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观音传说(下)中国普陀洛迦山在中国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舟山群岛之一的普陀山。观世音菩萨,为卫护道场,对破戒僧人,固然慈威兼施,而对蓄意扰乱道场之人,亦每现身点化。甜美如斯的土地,自是观音胜境示现。仅择观音菩萨成道纪念日举行开光启用典礼。观音菩萨圣诞的起源和依据,现在均无法考定。广大佛教徒庆祝观音圣诞的香会称作观音会。
观音传说(下)(3)中国普陀洛迦山在中国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舟山群岛之一的普陀山。岛呈狭长形,岛内崎岖,由南至北,有锦屏山,光游峰,伏龙山,雪浪山,青鼓山等,其中最高是岛北的白华顶,又名佛顶山。岛之东南有一小岛,名洛迦山,合称为普陀洛迦山,后人渐将普陀及洛迦分成两个山名。普陀山所以成为中国四大名山之一,名为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其原因在普陀山志记载:谓中国五代后,梁贞明二年,公元九一六年,日本僧人慧谔,游五台山,见一观音像,庄严殊胜,心慕不已,实行不问自取,请回日本供养。岂料船经普陀山时,海中忽涌无数铁莲花,舟不能行,如是三日三夜,慧谔惊而祷告曰:「如圣像与日本众生无缘,当从所向,弟子随从所适,建寺供养。」祷毕舟行,至潮音洞边即停,慧谔捧大士像离舟登岸,时岸边渔民,听慧谔说明来意,大受感动。张氏渔翁献出住宅,让慧谔和尚供像安居。改名为「不肯去观音院。」而慧谔和尚,亦成为普陀山的开山始祖。普陀山名胜古迹甚多,佛教寺庵百数十座。其中位于白华顶南灵鹫峰下的普济寺,是供奉观音菩萨的主刹。开辟深遂,殿阁七重,建筑总面积为一万一千四百平方米。宏伟庄严,气势非凡。其中圆通宝殿,是观世音菩萨正殿,建于清朝康熙雍正年间,高六丈余,广十四丈,阔八文,内供八米多高观音圣像。四周塑有观音菩萨三十二应身,其余殿堂僧舍,约二百余间。亭台楼阁,十分壮观。普济禅寺,位于前山,与后山的法雨禅寺,及山顶之慧济禅寺,合称普陀三大寺。其它历代兴建大小寺庵,约二百余间。普陀山最着名的山洞,是海潮音洞,及梵音洞,潮音洞位在沙岩之中,高约数丈,洞内怪石磷磷,海水涌入,其声如雷,游客仅可立于天窗外俯视,不能入内。梵音洞在青鼓山下,高数十丈,洞底崩石累累,海水接踵而来,水花飞溅,声如龙吟虎啸,诚心朝山进香的有缘人,能见观世音菩萨于洞中现身。普陀山既为四大名山之一,游客固多,而僧人由各地云集挂单者亦众。难免圣凡混杂,良萎不齐。何况罗汉境界,往往隐德露痴,游戏人间。凡人肉眼不识,自会发生误会。观世音菩萨,为卫护道场,对破戒僧人,固然慈威兼施,而对蓄意扰乱道场之人,亦每现身点化。据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拜访普陀山。当其微服上山,立即被化缘和尚包围,并将所得,就地聚赌,令乾隆皇十分反感。回宫后将所见奏知母后,并欲大兴问罪之师,但因母后善言相劝作罢。岂料第二次下江南,再访普陀山时,和尚何止包围化缘,且三五成群,吸姻饮酒,喧闹不已,丑态毕露。乾隆喝问:「因何不守佛门清规?」竟然有人回答:「此是海外家风,罗汉境界;即使皇帝在此,亦管不了。」真气煞乾隆,誓必发兵捕 ... ;虽然母后再三劝告,勿作 ... 业,而毁名山,亦难息怒。是以第三次下江南时,带备兵船,再访普陀。及其登山一看,聚赌的人数更多,下注更大;而且衣冠不整,男女混杂。