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孙权为何屡次攻打合肥?从地理位置上解释:合肥对吴、魏的重要性

说起三国时期的战役,我们常常提起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刘曹汉中之战以及诸葛武侯的北伐。 说的较多的往往是魏蜀之间的战斗,而东吴貌似变成了一个小透明。 但实际上,吴国与魏国常年围绕一个地方展开大战,甚至是10万兵力以上的战争,这个地方就是合肥。 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十万东吴兵进攻合肥。 当时曹操正在关中用兵,合肥的魏军只有7000人。但哪怕兵力如此悬殊,孙权仍被张辽率800人击退。 尤其孙权在围攻无果,准备撤退的时候,张辽却再次出击,差点俘虏了孙权。 罗贯中将这个战役搬到了《三国演义》,便是有名的张辽威震逍遥津。 《三国志·张辽传》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 《三国志·张辽传》权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乃引退。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 这不是孙权第一次攻打合肥,早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也就是赤壁之战结束没多久后,孙权便亲自率10万大军进攻合肥。 东吴围合肥百余日,没收到什么成果,再加上曹魏援军张喜的到来,孙权便退回去了。 要知道,赤壁之战的时候,周瑜向孙权要兵5万,孙权也不过给了周都督3万人马,打合肥却出动了10万人。 《三国志·刘馥》孙权率十万众攻围合肥城百余日。 《三国志·武帝纪》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憙救合肥。 《三国志·孙权传》权自率众围合肥,使张昭攻九江之当涂。昭兵不利,权攻城逾月不能下。 可见,在孙权的眼里:合肥要比「 ”赤壁之战”重要的多。 公元229年,孙权将东吴国都自武昌迁到建业。之后,东吴的进攻方向就变成了濡须-巢湖-合肥。孙权的目标从荆襄再次转向了合肥。 从230年到234年,短短四年时间,孙权却对合肥发动了三次进攻: 太和四年(230年) 后十余日,权果更来,到合肥城,不克而还。《三国志·满宠传》 青龙元年(233年) 是岁,权向合肥新城,遣将军全琮征六安,皆不克还。《三国志·孙权传》 青龙二年(234年) 孙权趁着诸葛亮北伐曹魏的时机,分三路攻魏,自己则攻击合肥。 夏五月,权遣陆逊、诸葛瑾等屯江夏、沔口,孙韶、张承等向广陵、淮阳,权率大众围合肥新城。《三国志·孙权传》 直到孙权末年,因为东吴内部朝政不稳(老将去世,再加上二宫之争,大臣们占位争权),孙权对合肥的攻势才消停下来。 孙权则因为数次提兵10万攻打合肥,却始终都无功而返,因此被网友戏称为:孙十万。 孙权为何对合肥如此念念不忘,数次攻打?这就得从合肥的地理位置说起了。 合肥对东吴的安全极为重要 东吴的都城在建业,它的基本盘便是所谓的江左地区,现如今的太湖流域。与曹魏的基本盘黄河中下游平原(兖州、豫州),被淮水与江北的广阔地带隔离。 曹魏在江淮所设置的扬州,有庐江、淮南两郡,就是为了攻略淮南。这里有淝水、濡须水、涂水、施水等水道沟通江淮,东吴水军沿着水道从长江进入淮河,反之曹魏的水军也能从这里进入长江威胁整个东吴长江沿岸。 因此淮南这一地域,是魏吴 ... 对峙的焦点区域。 曹魏占领合肥,多了个进攻点;若东吴占领了合肥,建业则有了一个外围的屏障。 为何这样说? 若是东吴不能控制淮南地区,那么建业所谓的「 ”长江天堑”就失去了一半的防护作用。因为曹魏可以进入长江,与东吴隔江「 ”相望”,甚至直达建业城下。 这对东吴建业的威胁太大。 (东吴将都城迁到武昌,就是因为没法攻取合肥,在淮南占有主动权。当然也有蜀汉的因素在内) 不仅如此,曹魏若能随意进出长江,那么便能借助船只,将士兵送到东吴长江沿岸任意地方。换句话说东吴的江左整个长江南岸,都可能变成曹魏的进攻点。 东吴兵力有限,不可能在整个长江沿岸布防。那么东吴就必须阻挡曹魏自由出入长江。 因此东吴防守曹魏最稳妥的办法,便是占领淮南、江北地区,将防线前移,使得曹魏水军不能顺利进入长江。 正如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称:有淮则有江,无淮则长江以北港汊(音同岔)芦苇之处,敌人皆可潜师以济,江面数千里,何从而防哉。 古代历来有「 ”守江必守淮”的话,这个淮便指淮南。只有在淮南地区遏制住敌人,长江才能提供天堑的作用。 东吴控制了淮南,就能以优势兵力,集中防守少数地方,而不用防守整个长江沿岸。 