有的—套中包括有茶杯、茶壶、壶座、咖啡杯、咖啡壶及壶座、茶叶罐等多种器皿。
欧洲各国的订货种类繁多,无奇不有。170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从中国曾订过鱼缸、腌菜缸、盐瓶、麦糊杯、长颈瓶,以及由6—29只以上小盒构成的梳妆箱,大口水壶、茶盘、菜叶罐等。
还有的欧洲商人订制瓷板、嵌饰桌面和椅子,路易十四的儿子甚至还订制过瓷灯笼和乐器。此外卫生用具如剃须碗、便壶、唾盂等瓷器也有少量的订货。
二
在图案纹饰上,清代外销瓷也越来越西洋化,图样主要由欧洲订货国家提供。但也有个别例外,当时在广州特制了—种样盘,周边绘四种不同的五彩图案,由欧洲的订货商挑选定样。
所绘图案纹饰主要有人物、神话、宗教、爱情、纹章瓷等题材。
人物题材的纹饰非常丰富,它们绘制在各式盘、茶壶、茶杯、托碟、瓶、咖啡壶、咖啡杯等器皿上。人物有男有女,有贵族有仆人,但以表现贵族人士及贵妇人纹饰居多。所表现的生活场景多种多样,有喝茶、谈话、钓鱼、与宠物玩耍、喂养家禽等。瓷器上的人物数量有多有少,但以五人以下的占绝大多数。
在宗教及神话题材话题的瓷器中,以描绘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故事的内容题材为最多。圣经的内容大部分有都取材于圣经新约中的故事,如基督复活、基督在约旦河受冼、耶稣受难等。古希腊神话中的巴利斯的审判,希腊神话中的诸神等题材在文饰中也有出现。
十七世纪晚期,第—批欧洲订制的中国瓷器,其纹饰即是欧洲纹章。纹章图徽总计约有300多种。欧洲纹章瓷最早始于16世纪,是葡萄牙国王马努埃尔一世的纹章青花瓷。到l7一l8世纪时达到鼎盛期:纹章有欧洲的船舶、建筑、风景、名胜等,也有欧洲渔民在大海打鱼的场面,在广州的欧洲商人洋行和邸宅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题材等。
欧洲当时发生的一些历史事件,也被用来做为装饰纹样,如反映1690年荷兰鹿特丹市民骚动的图盘。
瓷器上的装饰图案多模仿欧版画、油画、印刷品等,艺术风格独特,充满异域风情。
三
清代外销瓷的绘制技法也采用了很多欧洲绘制技法。寂园叟的《陶雅》中记载:“乾窑瓷器,不但画碧睛棕发之人,其于楼台花木,亦颇用界算(画)法,命曰洋彩。”乾隆6年脂红大篆款的洋瓷巨盘,“盘心画海屋添筹之属,仙山楼阁,综渺凌虚,盖参用泰西界画法也。敷彩之精,用笔之奇,有匪夷所思者。”
“克拉克瓷”是指中国明末清初的—种青花外销瓷器,尤以—种青花开光瓷盘最为典型。其图案虽有中国传统画法,但放射状、模印状排列的菱花或扇形开光布局已非中国风格,应是模仿欧洲金银器的 ... 技法,开光好似捶成的格子。
由于欧洲商人的订购,景德镇外销瓷器为适应欧洲市场,不仅造型、图案具有欧洲艺术风格,绘制技法也采用西洋画法。但由于历史文化背景不同,中国和欧洲画的不同艺术风格,中国绘画工匠对西洋技法掌握的不是完全到位,图案中西绘画技法互相融合,出现了—些不协调的现象,如比例、色彩、构图等方面,有些人物表情呆滞,色彩搭配不和谐等。
四
清代的部分外销瓷,是中国传统的制瓷工艺于欧洲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们不仅是研究欧洲国家历史的重要文物,也是中国与欧洲国家友好往来的见证。中国外销瓷的输出,促进了中国制瓷业更趟卜步的发展和繁荣,同时,也使世界了解了中国。外销瓷的输入,极大地推动了欧洲制瓷业的产生和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中欧之间的文化交流。
来源:博物馆研究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