乾隆心想,穷和尚何来许多银两,让我来豪赌,看你穷和尚如何赔偿。随即掏出大堆银两下注,旋即被和尚吃掉,一连数次皆输,最后将仅有银两孤注一掷,竟然输光。气极将头上宝冠除下押上,又被一衣衫槛褛的和尚赢去。往头上一载;乾隆盛怒之下,再脱下龙袍作为赌本。结果,又被一个女人赢去,往身上一披,并问皇帝还有何物可赌?皇帝随即命同来官兵包围前寺,下命捉捕和尚。聚赌之众,见被包围,唯有陆续走进大殿。及军队赶到大殿,人影全无,而皇帝宝冠,却载在罗汉头上,皇帝龙袍,则披在观世音菩萨身中。至此:乾隆始知自己所见,真是罗汉境界,菩萨神变;随即叩头谢罪,笃信佛教。普陀山于悠悠岁月中,虽然几经兴废,于今仍然屹立不倒,游客如云,朝山者众,被菩萨感化而改邪归正,笃信佛教者,不知凡几。可见观世音菩萨卫护道场之威德神力,实不可思议。(4) ... 的布达拉宫 ... 的POTALA,是座位于玛鲁赫里,MARUHOIRI大岩山顶上的 ... 喇嘛宫殿。周约一里,普通称布达拉(亦音补陀洛)。兴建年代,大约在公历五八一年,当时宫殿规模较小,至十七世纪末叶, ... 喇嘛在位时,有一执权僧人,名松格吉雅若,绘画宫殿改建图,于十八世纪建造成今日所见雄伟庄严的布达拉宫。据说,布达拉宫佛殿之灵塔,金碧辉煌,上段安置纯金的观音圣像。像内部封存有传说出松兹坚布教王从印度迎回佛陀时代留下的观音圣像。 ... 自古,便以观音菩萨为开国之祖。而历代国王,多信仰观世音菩萨。因此:西 ... 在尊崇国王的同时,亦信仰观世音菩萨。此外,有说中国热河承德的补陀洛寺,日本纪伊的补陀落,下野的日光岛,还有 ... 的洛山,都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事实上,菩萨悲心救苦,不舍任何众生,有机则应,无感不通。然则,凡供养观世音菩萨圣像的佛教寺院,无不皆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凡有苦难灾患之处,无论此界他方,皆有补陀洛迦山。苦恼众生,但能一心称念菩萨圣号,菩萨无不寻声救苦,令得安乐。可谓圣迹处处,并不限于补陀迦山。(5)周庄观音文化馆全球室内第一高水月观音坐像观音文化馆非传统佛寺,是新时代心灵原乡。起造人等为发扬观音慈悲喜舍精神,于馆内安奉13.25米水月观音坐像,以为人们之礼敬堂奥。观音菩萨是大慈悲、大平等、大博爱心灵导师。无论贫富贵贱、不管刀山火海,虔心恭诵圣号,观音永远闻声救苦,千处寻求千处现。解救众生脱离苦海,普获身心宁静。观音信仰是佛教最盛之一脉,信徒庞众,菩萨名相也多达三十三种。敦煌石窟藏存唐宋水月观音圣像,坐岩石或莲花座上,观看水中月,演绎佛法色空义理。永嘉玄觉禅师于〈证道歌〉道:「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水月观音如镜花水月、似梦似幻、遍满虚空,引导众生照见真如本性,找回婴孺赤子之心。江南第一水乡周庄气韵柔美悠远,婉约中透着坚毅,千百年桑麻织锦,渔米丰饶,泌泌不息抚育炎黄子孙。如千江映月,闪耀着观音百炼钢绕指柔的本怀 ─ 无尽慈悲、无尽大爱、无尽毅力。甜美如斯的土地,自是观音胜境示现。珍宝世界曼妙意境,浓郁世外氛围,引人入菩萨愿海,进行一场殊胜心灵飨宴。职此,上海大都会集团董事长陈森田发大菩提心,邀请范平尹、张龙腾、陈小湾、陈博台等共同集资,勘址周庄古镇白岘湖畔擘建观音文化馆,委请台湾省安适地产投资规划有限公司时同乐、黄美舒主题规划,美国F+A 建筑师事务所王天才建筑设计,前上海油画雕塑院长陈古魁塑像,上海迪雅艺术品有限公司袁爱国承制,艺术家周加华艺术指导,历时两年,于2006年5月完竣。