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曾侯乙墓漆器真知堂上古史研究:祝融,在先秦上古史中可谓声名赫赫。他虽然不是三皇五帝,却比颛顼,帝喾更为有名,是民间供奉的火神。那么,祝融是谁呢?估计知道的朋友就不多了。在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五方天帝的说法。帝王祭祀天地,以昊天上帝为尊,五帝配享。其中的南方天帝,就是我国上古时期的炎帝神农氏,他的辅佐,就是祝融。《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

曾侯乙墓漆器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祝融,在先秦上古史中可谓声名赫赫。他虽然不是三皇五帝,却比颛顼,帝喾更为有名,是民间供奉的火神。那么,祝融是谁呢?估计知道的朋友就不多了。 在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五方天帝的说法。帝王祭祀天地,以昊天上帝为尊,五帝配享。其中的南方天帝,就是我国上古时期的炎帝神农氏,他的辅佐,就是祝融。 《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淮南子 天文训》:「 ”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祝融。”。 作为五方天帝的居所,中国古人以天南地北的五座名山为五岳。其中的南岳衡山,就是炎帝所居,古代祭祀炎帝之处。祝融峰则是衡山的主峰。 南岳衡山祝融峰 因此,祝融,作为古代的南方天帝之佐,火神,受到民间崇拜,也就是顺理成章之事了。那么,历史上真有祝融其人吗?如果有,他又是谁呢?他为什么得到古往今来那么多帝王重视,并且成神了呢? 祝融乘两龙,楚人祀之 祝融一名,最早见于春秋史籍《左传》。 《左传 僖公二十六年》:「 ”夔子不祭祀祝融与鬻熊。。。楚人让之。。。帅师灭夔。” 夔国为子爵,楚国也为子爵。都是周朝「 ”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下等爵。楚国因为夔国国君不祭祀祝融,就出兵灭了夔国,一方面是春秋时期大国兼并小国的惯例,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楚国和夔国可能有共同的祖先-祝融。 包山二号墓楚简出土了一条卜辞,上面写到:「 ”举悼楚先老童,祝融,鬻熊。”历史学家对于老童,祝融,鬻熊均为楚国的先祖无大异议。看来,楚国伐夔国,并非师出无名。要知道在上古时代,「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夔子不祭祀楚人的先祖祝融等人,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楚人出兵灭夔,当属替天行道,奉辞伐罪之举。 楚国青铜器卧牛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这样看来,祝融就是楚国先王之祖无疑。那么,还有更详细一点的记载吗?司马迁写得更明白一点: 《史记 楚世家》:「 ”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 也就是说,楚国的先祖是黄帝之孙颛顼高阳氏,也就是黄帝之后的第二位帝王。而重黎则是颛顼的重孙,他在帝喾(颛顼的侄子,黄帝之后第三位帝王)手下官居火正一职。因有功被帝喾命名为祝融氏。后来,主管治水的共工氏作乱,重黎奉命讨伐没有成功,被帝喾斩 ... 。再后来帝喾又以重黎之弟吴回居火正之位,成为新的祝融氏。 楚国青铜器 这种说法,并非司马迁的创造。著名的楚国诗人屈原就有诗曰:「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说的就是楚国王族乃颛顼之后。所以,楚国人以祝融为先祖之一,并非臆造和空穴来风。 祝融氏历史上确有其人,且非一人。重黎,吴回兄弟先后为帝喾火正,重黎死后,吴回继承了祝融氏的称号。楚人一脉,就来自重黎,第一代祝融氏。 那么,祝融后来怎么又成了火神,南方天帝炎帝的辅佐神了呢? 祝融神化,兽面人身乘两龙 文献考古,当以最早最可靠的文献为准。《管子 五行》上说:「 ”祝融辩乎南方,故使为司徒。。。夏者司徒也。”《左传 昭公二十九年》上说:「 ”颛顼氏有子曰犁(即黎),为祝融。”《楚辞 远游》讲:「 ”指炎帝而直驰兮。。。祝融戒其还衡兮,腾告鸾鸟迎宓妃。” 而出土文物《楚帛书》也有:「 ”炎帝乃命祝融,以四神降”的记载。 云纹铜禁,楚国青铜国宝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炎帝神农氏本是黄帝之前的上古帝王,距离颛顼之重孙重黎时代已经有数百年之久了。