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曹丕要灭孙吴,却为何长叹「 ”是天要让南北继续分隔啊!”

公元225年初冬,天气一日寒过一日。这一年,北方的曹魏政权策划了新一轮对东吴的 ... 行动。魏文帝曹丕以重臣司马懿留守许昌,镇守后方。自己则亲率十余万大军,大举南下,讨伐吴国。 自从公元22年东吴建国以来,来自北方曹魏军队的威胁就屡屡不绝。有时是曹兵暗中渡江,放火偷袭东吴驻军;有时是曹军敢死队强行渡江而引发的遭遇战。吴国君臣疲于应付,未有片刻闲暇品尝建国称帝的喜悦。尤其是一年前的秋天,曹丕不再满足于小规模的攻击,而是集结大型船队准备渡江作战。 曹丕还颁布了诏书,表示这次南下的目的是寻找战机,能够攻下东吴则全力取胜;如果攻不下,也要大肆劫掠一番。不过这次南下最终因为长江在秋季丰水期,风急浪涌,曹丕的船队无法应付而搁浅了。 一年之后,曹丕鲸吞吴国进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仍然强烈。出征前,曹丕召开群臣会议,征求意见。御史中丞鲍勋劝道:「 ”军队奔袭千里,损耗实在严重。况且去年南征,陛下的龙舟被困在江水浪涛之中,您身处险境,臣子们也为之胆战心寒。再次伐吴,臣以为不可。” 但曹丕竟怒不可遏地处罚了鲍勋。不过,曹丕对鲍勋的提醒也并非无动于衷。既然一年前遭遇风浪是因为选错了出征时间,那选择冬季枯水期南下,不就能避免重蹈覆辙了吗?当年八月,曹丕正式率领水军从谯地(今安徽亳州市谯城区)出发,沿涡水入淮河。这样,到了枯水的十月,大军正好来到广陵城(今江苏扬州市)。早在春秋时,广陵城中就开凿了一条沟通淮河和长江的运河曹丕的船队正是在运河上集结,随时准备驶入长江。 惴惴不安的东吴君臣,只有准备背水一战。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曹丕竟撤军了!这是何故? 原来是冬日的低温救了东吴。这年冬天,天气尤其寒冷,广陵城中的运河水道,竟然一夜之间冻住了。曹丕纵有十万大军、无数船舰,却完全被冻结在运河中,无法驶出,更别提渡江征战了。曹丕不免长叹:「 ”是天要让南北继续分隔啊!”无奈之下。他只好率军北还。 一场势在必得的南北统一战,因为天气原因化于无形。曹丕回到洛阳后,不久便染病不起,于次年五月病逝。随后六十余年的时间里,曹魏再也没有发动以灭吴为目的的大规模渡江战。魏、吴两国隔江对立的格局成了历史。

曹丕要灭孙吴,却为何长叹「 ”是天要让南北继续分隔啊!”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三国群英传2,大乔小乔,两女胜过千军万马

    大乔小乔分别是孙策和周瑜的妻子,三国里出名的美女,正所谓美女配英雄,而孙策周瑜是三国里有名的英雄人物,大乔在演义中的描写相对较少,主要原因就是孙策牺牲太早,小乔的描写就比较多了,和周瑜是珠联璧合,才子佳人的一对赤壁之战,三国最出名的战役,战前诸葛亮曾引用曹植的铜雀台赋成功激怒周瑜,让周瑜借坡下驴,誓战曹操,唐代大诗人杜牧也曾写到,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的诗,最主要的这好像还是初中要求背

  2. 说一说古代传说中的最牛七种武器

    在冷兵器时代,虽无现代战争那般火力全开枪林弹雨的破坏力和即视感。但古文字里记载那些口口相传的兵器,往往却也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力。譬如,资深武侠大师古龙先生曾灵感突发,炮制出七种武器,如孔雀翎、多情环,浪漫而隐秘着。当然,若将古时传说中武器做个名目,林林总总,却也纷呈,若归纳七宗最出名的,大可如下:1、...的斧斧头这玩意,最早使用者应该是...。

  3. 刘璋号称暗弱,却为何能把刘备、庞统打得如此悲惨?

    如果刘璋不给,那么刘备就有借口了,至少在明面上说得过去。这一年来,刘备借攻打张鲁为名,在刘璋这儿吃吃喝喝,都快把刘璋给吃穷了。可没想到,刘璋竟然没发火,而且一口答应给刘备人马报销火车票,只是资助的人马与物资减半,不管如何,已经相当够意思了。

  4.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5.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6.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7. 乱世谋生专家,极品毒士,他才是三国中活得最精明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毒士,由于他的计策,三国的形势多次发生大变,他也可以说是东汉政权的掘墓人。在乱世里面他这么一个文人,想要谋生并不容易,尤其是贾诩还背负这样的恶名。贾诩在乱世中这一通谋生操作,实在是非常出色,可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愿意到处去投靠别人。

  8. 曹操一生之错:实锤奸雄,放虎归山,急功近利失人心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9. 开国元帅揭秘:毛主席为何能做到用兵如神?