仅择观音菩萨成道纪念日举行开光启用典礼。祈愿一切无上功德 , 回向一切无边众生。民间信仰:观世音菩萨圣诞在农历二月十九日。观音是大乘佛教中大众十分熟知的一尊菩萨,我国几乎所有的佛教寺院都供有观音像。如天台宗、密宗分别传有“六观音”,禅宗亦塑有各种观音像。净土宗更是把观音作为“西方三圣”之一来供奉。从隋唐以来,民间更是形成了广泛的观音信仰,并逐渐形成了以敬奉观音为主的三个农历宗教节日:二月十九为观音诞生日,六月十九为观音成道日,九月十九为观音出家日,民间有的将这三日并称为观音菩萨圣诞。观音菩萨圣诞的起源和依据,现在均无法考定。每逢这三个节日,寺院均要举行庆祝仪式,其一般祝仪是:唱《香赞》,诵菩萨名、《大悲咒》,唱《观音大士赞》、《观音菩萨偈》、念观音圣号,拜愿,三皈依毕。广大佛教徒庆祝观音圣诞的香会称作观音会。普陀山是观音会的中心,为观音道场,因而香会更是盛大、壮观。不仅仅在寺院,在厦门许多普通百姓的家庭,都供着观音像,早晚一炉香。观音崇拜在厦门民间历久不衰,实在值得思索。仔细想来.原因固然很复杂,但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许许多多并不了解观世音来历的善男信女对观音的崇拜,是一种对 "善"的希望和追求。观音菩萨妙难酬,清净庄严累劫修。三十二应周尘刹,百千万劫化阎浮。瓶中甘露常遍洒,手内杨枝不计秋。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南无普陀琉璃世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阿弥陀如来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祝圣仪规:(香赞)戒定真香,焚起冲天上,弟子虔诚,热在金炉上,顷刻纷纭,即遍满十方,昔日耶输,免难消灾障。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称圣号)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三称)(大悲咒)南无、喝腊怛奴、哆腊夜耶。南无、阿利耶,婆卢揭帝、烁钵腊耶。菩提萨多婆耶。摩诃萨多婆耶。摩诃、迦卢尼迦耶。俺,萨皤腊罚耶。数怛奴怛写。南无、悉吉利朵、伊蒙阿利耶。婆卢吉帝、室佛拉愣驮婆。南无、奴腊谨持。唏利摩诃、皤哆沙咩。萨婆阿陀、豆输朋,阿逝孕。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哆,那摩婆伽。摩罚特豆。怛至驮,俺,阿婆卢唏。卢迦帝。迦罗帝。伊唏利。摩诃菩提萨朵,萨婆萨婆。摩腊摩腊,摩唏摩唏、利驮孕。俱卢俱卢、羯蒙。度卢度卢、罚舍耶帝。摩诃罚舍耶帝。陀腊陀腊。帝利尼。室佛腊耶。遮腊遮腊。摩摩罚摩腊。穆帝利。伊唏伊唏。室奴室奴。阿腊参、佛腊舍利。罚沙罚参。佛腊舍耶。呼卢呼卢摩腊。呼卢呼卢唏利。娑腊娑腊,唏利唏利。苏卢苏卢。菩提夜、菩提夜。菩陀夜、菩陀夜。弥帝利夜。奴腊谨持。地利瑟尼奴。波夜摩奴。娑婆诃。悉陀夜。娑婆诃。摩诃悉陀夜。娑婆诃。悉陀喻艺。室皤腊耶。娑婆诃。奴拉谨持。娑婆诃。悉腊僧、阿穆伽耶,娑婆诃。娑婆摩诃、阿悉陀夜。娑婆诃。者吉腊、阿悉陀夜。娑婆诃。波陀摩、羯悉陀夜。娑婆诃。奴腊谨持、皤伽腊耶。娑婆诃。摩婆利、胜羯腊夜。娑婆诃。南无、喝腊怛奴、哆腊夜耶,南无、阿利耶。婆卢吉帝。烁皤腊耶。娑婆诃。俺,悉殿都。漫多腊。跋陀耶,娑婆诃。