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浅论中国山水画色彩观【一】

浅论中国山水画色彩观【一】

  一、中国山水画传统的色彩观

  中国山水画源远流长,远在战国时代,在工艺美术作品中,在具有装饰作用的建筑材料上已经零星出现。独立的山水画正式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山水画初期遵循“随类赋彩”的法则。“随类赋彩”也就是根据对象的类别加以区分性的着色,色彩只是表现形体,物类的一个手段。在“水墨为最上”提出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山水画的色彩观都是以“随类赋彩”为标准。到了隋唐,山水画虽已具很高的艺术价值,但仍是青绿赋彩的传统形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儒道思想的影响,士大夫审美趣味的改变,抑制色彩的观念便逐渐盛行,因此自画家王维提出“水墨为最上”的论调后,水墨便逐渐取代色彩的地位,普遍的为一般画家所采用。荆浩在《笔法记》中云:“随类赋彩,自古有之,如水墨晕章,兴吾唐代”。这之后,张彦远又在其《历代名画记》中说:“夫阴阳陶蒸,万象错布,玄化之言,神工独运。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彩,云雪飘扬,不待铅粉百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夫画,特忌形貌采章历历具足,甚谨甚细而外露巧密。”不难看出,运用水墨方能如此得意,实已等于或更胜于赋彩。于是,“水墨画”和“以色貌色”的“赋彩画”就一直并行发展着。到了五代北宋,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山水画派,都善用墨。他们以墨辅笔,写一片江南景色。北方山水画派宗师荆浩则首次提出“气、韵、思、景、笔、墨”六要,把墨法作为其中之一给予理论阐述。于是乎我们对于中国山水画的“墨”也就不能单纯的理解成为一种工具材料,水墨中黑白两色,白色是无色,墨在宣纸上产生的变幻无穷的效果,也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到了明清,中国山水画家们又在控制并发挥生纸的性能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一些常用绢作画的画家发展了湿画法,用水更饱和,水墨恣肆,气势非凡。徐渭、石涛、八大以及扬州八怪等,则把泼墨、破墨技法发展到新的高度,开创了水墨大写意的新世界。近代画家黄宾虹,用前人用墨的经验,提出了浓墨、淡墨、破墨、泼墨、积墨、焦墨、宿墨、“七墨法”。即便如此,我们不能说我们的前辈不懂得色彩,厌恶、排斥、抛弃色彩。其实水墨淡色与重着色的画法在古代也是有的。在墨与色的关系上,一种以墨为主,以色为辅;另一种以色为主,墨不碍色,互不侵犯相得益彰。此点在后面会做详述,在此就不多论。至此,对中国山水画传统色彩的研究暂告一段落。

  二、传统与现代接轨的平台

  历史赋予我们当代美术界一个不能推卸的责任,我们不能让曾经震撼过世界的传统绘画艺术在我们生活的时代消亡。传统与现代的衔接需要一个与其相适应的平台,中国山水画色彩的发展平台也就是在符合他独特绘画艺术语言的特征和规律的基础上寻求新的艺术语言。如果我们在发展创新的过程中完全脱离了他自身艺术特征和规律,那将会脱离中国山水画的绘画体系,达不到承上启下的目的,但是如果我们过分强调遵循传统技法规律,不敢突破严谨规范的艺术体系特征的制约和束缚,那么中国山水画就永远走不进当代。两者是相矛盾统一的。因此如何去继承发展现代山水画色彩使其具有新的艺术体系和色彩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是矛盾的关键。

  中国山水画色彩按照传统分法有水墨、青绿、金碧、没骨、淡彩等形式,以学习研究前人的优秀作品来深入了解掌握传统山水画色彩的技法精髓是继承的第一步。这第一步就很难,也许就是因为这个“难”字,使许多画家对山水画望而却步。但是我们不能因为难就放弃走进传统,不走进对传统的继承,就没有走出传统的发展的可能,不走进去就永远不可能产生中国现代山水画色彩。传统性与现代其实是对立与统一的辨证关系,只有研究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继承和发展的美好愿望。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文化造就的炎黄子孙形成了独特的东方审美体系,由这一审美体系决定了中国传统山水画色彩具有和现代人审美特征相吻合的写意性,装饰性,丰富性等艺术特征,我以为这是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冲突的最佳切入点,是构建现代重彩画艺术体系的关键所在。早在唐代张璪就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师造化”不是单纯的模仿自然,必须同时“得心源”即有所思有所寄意,二者协调,使艺术作品蕴涵着精神因素的“气韵生动,传神写意”,这样才会创造出好的作品。这种对“写意性”的追求不仅是传统山水画的核心内容,也是当今世界绘画艺术的最高追求。其次,我们的前辈早在古代就敢于使用程式化、装饰化与夸张变形的手法,谢赫的六法论 “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的艺术特征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特点。要注意的是,在创新发展过程中要把握装饰性与绘画性统一的原则。

