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年轻人的乌托邦时代,留下了什么?

50年前的春天,世界仍然处在一股被青春搅动的风潮中。 1969年1月16日,布拉格大学生扬·帕拉赫决定为 ... 苏联「 ”入侵”牺牲自己。 一个月后,美国杜克大学的学生在与警察持续冲突了三天后,迫使校方同意建立黑人研究项目。 3月1日,大门乐队在迈尔密的演出上,主唱吉姆·莫里森挑衅地暴露生殖器,收到警方的逮捕令。这是当时摇滚明星狂野一面的缩影。 两天后,在洛杉矶的一个法庭上,25岁的索罕索罕承认是他 ... 死了总统候选人罗伯特·肯尼迪。 政治暴力的余波不断…… 《戏梦巴黎》剧照 3月20日,列侬和小野洋子结婚,在阿姆斯特丹度蜜月时,他们进行了一周的「 ”为和平卧床”活动,提出口号「 ”给和平一个机会”,表达反越战的立场。 4月9日,近300名大学生围困了哈佛大学行政大楼。 从1968年开始,全美高校举行了200多次 ... ... ,除了反战主题,很多 ... 活动是争取大学男女生可以在宿舍同住、 ... 取消黑人住房,等等。 主要是非暴力 ... ,但到了1969年,暴力对抗开始增多。 躁动不安的氛围,在这一年的夏天推向 ... :因为横空出世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也因为两桩连环 ... 人案…… 其中一个受害者是导演罗曼·波兰斯基的演员妻子莎伦·塔特。昆汀导演、莱昂纳多和皮特主演的新作《好莱坞往事》,就是以这个故事为背景。 《好莱坞往事》剧照 1960年代充满了急速的变化和矛盾,它为现代平等和自由的诞生铺平道路,揭开了富裕生活背后的精神黑洞。 罗伯特·肯尼迪曾说的「 ”国民生产总值统计了所有指标,但遗漏了让生活有意义的那些指标”,让这一代人深感共鸣。 同时,它也走向了极端,引发了诸多争议事件…… 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如此复杂的当下? 而60年代留下的精神遗产哪些还在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 就此,Lens采访了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许平教授。 理解「 ”60年代”—— 建立一个物质丰富又精神丰饶的社会 Lens:从宏观上讲,你所理解的西方上个世纪60年代是一番什么样的图景? 许平:上个世纪60年代,西方是一个社会变革的时代。世界秩序在变化、社会出现调整,文化上也发生方向性转折。出现民权运动,学生运动,反战运动,反主流文化运动,环保运动和女权运动等新的社会运动,与反战运动相呼应,整个世界动荡不安。 《如果》剧照 Lens:那么,应该如何理解贯穿60年代声势浩大的民权运动、反战运动、女权运动,以及年轻人在学校、广场和家庭餐桌上开展的斗争?这些运动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 许平:理解上个世纪60年代西方一系列新社会运动的背景,就必须回溯到50年代。在西方,20世纪中叶的时候,工业化和社会现代化都已经完成了,理性主义到达顶峰,整个世界来到一个转折点,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后现代。因此,50年代是一个很特殊的时代。 在文化上,50年代是一个迷茫的时代。因为 ... 自由生长这么长时间,他们原本相信理性是最好的。但是20世纪前期的经济危机和战争告诉他们,这个理性社会不是那么美好。大屠 ... 背后的人性沦丧,对理性本身就是一种强烈震撼。促使西方人在战后反思自己的以理性为基础建构起来的文化,试图构建新的价值观和新的价值体系。对新价值体系的探索,首先表现为反理性和对理性的批判。 说到50年代对60年代的影响,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意识形态的终结。在此之前很多西方知识分子相信共产主义,觉得 ... 有这么多问题,应该推翻 ... ,建立 ... 。 苏联在「 ”二战”之后初期声望达到鼎盛,和第一强国美国之间展开冷战,西方知识分子一度对苏联很欣赏甚至崇拜,因为苏联给人们带来乌托邦的想象,而知识分子们自认有着寻找未来理想的使命。但1956年的苏共20大戳破了他们对共产主义的幻想,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刚在20大上宣读,第二天《 ... 》就全文登载。西方知识分子特别失望,这是一个共产主义退潮的时期。西方的老左派们觉得理想破灭了,英国的波普尔、法国的萨特,还有美国社会学家利普塞特,都开始转向,老左派衰落了,这被称为「 ”意识形态的终结”。