(七遍)(心经一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三藏法师 玄奘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帝揭帝般罗揭帝般罗僧揭帝菩提萨婆诃(赞偈)菩萨号圆通,降生七宝林中,千手千眼妙真容,端坐菩陀宫,杨柳枝头甘露洒,普滋法界熏盟,千层浪头放神通,光降道场中。观音菩萨妙难酬,清净庄严累劫修,三十二应周尘刹,百千万劫化阎浮,瓶中甘露常遍洒,手内杨枝不计秋,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南无菩陀琉璃世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绕佛约数百声然后各归原位)(拜愿)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拜)南无阿弥陀佛(三拜)南无观世音菩萨(十二拜)南无大势至菩萨(三拜)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三拜)(三皈依)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合南圣众。(礼毕)诗词歌赞:观世音菩萨赞观音菩萨妙难酬,清净庄严累劫修。浩浩红莲安足下,湾湾秋月锁眉头。瓶中甘露常遍洒,手内杨枝不计秋。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增广卷四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卷首像赞猗欤大士,誓愿难宣,悲运同体,慈起无缘。寻声救苦,随类逐形,普现色身,遍情无情。若有众生,遇诸苦难,一称其名,立见救援。富寿儿女,凡有所求,礼拜供养,随愿悉酬。何以称名,便获感通,由菩萨心,久证真空。无心之心,合生佛心,众生迷背,无从受恩。因遇灾难,并所恳叨,一发诚心,感应道交。如清凉月,丽彼中天,影现群水,一无所偏。若或无信,莫由相感,如水昏动,月影不显。咎在于水,非月不照,若得澄静,即现光耀。亦如阳春,普生诸芽,遇根枯者,朽腐更加。甘霖普澍,草木同荣,唯无根者,不荷生成。入道之要,信为第一,欲蒙慈济,非信莫得。缅维菩萨,何能如此,为有远本,故致尔尔。远本维何,圆证三觉,名正法明,福慧两足。虽住寂光,悲愿无央,复现菩萨,辅弼法王。十法界身,无身不现,三际竖穷,十方横遍。菩萨功德,难尽赞扬,垂示梗概,作长夜光。特祈江西,居士止净,遍阅藏典,撰为赞颂。恭摹圣像,遍界流布,普令含识,同蒙覆护。增广卷四泥金绘像普门品颂大哉观世音,彻证法界藏,乘大悲愿力,普现诸色相。寻声以救苦,随感而遍应,如月到中天,万川悉印映。良由众生心,与菩萨无二,因其背觉故,遂致成隔异。既遇诸灾难,仰冀垂救援,即此一念心,便契真觉源。以故一起念,念于菩萨名,遂于当念中,蒙救离灾刑。世尊在灵鹫,广宣法华经,无尽意菩萨,以名敬致征。世尊遂略说,现身救苦事,大地举一尘,略示少分义。由是诸众生,得有所怙恃,如天地覆载,如父母抚育。昔有一善士,欲广菩萨慈,泥金书普门,兼绘救苦仪。年代已久远,幸得常保守,故致吴蜨卿,亲获谨承受。欲启世正信,因祈为着语,愿令法界众,同证实相理。乃忘其固陋,略表诸因缘,庶几见闻者,登第一义天。增广卷四附录南五台山圆光寺观音菩萨示迹之记之序及观音赞示迹之记,文词典雅,叙事精详。惜于菩萨不思议无作妙力,殊欠发挥。量不揣固陋,勉述一赞,以冠于首。俾事理交融,体用咸彰。