  再说传统青绿山水画的色彩观源于“随类赋彩”,虽表现出单纯、简洁、华丽的效果,但基本上是一种程式化的表现。这种程式化一方面由于传统中国山水画技法中的程式惯性,另一方面是由于简单地把“赋彩”理解“赋色”。传统青绿山水的用色,以石绿、石青、赭石以及黑白色为主,色彩的视觉效果也成为定式。事实上,大自然的色彩千变万化,在给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视觉空间的同时。以东方人的认识观去看色彩,它同水墨画的墨色一样是具有精神意味的心象之色。随心、随情、随境赋彩,让色彩走出随类的局限而展现出更多的主观性和意象性,让艺术风格的呈现“多样性”原则。中国山水画自古以来就具备风格多样性的绘画原则,在自然对象造型的写实基础上结合画家的主观理念便产生了丰富多彩的绘画语言,有追求平淡,清新的水墨山水,有浓郁、绚丽,色彩艳丽的青绿山水,也有水墨淡色与重着色并用的风格等等,恰恰有时这些风格的多样性给现代山水画在色彩方面的研究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对传统山水画不同风格的理解和喜好,结合现代人不同的审美追求和自身的审美理想去选择不同的风格汲取营养,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寻找独特的艺术语言。(待续)

  摘自:《书画艺术》200703

  编辑:之君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浅论中国山水画色彩观【一】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曹植的《洛神赋》,看其对后世艺术创作的影响程度?

    虽然在储君的争夺中,曹植没有能够胜过曹丕,但在文学领域,他绝对是曹家最为出色的人,后世很多人对于曹植的评价都非常高,其中谢灵运更是直接就表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三国剧照可由于三国以及后来南北朝的乱战,使得曹植的很多文章都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他还是有部分作品能传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这篇文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传世名篇,对于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曹植《洛神赋》洛神又称

  2.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3. 民国画坛国粹派的代表——金城「 ”山水花鸟,师法宋元,笔墨谨严”

    在民国画坛上,金城作为国粹派的代表,称誉当时,允为翘楚。这主要缘于他的艺术成就以及组织画会,对艺术的传播发展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再重新审视民国初期的北京画坛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不难发现,毕生尊崇传统的一代艺术巨子金城在当时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4. 王羲之家族真的是一个书法家辈出的世家吗

    王羲之这个家族,就是非常重视文化的一个家族。王羲之除了把书法传给王羲之和所有的儿子以外。王羲之的后代在唐代武后时期,还有一位叫王方庆的,给武后献出了王氏家族十人的书法作品,这就是著名的《万岁通天帖》。王羲之家族确实是一个善于书法传统的家族。说到根本上来说,还在于王羲之家族非常庞大,而且重视文化教育,是文化水平较高的家族。

  5. 从中外历史上的文人看 你们认为的所谓「 ”斜杠青年”能有多跨界

    要学习鲁迅先生,永远对青年充满希望,爱接近她们,爱向他们学习。斜杠青年不知道按谁的定义,比如学艺术史、当过策展人、然后写小说、而且研究文艺复兴,还出了书,在美院上课。这应该就是大部分人眼中的斜杠青年了吧。

  6. 宋画遗珍!游丝描笔法和精微墨法,再现了 唐玄宗 的宫廷游乐场面

    《明皇击球图卷》纸本水墨32.1cmx523.2cm辽宁博物馆藏,描绘唐玄宗打马球的场景。位于画面正中的这个人就是李隆基,骑一骏马,神情专注。围在他身边的这些人有的头戴官帽,有的头上插着簪花,手持球杆,和皇帝争抢着地上的小球。画上无作者款印,后有明傅著、吴干、董其昌、年羹尧的题跋。流传中一直被目为李公麟所作,从画风被判断应是南宋人所画。画面布局疏密有致,线条流畅。画中人物姿态各异,静中有动,富于变化。

  7. 清代宫廷画家陈枚创作的绢本设色画 清代月曼清游图册

    此画册落款"臣陈枚恭画",钤"臣枚"印1方。每开均配有清代梁诗正的行草体墨题,款"乾隆岁在戊午秋九月朔臣梁诗正敬题",戊午为乾隆三年。钤清高宗弘历"乾隆御览之宝"、"古希天子"、"乐善堂图书记"等印共60方。

  8. 南宋画僧法常的作品意境深远,深受日本尊崇,宋元时期却饱受诟病

    中国绘画史上的画家里,法常是对日本画坛影响最大、最受日本喜爱与尊崇的一位画家。网络图片南宋的画家里,梁楷和法常都不自觉地受到宋代文人画热潮及一些非文人出身画家的影响。与寺庙的和尚们往来频繁,法常看到梁楷的绘画后,潜移默化受到很大的影响。圆寂后的法常,元代一些鉴赏家对他的绘画颇有微词。

  9. 宋徽宗的瘦金体境界有多高?没人能够临摹,一字值千金

    宋徽宗的瘦金体有多好?因此,虽然后代有很多人练习瘦金体,但却鲜有人能够临摹成功,可知其难度之高,也可知宋徽宗书法功力之深厚。宋徽宗流传下来的瘦金体作品有很多,比较有名的有《楷书千字文》《夏日诗帖》《牡丹》《瘦金体草书千字文》等等,每一幅作品都是无人能够超越的传世精品,字字值千金。

  10. 中国印章文化有上千年历史,印章起源于何时?