合肥因为处于淮南(西部)地区的中心,东吴若想实现防线前移,便需要夺取合肥。 建安十七年,曹操伐吴。孙权在没有控制淮南的情况下,在江北濡须口修建濡须坞。因为濡须口便是曹魏从巢湖进入长江的必经之路,堵住濡须口,便挡住了曹操的水师进入长江。 这是东吴没有拿到合肥的时候,想出来防守长江的办法。 《三国志·孙权传》(孙权)闻曹公将来侵,作濡须坞。 注:著名的淝水之战,前秦苻坚伐东晋。东晋的谢玄等人也是出兵淮南防守,而并非在长江防守。 合肥处于淮南水陆交通的要道 东吴依赖水军,若向北伐中原便需要借用水道。水道对于兵力运输、补给运输都要比陆路运输占有极大的优势。 《史记》有云:一船之载,当中原数十两车。 另外东吴的步兵作战,常常依托船队,号称「 ”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三国志·吕蒙传》裴注) 因此水道对东吴就极其重要了,而合肥方向的濡须水、施水、淝水航线就显得更为重要。 不仅如此,合肥的地理优势,便在于以下三点: 第一、合肥位于施水、淝水的结合地段,是南北水路要冲 《水经注》记载,因为这里是施水合于淝水之所,因此将其命名为合肥。施水、淝水本来并不相通,后来经过人工开凿,将施水与淝水连接起来。 于是形成了一个贯通江、淮的水道。合肥便是南北水路的中转站。 第二、合肥处于南北陆路上的道路要冲之地 淮南地区处于江淮丘陵地带,陆路地势险恶。南北方向仅有一条窄路,窄路东西两侧都是大山(大别山脉的主峰以及余脉,高度大多在千米以上,极难翻越)。 而合肥就坐落于这条窄道上,可谓是南北要冲。 合肥之名,在《史记·货值列传》中就有提到: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之会也。这是说合肥因为其地理位置特殊,形成了一个南北商旅必经的贸易城市。 东吴若占据了合肥,就控制了淮南南北交通的主要干线,在 ... 上就有了主动权。 第三、合肥也是道路汇集的交通枢纽 合肥不仅控制了南北水陆要道,更是汇集了诸多道路,处于道路交通枢纽的地位。 沿着合肥东去,就到了长江北岸的另一个重要渡口:历阳横江渡。曹魏若兵临历阳,便可直接威胁东吴建业。 西晋灭吴之战,王浑就是走的这条路,击败了东吴的扬州主力。 注:东晋苏峻内乱,苏峻便因为据守历阳,十分容易就攻占了东晋的都城建康(也就是建业)。 沿着合肥西去,经庐江郡六安县、陈、蔡,便可进入豫州南部。若孙权占领合肥,便可从这里西去经略中原。 沿着合肥北去,向徐州、寿春进兵,进而与曹魏争霸中原。 曹魏占据合肥,则扼住了东吴北上的道路(三国历史上便是如此,东吴屡次受阻于合肥)。 因此,合肥对魏吴双方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战略枢纽。 合肥事关魏吴在淮南的屯田事业 俗话说: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打仗除了将士用命外,粮食补给便占很大一部分因素。 有了粮食种植基地,才能供养更多的士兵。 曹魏控制的淮南寿春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是种植粮食的极佳地方。 正始年间,邓艾建议以寿春为中心,在淮南大兴屯田水利,为曹魏军粮的聚集取得了极大的成效。 《三国志·邓艾传》 正始二年,乃开广漕渠,每东南有事,大军兴众,汎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艾所建也。 东吴所占据的皖南、江北沿岸,同样是土地肥沃、水利发达,也是种植粮食的极佳地区。 因此双方在淮南的 ... 行动,除了对峙合肥,便是以破坏对方的「 ”粮食种植区”为目的。 青龙三年(235年),魏将满宠「 ”遣长吏督三军循江东下,摧破诸屯,焚烧谷物而还”(《三国志·满宠传》)。 正始二年(241年),孙权「 ”遣卫将军全琮略淮南,决芍陂,烧安城邸阁,收其人民。威北将军诸葛恪攻六安”(《三国志·孙权传》)。 魏吴攻略对方「 ”粮食种植地”的关键便是合肥的「 ”所有权”。 在双方都不可能独占淮南的情况下,谁占领位于淮南中心的合肥,谁便有了主动权。 而历史上,主动权一直在曹魏(西晋)一方。 此消彼长情况下,北方越来越强,南方越来越弱。 三国一统便由此开始。 结语 淮南地区,对南方政权影响很大。 东吴由于实力因素,始终未能踏出淮南,进入中原。 但东晋末期的刘裕,却借用淮南水道,成功北伐,灭掉后秦。并借着灭秦的影响力,代晋建宋,成就一代帝业。 若没有江淮水道,刘裕北伐的后勤补给就无法得到保障。没了后勤补给,刘裕的北伐军便不可能远攻进入关中。桓温北伐关中失败,就是因为补给出现了问题,不得不退兵。 可见,江南政权若想反攻北方,那么淮南地区便是首先拿下的。 合肥仅是一个关键点,攻略合肥的目的便是控制淮南。可惜,孙权一生也未做到。