此后,马尔库塞、丹尼尔·贝尔这些「 ”新左派”的代表崛起。与老左派不同的是,他们不以政治上颠覆 ... 为己任,而注重从文化上批判 ... ,这是新左派与老左派的不同。 50年代还有一个特征是,消费社会兴起。「 ”二战”以后西方出现高科技革命,带来生产方式变化。随着现代大宗生产方式的出现,消费社会的兴起,消费社会的兴起是当时最主要的经济和社会背景。 《出租车司机》剧照 Lens:当时有很多学生反对消费社会? 许平:学生们以为自己是在反消费社会,其实他们是消费社会的主要承载者。你看那些摇滚音乐会、唱片、牛仔裤这些新鲜事物都是年轻人在消费。而消费社会兴起之后,它需要对以往价值观进行反思,也就是对马克斯·韦伯所说的艰苦奋斗、克勤克俭的清教伦理的反思。 美国的丹尼尔·贝尔曾指出 ... 有两个原始冲动:一个是「 ”资本不盈利就死亡”这样的经济伦理;再一个就是新教徒的这种努力奋斗,「 ”积攒每一个铜板”的精神。而这两种精神刚开始的时候是不矛盾的,共同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但到消费社会以后,经济运作的最关键的问题不再是资本了,最主要的是市场。生产出的大宗商品都需要在市场兑现其价值,消费者不消费,就没办法完成整个经济运作过程。 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扩大消费就变得尤其重要。但老一辈的人们还在恪守着老的中产阶级观念,因为他们经历了世界性经济危机,又经历了「 ”二战”,在小心维护着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消费社会的兴起意味着旧的价值观和道德会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束缚。 所以50年代经济发展之后,60年代学生运动接踵而至,学生运动的一个著名口号是「 ”我什么都要,我现在就要!”这其实是一个非常个人主义的东西。他们以为是在反 ... 、反消费社会,但他们只是反对旧的道德观念、反对新教伦理,是对旧的道德伦理文化上的一种反叛。因此,60年代年轻人被称为「 ”反叛的一代”。 「 ”五月风暴”,摄影:布列松 Lens:仅仅1968一年内,美国、法国、越南、巴西、波兰、日本、墨西哥、尼日利亚、捷克斯洛伐克都爆发了各种反抗活动。纷乱的各种现象中,看起来越战充当了导火索? 许平:越战之所以世界瞩目,是因为旧殖民主义时代已经过去了,两次世界大战那么惨痛的经历,使得旧殖民主义的肆意侵略不得人心了;第二,就是从道德上看,60年代特别重视平等,好多美国年轻人觉得我们去到人家那里打仗,是我们不对,美国在恃强凌弱;而且越战也侵犯了学生的利益,在学生中征兵,而学生不想去当兵,不想去当炮灰。 但越战只是一个反抗目标,60年代各国的各种运动不是因为越战引起的。那时候反对越战是最正义的,追求世界和平是很光伟正的理由,大家就特别容易被统一在这面旗帜下。而且反越战里也包含着当时60年代的一个主要的思想,——对国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中平等的诉求。 ://v.qq./x/cover/7n4kakc2j61067g/A0010dpQhl3.html 关于动画《黄色潜水艇》片段 Lens:包括黑人平权、妇女解放、同性恋平权,平等确实是60年代一个特别大特别重要的问题。 许平:平等是时代主流,而且不光是你刚才说的这些,还有肯尼迪提出的「 ”新边疆”——向富裕社会中还存在的贫困现象宣战,和现在的中国是不是也很相似?中国刚开始提建设和谐社会的时候,《环球时报》约我写一篇文章,我就说,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的社会调整是朝向平等的。我们的和谐社会建设也是朝向平等的呀。 现在大家一听学生运动会有一些联想,其实是不搭界的。因为60年代的反文化运动所针对的不是 ... 、政治制度、政策这类东西,它其实是一场文化上的变革。要理解清楚它究竟是怎么回事,我觉得现在中国回顾60年代这件事非常有意义。 《周末》剧照 Lens:在美国最开始是黑人平权运动,继而学生促进民主社会(SDS)这类社团兴起,为什么学生成为运动主体? 许平:学生促进民主社会最初只是大学里的学生社团,1962年建立,但整个60年代特别活跃,是影响最大的团体组织之一。学生所要求的个人自由也好,平等要求也好,包括各种反理性的要求,以及嬉皮士(Hippies)种种看似怪诞、荒诞的非理性的生活方式,其内涵都是反理性、反社会主流价值观。我在《一场虚假的革命——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那本书里,以及2008年写的「 ”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的历史解读”一文里专门对学生运动这个部分进行了解读。 