    目前还没有定论,专家认为大致在春秋与战国时期。从目前存世的大量战国时期古印章来看,其创作和使用已经相当成熟。1998年安阳殷墟出土的饕餮纹铜玺,这是目前经考古发掘中最为古老的印章,那么,中国印章的历史应在商代以前。印章的起源与印章自身的发展相比,印章和绘画的结合相对较晚。战国直至汉魏时期使用封泥,封泥主要是盖有印章的干燥坚硬的泥团。印章的使用,也逐渐由蘸朱红印泥钤于纸上。

随机推荐

  1. 赵雍被饿死后,赵国不仅损失了一员名将,统一中原的希望也破灭了

    赵国的中兴,要源自于英明神武的赵武灵王赵雍,但是赵武灵王却被自己的儿子和臣下在沙丘宫中饿死了,那么赵雍被饿死后,究竟损失了什么呢?你可能会说,赵国的损失当然是赵武灵王这位英明的君主啦,其实不止,赵国还损失了一员名将,连带着统一中原的希望也破灭了。在中山出生的乐毅成了赵国人。

  2. 梦见造** 起义

    周公解梦梦见造** 起义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造** 起义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坐而待旦是什么意思?

    【拼音】zuòérdàidàn【解释】旦:天亮。坐着等天亮。比喻心情迫切。【出处】《尚书·太甲上》:“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例子】天下至广,万机至猥,诚不可不矜矜业业,坐而待旦也。《三国志·魏志·王基传》【相关】百度“坐而待旦”

  4. 西红柿四大常见错误吃法

    西红柿是我们常吃的蔬菜,其丰富的营养极有益身体健康,但西红柿错误吃法不仅无益健康更会引发疾病。中医提示,西红柿4大错误吃法吃出疾病来!错误吃法1:长久加热烹制西红柿长久加热烹制后会失去原有的营养与味道,对身体无益。错误吃法4:服用肝素、双香豆素等抗凝血药物时吃西红柿西红柿含维生素K较多,维生素K主要催化肝中凝血酶原以及凝血活素的合成。维生素K不足时,会使凝血时间延长造成皮下和肌肉出血。

  5. 传授秘诀的人

    >等了好一会儿,张三还没有进来,倒是有一个肥头大耳、白白胖胖的中年人推门进来了,这人看样子也在喝酒,而且喝高了,他一边打着酒嗝,一边摇摇晃晃地坐到了张三的位子上。>大家原本不太相信张三能把一个局长请来,没想到还真的来了,众人都有些受宠若惊,赶紧上前敬酒,这赵局长一点架子也没有,来者不拒,又喝了几杯,还和大家称兄道弟起来。>赵局得意地一笑:“哈哈,哪里的油水能有我那里多?”

  6. 头会箕敛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 成语大全

    形容赋税繁重苛刻。《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头会箕敛,以供军费。”

  7. 朱樉的朱樉的生平简介

    本名:朱樉别称:秦王所处时代:明朝初年出生地:南京出生时间:1356年12月3日去世时间:1395年4月9日主要成就:藩国西安朱樉的生平简介朱樉[shǎng],濠州钟离人,明太祖朱元璋第二个儿子。洪武二十四年,因其在藩国多过失,被召还京师,后经皇太子朱标解劝,次年放还藩封。洪武二十八年正月,朱樉受父命率平羌将军宁正等人征洮州,获胜,受赏赐甚多。朱樉之妃,是元朝河南王王保保之妹。洪武二十八年朱樉病死,王妃殉葬。

  8. 找到了!新证据表明九号行星是真实的

    太阳系中一颗可能的第九颗行星,被称为行星9,其轨道远远超出了海王星的轨道。随着天文学家们继续寻找“难以捉摸的行星九”,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了一个太空岩石,这证明了一个巨大的超级地球行星确实存在于太阳系外部的想法。“KDSPE”“KDSPs”是新发现的小行星,名叫2015BP519,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太阳系中的小世界正被一些大的东西所扰乱。

  9. 女性肥胖与负性生活事件相关的压力

    压力和肥胖都被认为是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但人们对压力性生活事件之间的关系知之甚少阿尔伯特说,女性肥胖。近年来经历过4次或4次以上负性事件的女性肥胖的可能性比没有压力事件的女性高36%。根据研究结果,有一个负性事件的女性肥胖的可能性要高出17%,这项研究并没有调查为什么女性生活中的压力体验会增加其体重增加的可能性。

  10. 火烧上都、东征高丽——红巾军,历史上最狂野的北伐

    看着这些蓬头垢面、在死亡线上徘徊的俘虏,谁也不会想象到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狂野的北伐军。仅仅一个月前,这些红巾军的人数还要比现在多上好几倍,而且他们还以征服者的姿态将高丽王朝的都会开京变成了人间地狱,之后又在一夜之间被高丽的兵马打得溃不成军,最后又被堵在辽阳,成为俎上之肉。立志于推倒大元抄的红巾军如何会跨过鸭绿江,进而占领开京?而其孙忽必烈则混一中原江南,建立了大元朝,并将东边的高丽收做属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