    一位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位就是一代伟人...。笔者认为,诸葛亮是被《三国演义》高度神话了的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当时最杰出的政治家,治理蜀国很有一套,但其并无过人的...才能。

  10. 诸葛亮对刘备集团有哪十大功劳?论诸葛亮的地位

    诸葛亮对刘备集团的十大功劳:1.隆重对策。千古一对隆中对,给迷茫的刘备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刘备集团制定了长期的极具眼力的战略规划,并直接影响了天下三分之势。《三国志·诸葛亮传》: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三国志·诸葛亮传》: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随机推荐

  1. 收藏家罗振玉

    收藏家罗振玉语言文字学家的他字叔蕴,一字叔言,号雪堂,又号贞松老人。在甲骨文研究者中,罗振玉占有重要地位,为“甲骨四堂”之一,是甲骨学的奠基者。他从1906年起收集甲骨,总数近2万片,是早期收藏最多的藏家。1922年,北洋...教育部又拟将其作废纸出售,罗振玉以原售价3倍的高价买回,保存整理,使大批珍贵的明清史料免遭毁灭。整理汇集金石铭刻和古器物资料罗振玉收集历代石刻及商周

  2. [专家点评] 宋郭熙 早春图

    [专家点评]宋郭熙早春图早春图(细部)早春图(细部)早春图(细部)这是宋郭熙的“早春图”,绢本设色,纵158.3厘米、横108.1厘米。“早春图”以全景式高远、平远、深远相结合之构图,表现初春时北方高山大壑的雄伟气势。画师法李成,主要活动在宋神宗及哲宗时代,先为画院艺学,后迁升“翰林待诏直长”。是北宋中期代表性杰出画家,与李成、范宽齐名。另有《幽谷图》、《窠石平远图》等传世。

  3. 坦腹东床是什么意思 | 成语大全

    中文发音:tǎnfùdōngchuáng。

  4. 石崇的石崇的生平简介_石崇的事迹

    其后任徐州刺史、卫尉等职,贾后专权时,石崇阿附外戚贾谧。晋惠帝复位后,以九卿礼安葬石崇。

  5.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是什么意思?

    【拼音】ānyúgùsú,nìyújiùwén【解释】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出处】《史记·商君列传》:“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例子】【相关】百度“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6. 煮云法师:金山活佛 青蛇打死 救而复活

    金山活佛悲心切切爱护一切众生,极不愿有一众生在他面前被人打死,今天他眼见这条青蛇被人打死,他要负起救死扶伤的义务来。当时打青蛇的人与围观的人们,都从内心中对金山活佛生起最高的崇敬心来了,并且不忍随便伤害物命,都虔诚的皈依了三宝。

  7. 幼儿园新学期寄语

    幼儿园新学期寄语(一)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幼儿园新学期寄语(三)新学期开始了,欢迎小朋友回到**幼儿园,继续参加我们的这个大家庭。尽量按照幼儿园的生活制度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接孩子时,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幼儿园一天的情况,及时表扬孩子的进步。

  8. 梦见柱子:柱斜不祥,柱倒人危_周公解梦梦到柱子:柱斜不祥,柱倒人危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柱子:柱斜不祥,柱倒人危好不好

    梦柱倾斜,主本身有死亡之征。出现在梦中的房屋的柱子,代表的就是生命和依靠,无论是家中的房柱,还是外面的电线杆。解梦典故传说孔子在临死前就预知了自己生命将要结束,因为他曾在半夜做过一个梦,他梦见自己安然坐在两楹当间。子贡不相信,可是,后来孔子果然卧病七天后就死了。

  9. 安史之乱后同为功臣的李光弼和郭子仪为何最后结局差距巨大

    >>最典型的是唐朝“安史之乱”后,几位功臣们的悲催下场。为平定“安史之乱”家族殉难四十多人的仆固怀恩,结局却比他还惨,竟因忍不了朝中小人的陷害污蔑,一怒就勾结吐蕃回鹘造反,险些闹出覆亡唐朝的大祸。>但同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功业足能与李光弼比肩,被唐肃宗赞为“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的郭子仪,却是绝对的例外。此时的郭子仪,正在前线率军与吐蕃交战,听闻消息之后迅速从泾阳赶回朝中。

  10. 继空法师:佛陀的样子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