Lens:当时这些运动基本采用的是非暴力的形式,这也和以往不一样了。当时除了黑豹党崇尚暴力手段外,更多是采取 ... 、 ... 、包括 ... 等各种非暴力形式,是学生运动的一个特点,还是说是它也是受到了非暴力运动思想的影响,而没有采取更极端的手段? 许平:这个我觉得应该是从学生运动的性质本身来出发的。因为学生运动它不同于以往的革命,以往革命是经济要求,是逼上梁山走投无路。「 ”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得到的是整个世界”,是在那样的激烈冲突下,你死我活的一种反抗。而这个学生运动兴起时,西方国家都没有明显的政治危机或经济危机,甚至经济形势大好。法国正是黄金30年;美国也是最好的时候——正因为非常好,所以才敢打越南战争。60年代的学生运动不是经济原因引起,同时也不是政治原因引起,学生并不要夺取政权。因为学生们反对的是文化。他反对的东西无所不在,他跟谁去打? Lens:您的意思是说,学生的批判不需要暴力来完成?但法国「 ”五月风暴”工人也参加了呀?” 许平:这个时候工人的生活状况比早期 ... 是好多了。他们所要求就是比现有的情况下更好一点。如果是革命的话,砸碎的就不是锁链,砸碎的是现在的生活。 1968年5月的「 ”五月风暴”最能说明问题,两次街垒之夜,建立了600多个街垒,大 ... 看起来一触即发,但这只是法国大革命的模仿秀。 当戴高乐明确态度说「 ”改革可以,但不能乱来,”通过提前举行大选和提供最低工资等具体实惠,矛盾马上化解了。毕竟,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100年过去了, ... 的社会矛盾也确实在缓和。 《如果》视频截图 Lens:60年代的学生给人感觉他们很迷茫,是各种思想的容器,《单向度的人》变成了畅销书,你是怎么看待这个现象的? 许平:20世纪60年代,整个世界处于一个从旧秩序向新秩序转化的过程,欧洲时代向全球时代,殖民主义向后殖民主义,现代向后现代社会转化。在这样的不断变化中,学生中流行的思想家一会是毛 泽 东,一会是切·格瓦拉,一会是列宁,一会是罗莎·卢森堡,还有托洛斯基的「 ”不断革命论”,包括卡斯特罗和胡志明也曾经为60年代学生所崇拜,他们在全世界四处找偶像。 但是新左派,特别是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正中了学生的下怀。马尔库塞在60年代可以说红极一时,他与马克思和毛 泽 东并列,成为批判 ... 的著名的「 ”3M”,(马克思、毛 泽 东、马尔库塞名字都是M打头)。因为学生想反对、想拒绝,但反什么东西、怎么个反法,他们也不是很清楚。他们推崇切·格瓦拉,但学生们也不可能去南美丛林打游击去。马尔库塞的单面人(单向度的人)、单面社会(单向度社会),对社会的批判非常到位。对于如何改变这个状况,马尔库塞没有设想去革命,他设想的是大拒绝——「 ”凡是他们赞成的,我就反对”。这对学生来说就有了指导意义。 《中国姑娘》剧照 Lens:为什么战前刚从德国 ... 美国的马尔库塞的思想在美国一度风行? 许平:马尔库塞这些德国知识分子刚来到美国的时候,觉得终于逃出了希特勒的魔爪,来到美国这个自由世界很是欣喜。但很快他看到这个自由世界对人的灵魂的撕咬来得比德国还要惨烈。广告铺天盖地,所有人的人生目标都是要房子、汽车和旅游——其实和我们现在非常相近。 马尔库塞觉得所有人都被同化了。这个社会是一张「 ”达玛斯提斯之床”。这是古希腊神话的一个故事,说的是:劫匪达玛斯提斯在十字路口上放一张床,你要是身材小的话,放在床上给你拉长了;你要是身材高,给你截短,整个美国社会也是这样,都被同化了。 马尔库塞觉得这个社会太危险了,物质上丰富,但是精神上非常贫瘠。他说,在这样社会里,人处于这是一种奴隶状态。现代社会的奴隶不是说你承担了多重的劳动、你隶属于谁,而是你从人变成了物,就是人为了物而生存。 那么如何改变?建立一个既物质丰富、又精神丰饶的社会。他觉得以前的反对派——美国和欧洲的无产阶级,没有这个能力。他寄希望于两种人:一种人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工人阶级,他们还是被压迫者;再一个就是有能力进行批判的人,也就是知识分子、大学生,他们有这种能力来进行这种批判。这两种人中他特别寄希望于学生。 Lens:除了法兰克福学派,尤其是马尔库塞之外,还有哪些思想家对反文化运动产生很大影响吗? 许平:我看到的比较多的还是说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尔库塞。新左派最主要是在美国,那么在欧洲是萨特和福柯。1968年的五月风暴中,萨特开始时并不是在运动的前沿,但是他的思想还是被学生来利用和学 ... 