孙权为何屡次攻打合肥?从地理位置上解释:合肥对吴、魏的重要性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三国群英传2,大乔小乔,两女胜过千军万马

    大乔小乔分别是孙策和周瑜的妻子,三国里出名的美女,正所谓美女配英雄,而孙策周瑜是三国里有名的英雄人物,大乔在演义中的描写相对较少,主要原因就是孙策牺牲太早,小乔的描写就比较多了,和周瑜是珠联璧合,才子佳人的一对赤壁之战,三国最出名的战役,战前诸葛亮曾引用曹植的铜雀台赋成功激怒周瑜,让周瑜借坡下驴,誓战曹操,唐代大诗人杜牧也曾写到,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的诗,最主要的这好像还是初中要求背

  2. 说一说古代传说中的最牛七种武器

    在冷兵器时代,虽无现代战争那般火力全开枪林弹雨的破坏力和即视感。但古文字里记载那些口口相传的兵器,往往却也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力。譬如,资深武侠大师古龙先生曾灵感突发,炮制出七种武器,如孔雀翎、多情环,浪漫而隐秘着。当然,若将古时传说中武器做个名目,林林总总,却也纷呈,若归纳七宗最出名的,大可如下:1、...的斧斧头这玩意,最早使用者应该是...。

  3. 刘璋号称暗弱,却为何能把刘备、庞统打得如此悲惨?

    如果刘璋不给,那么刘备就有借口了,至少在明面上说得过去。这一年来,刘备借攻打张鲁为名,在刘璋这儿吃吃喝喝,都快把刘璋给吃穷了。可没想到,刘璋竟然没发火,而且一口答应给刘备人马报销火车票,只是资助的人马与物资减半,不管如何,已经相当够意思了。

  4.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5.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6.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7. 乱世谋生专家,极品毒士,他才是三国中活得最精明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毒士,由于他的计策,三国的形势多次发生大变,他也可以说是东汉政权的掘墓人。在乱世里面他这么一个文人,想要谋生并不容易,尤其是贾诩还背负这样的恶名。贾诩在乱世中这一通谋生操作,实在是非常出色,可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愿意到处去投靠别人。

  8. 曹操一生之错:实锤奸雄,放虎归山,急功近利失人心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9. 渡江战役,老人捐寿材造船,新婚夫妇送花被子,给炮艇做掩体

    1949年1月,我军百万雄师集结长江沿线,准备一举突破长江,向蒋军发起最后的突击。粟裕判断,整个渡江战役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在江阴突破长江,切断南京和上海的联系,才能彻底歼灭汤恩伯集团,为以后打上海和杭州减少城市的损失。要想在江阴突破,江阴对面的泰州市靖江县就是大军的集结地。革命的种子在靖江生根发芽,这里是我军充分信任的老区。

  10. 开国元帅揭秘:毛主席为何能做到用兵如神?