重黎本为帝喾之火正,死后成神,就成了南方天帝炎帝的辅佐,这和炎帝之炎为火,重黎为火正之官,应当佐赤帝(炎帝)有莫大关系。这也符合中国古人朴素的五行观念,南方属火,火色为红,赤帝配焉。 到了西 ... 编的神话故事书《山海经》里,祝融就变成了「 ”兽面人身,乘两龙”的形象了。 那么,楚人的祖先到底是重黎一脉还是吴回一脉呢?《国语 郑语》的说法可能更有说服力: 「 ”楚 重黎之后也,夫黎为高辛氏火正。。。故命之为祝融,其功大矣。。。融之兴者,其在芈姓乎?” 而出土文物更加证明了这一点。楚公逆镈中直呼吴回为「 ”吴雷”,并不称为祝融,所以楚国的祖先应该是第一代祝融氏重黎。那么,历史上还有其他说法吗? 楚公逆镈 《周礼》上也有:「 ”颛顼氏有子曰犁,为祝融,祀以为灶神”的说法,火神祝融,就是颛顼的后裔重黎,帝喾时代的火正,因功大被赐为祝融氏,后世以祝融为火正之代名词应当是无疑的。 那么,后来为荆蛮之主的楚国王族芈姓,其祖先到底是不是祝融呢?如果是,又是哪一位祝融呢? 楚人祭祀祝融,源于季连 楚国被封为楚子,大约是周成王时的事情,也就是西周建国之初,楚人熊绎时候的事情。 《史记 楚世家》:「 ”楚子熊绎与鲁公伯禽。。。俱事成王。” 成王是武王之子,是西周第二位君主。楚国在成王时期就已经封为子爵,这是因为他的祖先曾经是周文王之师的缘故。 《史记 楚世家》:「 ”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早)卒。其子曰熊丽。熊丽生熊狂,熊狂生熊绎。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 楚墓出土青铜器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这样就看得很清楚了,这位鬻(YU)熊就是楚国祭祀的三大祖先老童,祝融,鬻熊之一。他这一脉后来成了楚子。 鬻熊是早于姜子牙为周文王的师傅的,这还有一个故事。说鬻熊九十岁了去见文王,文王说,你太老了。鬻熊说,如果让我去捕捉野兽那确实太老了,但让我为国家大事出谋划策,还很年轻啊。文王听了这话,「 ”师之”。 那么,季连又是谁的后裔呢? 《大戴礼记 帝系》曰:「 ”吴回氏产陆终,陆终氏娶于鬼方氏。。。产六子,其六为季连,是为芈姓。”祝融氏后裔有祝融八姓,到了西周熊丽,熊绎时代,逐步定居于荆楚之地。可能是因为嫌周成王封的子爵实在太小了。所以后来荆楚叛变,不再服从周王。 《史记 楚世家》:「 ”成王举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蛮夷皆率服。” 封楚国熊绎到荆蛮之地,差不多等同于流放。还只给了一个子爵,可能是因为鬻熊死得太早,熊家没有为周王朝伐商建立多大的功勋。所以就给了个象征性的子爵敷衍了事。 到了周昭王时期,楚国得罪了周王,周昭王「 ”伐楚荆,涉汉”,也就是渡过汉水伐楚国。楚国算是正式和周王朝翻脸。这事,在过伯簋上有明确记载:「 ”过伯从王伐反荆,俘金,用作宗室宝尊彝”。 周穆王时期青铜簋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楚国出自熊绎受封于楚,被周王赐姓芈(mi)氏,姓熊则是因为先祖鬻熊事周文王。而鬻熊则是季连之后,季连出自陆终氏,乃吴回氏后裔,吴回氏乃重黎之弟,颛顼高阳氏的重孙。吴回,重黎都叫祝融氏,所以,楚国人就以帝高阳之苗裔自称,并把祝融作为自己的最重要的先祖加以祭祀,这就是祝融和楚国的血脉渊源了。 所以,楚国先人到底是重黎还是吴回,现已不可详考,但他们是祝融氏之后无疑。古代文献中的「 ”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季连”并不一定是父子关系,而是指季连氏来自陆终氏,陆终氏来自吴回氏。所以,楚人建国之祖熊绎,当周成王之时,距离自己的祖先祝融氏(帝喾时代)已经有上千年时间了。楚人祭祀祝融,鬻熊,当有所本。以此推知,最晚在西周时期,楚国人就以为帝颛顼是真实存在的自己的先祖。五帝之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也就不应该只是传说了。 楚国神兽 剥茧抽丝,看见真相,欢迎关注真知堂上古史研究。本文观点为真知堂独家首发于网络平台,请勿剽窃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图作者的辛苦工作。 本文参考文献: 《史记 楚世家》,《礼记》,《淮南子》,《左传》,《国语》,《山海经》,《管子》,《竹书纪年》,《楚辞》,《楚帛书》,《包山楚简》。
本文标签:祝融楚国炎帝颛顼祭祀帝喾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