。后来萨特和波伏娃都走在法国 ... 队伍的前面。萨特后来转向Maoi ... 。 《戏梦巴黎》剧照 Lens:Maoi ... 在法国曾经特别流行,《东风:法国知识分子与20世纪60年代的遗产》就是专门讲Maoi ... 在法国造成的强大影响,但感觉其中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误读? 许平:法国一直就有对东方的美好想象。在伏尔泰的时代,他就按照自己的理解中国,认为中国好啊,理性社会,开明君主,皇帝像父亲一样的统治中国;他还推崇科举制度,认为西方应该这样选取贤达之人来统治。这不能算是误读,应该说是在自己境遇中去读,表达的是自己的历史要求。 法国60年代的这种解读,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自己在反权威、反规则、反 ... 。他们会觉得毛太有气魄了,发动人民贴大字报反对权威,这一点为西方学生所欣赏。他们的中国认识是「 ”为我所用”的。 Lens:到尼克松上台之后,嬉皮士开始转变为雅皮士,当时的年轻人摇身一变又进入了社会主流,社会的又回到了原来那种惯性? 许平:那个时代被称为「 ”微型文艺复兴”,复兴的是人性。用人性、用感性来抵抗理性。对理性的冲击过后,还是要回归理性,回归秩序。表面上看,漫长的60年代结束后,一下子好像就是又对接到50年代,60年代的缤纷乱相大众迷狂好像消失了一样。但其实经过「 ”60年代”的冲击,整个社会变得更加多元了。多元就是道德中立、价值多元化。社会获得了更多的包容性。「 ”60年代”金斯堡赤身裸体在大庭广众之下朗诵《嚎叫》,但他后来变成美国的主流社会的一员,在美国文学发展史上有一席之地。 《制造伍德斯托克》剧照 Lens:今天的年轻人可能会被批评为不重视精神生活,那么年轻人可以向60年代学习什么? 许平:我觉得应该学习他们的理想主义。当时年轻人的要求,一方面特别个人主义,「 ”我什么都要,现在就要!”;但另一方面,他们又特别具有理想主义,强调社会责任。他们在国际关系和社会方面,从理想出发,要求实现平等,表现为反对越战,支持黑人民权运动等,这都是非常好的品质和行动。 虽然表面上看,我们现在的年轻人追求物质,「 ”声色犬马”的。但是我看到,也相信我们的年轻人在关键时刻,还是有社会担当和历史担当的,他们是有精神的。 Lens:今天回望60年代,漫长的60年代留给世界什么精神遗产? 许平:我觉得历史这东西特别好,就是所谓的鉴往知来。从刚才我们谈的西方60年代的情况会发现,其实我们正好发展到这个坎儿上了。我们改革开放自由发展40年了,现在的和谐社会建设,包括扶贫,包括一些给老百姓的福利,老百姓对幸福感的讨论,就是在朝向社会平等的调整。 表面上看,「 ”60年代”就是一阵风吹来,10年后又突然消逝,1972年以后基本就消失了。让人雾里看花,不知道它是怎么回事。 虽然消失了,却又遍及全世界。似乎看不见,但其实到处都是。其时代精神的种子播下了。不管是贫富差距也好,或者是性别差异,还包括国际关系、包括60年代非洲的非殖民化运动,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为什么越南战能引起全世界的大规模的反对,因为当时的时代主流是平等。60年代朝向平等的这种理想主义的时代趋势是非常明显的,在各个方面的体现,还包括人和自然的平衡,包括当时萌发的、一直延续到现在的环保运动。 《逍遥骑士》剧照 Lens:60年代对今天的中国有没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许平:历史本身已经告诉我们,在享受丰富物质的时候,还是应该有一些理想主义的东西生长,有一些情怀。我说这个不是说你个人应该怎么样,你个人应该怎么那是你个人的选择,那是个人的事。至少人文知识分子应该承担这个责任,这个社会应该有更高、更远的目标,有对现实的一种批判,呼唤更加理想的、物质丰富又思想丰饶的社会。 那个法国学生领袖科恩·邦迪,现在是欧洲议会绿党领袖,在2008年说,「 ”40年过去,我们不担心未来了”。他这话的意思就是60年代,特别是五月风暴已经为未来开辟了道路。它已经达到了这样一个相对理想的、较为多元的社会。 Lens:这就类似于生物多样性一样,人类社会能越多样化的话,其实对整个社会生态的一个保护? 许平:是的。文化多元的话,它会更宽容,就是把有害因素无害化。因为你宽容,那些不同的声音或者是在这里搅合着,或者成为你的支撑,最后都会化为社会生长的养料。 就像「 ”60年代”的西方年轻人,他们自己以为自己是反 ... 的,其实他们是历史的推动者,推动西方向后现代社会的转化。 「 ”60年代”没有结束,它还在继续。 许平: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研究方向是法国社会史、欧洲史、世界近现代史。 采访:路瑞海