    一位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位就是一代伟人...。笔者认为,诸葛亮是被《三国演义》高度神话了的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当时最杰出的政治家,治理蜀国很有一套,但其并无过人的...才能。

随机推荐

  1. 痛到心碎的说说-感人的情话

    谁能说一世情长,谁能说两心不忘;谁能说三生相伴,谁能说地老天荒;谁能说为爱永远,谁能说为情久长。即使那是痛的,也会慢慢变成幸福的低价!然而,这个女人。就是得不到她一直盼望着的好。

  2. 孝亲故事二则

    要孝母亲也无从尽孝了。像吴老人儿媳们孝顺的事迹,真是值得世人效法的。有一天深夜,她的母亲忽患急病,吐血不止,这时家中没有一个男子,母女二人,惊惶失措。这时魏母陈悟证居士,看到儿子们的孝心,极为感动。

  3. 盘点三国中容易被念错的名字,你是否还敢说自己是真的三国迷?

    《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从古至今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热爱,积累的书迷遍布各个年龄段,但是对于年纪较小的读者来说,将书中名字念错着实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了,今天我们就给大家盘点一下哪些容易被念错的名字,看看你是否是真·三国迷。

  4. 关于梦想的励志语句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努力

    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以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

  5. 窥一斑识全豹

    《福尔摩斯探案集》的作者阿瑟·柯南道尔,在年轻时曾当过杂志编辑,每天要处理大量来稿。一天,他收到一封信,信上说:“您退回我的小说,但我知道您并没有把它读完,因为我故意把几页稿纸粘在一起,您并没有把它们拆开,您这样做是很不负责任的。”柯南道尔回信说:“如果您用早餐时盘子里放着一只鸡蛋,您为了证明这只鸡蛋变味了,我想大可不必把它吃完。”

  6. 樱花落海洋2求里面表白句子 | 历史新知网

    就让我笨拙的爱你,从须臾到不朽,从一叶到知秋关于樱花的唯美句子1、春雨潇潇,是谁的眼神又重温了我季节的梦,像个玩耍的孩子信手涂鸦,憧憬著美好的人生。唯美的句子2、樱花,是一种美丽的小花。在春夏之间开放,花朵异常美丽,那雪白的花瓣上略带丝丝粉红,金灿灿的花蕊像金丝般簇拥在一起,朵朵都是那么娇嫩,在微风中绽开可爱的小脸,显得那么活泼。

  7. 记忆 | 1994年4月11日,“非法集资第一案”长城机电总裁沈太福被处决

    25年前的今天,1994年4月11日,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北京市长城机电科技产业公司总裁沈太福因犯有...罪和行贿罪,被押赴刑场,依法处决。1994年3月4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沈太福犯...罪,判处...,...,...;犯行贿罪,判处...4年;决定执行...,...,并...。非法集资第一案沈案是改革开放后“第一非法集资案”。

  8. 庭前柏树子

    一天,有弟子问赵州禅师道:“达摩祖师从印度来到中国的用意是什么?”

  9. 【敛脯】的意思是什么?【敛脯】是什么意思?

    ●宋陈造《房陵》诗之七:「丁宁向去坐年日,要似如今敛脯时。」自注:「年日饮食曰坐年,社日曰敛脯。」★「敛脯」在《汉语大词典》第6978页第5卷523参见:敛脯敛脯是什么意思敛脯liǎnfǔ社日饮食。

  10. 老天有眼,神目如电

    当天晚上住下后,妻子听说这里闹鬼,有些害怕,直往男人怀里钻。上午,王家夫妇收拾院落,清理房舍。当下夫妇二人商议,这钱财不是自己的不能窃为己有,应该归还胡家夫妇,于是夫妇俩抬上那瓮银元宝前往胡家送去。胡家夫妇怒火冲天,怒不可懈,抬起那小瓮直冲王家而来。父亲又告诉他,这家院落和这瓮元宝正合胡员外偷拐的咱家钱财的数目,不必推辞,理当享用,受之无愧。老天有眼,神目如电,看来还真是这个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