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貌阅,隋唐时地方官亲自检查百姓年貌形状,以便核实户籍的制度。大索的目的在于搜括隐匿人口,而貌阅目的则在于责令官员亲自当面检查年貌形状,以便查出那些已达成丁之岁,而用诈老、诈小的办法逃避承担赋役的人。唐代貌阅首先是通过貌阅百姓形状,以定其所报的黄、小、中、丁、老是否属实。貌阅的另一内容,佛图户则是要貌定百姓的三疾状况。隋代定户等时三党五党共为一团,唐代貌阅亦按地区分成团。故貌阅百姓亦称团貌。
貌阅(汉语拼音:mào yuè),隋唐时地方官亲自检查百姓年貌形状,以便核实户籍的制度。隋大业五年 (609),民部侍郎裴蕴建议推行“大索貌阅”。大索的目的在于搜括隐匿人口,而貌阅目的则在于责令官员亲自当面检查年貌形状,以便查出那些已达成丁之岁,而用诈老、诈小的办法逃避承担赋役的人。唐代继承隋法,把貌阅加以完善及制度化。唐代貌阅首先是通过貌阅百姓形状,以定其所报的黄、小、中、丁、老是否属实。貌阅的另一内容,佛图户则是要貌定百姓的三疾状况。“三疾”按病残程度区分:部分丧失劳动力者为残疾;全部丧失劳动力者为废疾;不仅全部丧失劳动力而且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者为笃疾。据此,为免除 (或部分免除)赋役负担 ,或享受给侍丁待遇提供依据。隋代定户等时三党五党共为一团,唐代貌阅亦按地区分成团。故貌阅百姓亦称团貌。封建国家通过团貌严格控制人民,尤其是赋役的主要承担者——丁口,为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封建法治提供了保证。
参见条目
“貌阅597699” 7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