生之所以能感,圣之所以能应,俱在斯焉。以企后之览者,发菩提心,见贤思齐。以观音之心为心,以观音之事为事。庶可亦为未来世之观世音耳。虽文不雅驯,而其意义有可取焉。赞曰。观音大士,于无量劫,久成佛道。为度众生,不离寂光,现菩萨身。又复普应群机,垂形六道。以三十二应,十四无畏,四不思议无作妙力,寻声救苦,度脱群萌。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直同月印千江,春育万卉。虽则了无计虑,而复毫不差殊。良由彻证唯心,圆彰自性。悲运同体,慈起无缘。即众生之念以为心,尽法界之境以为量。是知无尽法界,无量众生,咸在菩萨寂照心中。故得云布慈门,波腾悲海,有感即赴,无愿不从也。(释圣量和南谨述此下乃示迹之记)续编卷下观世音菩萨偈赞观音誓愿妙难思,赴感应机不失时。救苦寻声磁吸铁,现身说法月印池。尘刹国中咸事济,娑婆界内更垂慈。深恩穷劫莫能赞,冀愍群萌普护持。观世音誓愿深,度生悉出苦轮。兴慈运悲遍刹尘,一一摄入普门。三十二应示现今,毕竟令证佛心。常念恭敬观世音,灾消吉庆临。续编卷下观音七回向偈愿此持诵胜功德,即蒙大士垂加被。消除自他宿现业,增长我人胜善根。永劫恒存大士心,遍界常行大士事。尽未来际作饶益,普令有情无祸害。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咸皆尽灭除,世界永升平。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安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民间传说:古时候西域有个妙庄王,生了3个女儿,名妙因、妙缘、妙善。三女都到了出嫁的年龄,大女、二女高高兴兴嫁出去了,就是三女儿妙善死也不肯出嫁,执意出家。庄王大怒,把妙善赶出王宫。妙善就到深山修行,成为香山仙长。后来庄王得了重病,危在旦夕,需要亲人的一只手、一只眼来作药引子。大姐、二姐都不肯作出牺牲,只有出家修行的妙善献出了自己的手眼,救了父亲的命。妙善公主大愿大德的孝行,不仅教育了妙庄王,而且,佛祖释迦牟尼亦被其孝心感动,为让妙善公主能时时拯救苦难众生,佛祖便赏她一千只手,一千只眼,使之成为众所祈求的千手千眼的观世音菩萨。《西游记》中的观世音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上,孙悟空毁伤镇元大仙的人参果树无法医活,只好请观世音菩萨帮忙。只见观音菩萨左手持净瓶,右手持杨柳枝,稍蘸甘露,就使人参果树死而回生。他在唐僧取经路上,帮助孙悟空收服红孩儿、天蓬元帅、西海龙王三太子等等,才使唐僧师徒到西天取得真经,是使人间万民得到慈爱、平安、幸福的救世主。内地港台都有根据观世音菩萨的传说以及佛经中的故事而改编拍摄的电视剧,比如台湾省大陆两地演员联手演出《观世音》,这是一部将观世音菩萨慈悲精神融入现代生活的经典钜作,发挥「只要心存善念,人人皆是观世音」精神。 ... 人赵大深以星云法师讲的「观世音有千百亿化身,只要心存善念,人人皆是观世音」精神为故事主轴, ... 台湾省大陆两地资深及当红卡司联手演出,包括∶龙隆、刘明、张复建、汪建民、沈晓妍、任重、万茜等人。全剧特色是没有具体的观世音形象,用人物诠释出观世音慈悲为怀精神。全剧共分成三个单元「观音妙缘」、「观音老母」、「鱼篮观音」,饰演老和尚的龙隆贯串全剧,藉由他的开示说法,阐述人人皆可成观音的理念。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