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苏盆收藏蟋蟀,古称促织,又称“蛐蛐”,因善斗而为人们所喜爱。苏盆制盆的最佳时间为清明至霜降。收藏苏盆,要掌握以下两个原则:一要收藏时代特征明显的老盆。苏盆的...,往往带有个人名章的底款,以表明作者。名家...的虫盆,由于工艺精湛,其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较高,因而备受虫迷青睐。民国时期的盆,由于...工艺略逊一筹,收藏价值相对较低。
苏盆收藏
蟋蟀,古称促织,又称“蛐蛐”,因善斗而为人们所喜爱。蟋蟀罐,上海、苏杭一带称“盆”,多为细泥烧制,虽是养虫器具,可一问世就为虫迷们所钟爱。这些出自能工巧匠之手的小泥罐,不但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水性,适合于蟋蟀生长,而且外观淳朴古雅,富观赏性,有实用与审美的双重价值。陆墓镇的蟋蟀盆之有名气,犹如景德镇的瓷器、宜兴的紫砂茶壶。
陆墓镇距苏州市中心3公里,阳澄湖西侧,是个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陆墓镇的得名,是因为唐德宗时的同平章事(即宰相)陆贽葬于此。陆墓镇的蟋蟀盆之闻名于世,大约要追溯到南宋时期。当时康王迁都南下至建康,即今天的杭州。宰相贾似道在历史上是个有名的误国奸臣,但在饲玩蟋蟀上却可称得上大师,他有2~3万字的《促织经》专著。由于贾似道痴迷蟋蟀,流风遍及江南。苏州陆墓镇有个名叫杨弘森的人,他做的蟋蟀盆工艺特别讲究, ... 十分精细,往往成为抢手货,陆墓镇的名声也就传开了。据说,现在陆墓镇的那套烧制蟋蟀盆的工艺,都得之干杨弘森的真传。
这一套工艺大致上可分为:选土、炼泥、制坯、焙烧。
选土是第—道工序。陆墓镇一带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有着得天独厚的青泥。这种青泥烧成的砖块,曾经专供建造宫殿所用,“敲之有声,断之无孔”,被誉为“金砖”,明朝永乐皇帝赐名“御窑”。陆墓镇余窑村因此而得名,后来把“御”改成了“余”,一直沿用至今。 ... 蟋蟀盆的泥料要比烧砖的还要精细,先要挖去地表层1米多厚的表土,然后再选土样。土样选定后,秋天取土,堆放野外,经腊月冰冻,使土质变松。到春天三月,把土运到场上晒干敲碎,再把碎土浸泡在水池里捣成糊状,滤去粗沙杂质,让它沉淀,再放干表面的水。然后将滤净的土取出,就可进行炼泥了。炼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蟋蟀盆的质量。所谓炼泥就是用木桩捣土,反复捣,反复炼,使泥土紧密、细腻,富有弹性,中间不留微孔。泥土炼奸后,稍微晾干一下,就可以 ... 盆坯了。苏盆制盆的最佳时间为清明至霜降。制坯全由手工操作,一个转盘在下,泥坯放于盘上,随后全靠手上功夫,制成盆坯。趁盆坯还没有干时,在上面刻上各种花纹图案、文字。盆坯必须阴干,可以防止盆坯在烧制时产生裂缝。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入窑焙烧。做好的盆坯,需放人窑内焙烧数小时。焙烧技术性极强,其火候的掌握,非有经验的老手不能胜任。江南霉雨季节,阴雨连绵,盆坯不能入窑焙烧,因泥坯中含水分较多,焙烧时易断裂胱底。
由于地域的差异,中国蟋蟀盆大致可划分为两大派系:主要产地为天津的北派,简称北罐或京盆;主要产地为苏州的南派,简称南盆或苏盆。由于北方秋季气候昼夜气温落差大,且过了白露季节气温就迅速转冷,所以形成北罐盆体高大、盆壁厚实的特点。苏盆的形状与北方盆不同,可能是由于南方气候湿热的原因,苏盆多为薄壁,腹矮扁圆,内腔宽大通风,盆体相对小巧,盆的四壁没有北方盆厚而高。
收藏苏盆,要掌握以下两个原则:
一要收藏时代特征明显的老盆。市场上常见的老盆,以清末及民国的盆居多,一般多为白泥 ... ,由于把玩的时间较长,盆的外壁盘出了包浆,渐渐成了黄褐色。而新盆由于泥质有了变化,再加上把玩的时间也不够,因此盆的外壁没有包浆。老盆之所以受到虫迷们的青睐,除了做工精细、造型端庄之外,受人称赞的主要是选泥好、泥处理好、烧制火候好,盆的内外壁表面滑润细腻,不伤虫的须爪,盆体的微孔大小和数量适宜,既能适当通气,又能吸入适量的水分,以后慢慢地释放水分,能保持很长时间。由于几百年来,优质的泥已基本用完,所以,新盆取土不理想,盆体的孔隙太少、太小,透气性差。而且新盆遇水,迅速大量地吸水,盆体过湿虫易受潮;盆体干得也很快,在夏季一两天不上水,虫就会 ... 。
二要收藏名家 ... 的盆。苏盆的 ... ,往往带有个人名章的底款,以表明作者。名家 ... 的虫盆,由于工艺精湛,其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较高,因而备受虫迷青睐。作者的名气越大,其价值越高。明人《戒庵老人漫笔》记载:“宣德时,苏州造促织盆,出陆墓邹、莫二家,曾见雕镂人物,状彩极工巧,又有大秀、小秀所造者,尤妙。”清代苏盆的 ... ,在用泥和器型上都有新的发展,最常见的式样是圆盆,款式有竹节盆、铜鼓盆、和尚盆、天落盖盆等,六角盆、八角盆也偶尔能见到。有时,盆体还刻有精美的花纹,常见的有人物、山水、花卉等图案,有的盆盖上刻有与斗虫相关的文字,如“夺锐秋声振,争魁逸兴深”等。清代名家有李东明、李焕章、王云樵、袁鸿石等。民国时期的盆,由于 ... 工艺略逊一筹,收藏价值相对较低。民国名家有杨鸿兴、许明发、李万记等。现在的苏州陆墓镇,制盆仍然沿袭传统的手工方式,当代制盆大师们的作品,在 ... 工艺上达到了新的高度,盆的价格不菲。当代名家有袁中平、苏晓红、蒋泉林、叶逢春等。
——摘编于《收藏》2005.03
编辑:聪子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