年轻人的乌托邦时代,留下了什么?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千年文化之旅:当西方遇见东方,欧洲人为何膜拜中国?

    嘉庆二十一年,英国使臣阿美士德率领使团,满怀期待地奔向中国。早在阿美士德之前,他的前辈马戛尔尼就曾借着为乾隆祝寿之名,来华商讨贸易问题,最终闹得不欢而散。阿美士德这次指不定又要吃闭门羹,压力山大。阿美士德当然不乐意,只愿以脱帽鞠躬代替。经过多次争吵,阿美士德连嘉庆的面都没见着,就被驱逐出境,失望地踏上归途。那个人,是曾经的欧洲霸主、法国皇帝拿破仑。

  2. 城市的门,代表了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从巴黎的凯旋门到天安门

    每座城市建有无数的门,城市的城门,保家护国,护城的门等,它关系国家命运,代表城市的历史文化,它是文明的象征、文化的符号。法国巴黎凯旋门,法语:l'Arcdetriomphe,位于巴黎的戴高乐广场中央,香榭丽舍大街的西端。

  3. 美国人认为南北战争中南方是正义的?为何多数内战电影都亲南方?

    大家知道,美国也是一个经历过内战的国家,美国南北战争总共造成了60万到100多万人死亡,是美国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战争。因此在战后,南北战争也成为了美国各种文艺作品里很受关注的题材之一。

  4. 记者与社会责任——专注于揭露社会 ... 面的美国「 ”扒粪者”们

    「”记者应当承担哪些社会责任?”如果将这个问题抛到中国的网络界,小编相信,这必然会引起一番激烈的讨论。纵观40年历史,记者群体为我国的社会进步所做的贡献有目共睹,收容遣送制度、杨永信式网戒中心、上海钓鱼执法门等被广为诟病的社会现象,都是在一批有良心的记者群体的深度报道之下,才能被全国人民所了解、关注。这些社会弊病的废除,有赖于记者群体所做的舆论贡献。不过,也有一部分记者,在撰写稿件时经常选择性报道

  5. 法国文化:习俗与传统

    威廉·佩鲁吉尼Shutterstock)大多数人把法国文化与巴黎联系在一起,巴黎是时尚、美食、艺术和建筑的中心,但灯光之城之外的生活却大不相同,因地而异。历史上,法国文化受到凯尔特和加洛罗马文化的影响,如还有法兰克人,一个日耳曼部落。宗教天主教是法国的主要宗教。中情局的数据显示,法国有23%到28%的人不信奉某一宗教。作为国家世俗性的反映,未婚夫妇生孩子的情况并不少见。除了传统婚姻,法国夫妇也有选择获得一个契约式的公民团结。

  6. 年轻人的乌托邦时代,留下了什么?

    50年前的春天,世界仍然处在一股被青春搅动的风潮中。

  7. 无论历史还是当下,真正的行业分工唯有中国有,西方则无

    行业分工被认为是市场经济的存在前提,也是衡量市场经济发达与否的决定因素。然而,当今的世人,包括所谓的经济学家,却只知道市场经济,而不知行业分工。

  8. 特朗普的胜利揭示了美国社会结构中新的深刻分歧

    社会科学家说,自从唐纳德·特朗普赢得总统选举以来所揭示的深层次分歧并不是意识形态问题。然而,奇怪的是,关于具体政策和党派关系的调查显示,美国公众并没有特别的两极分化:意识形态是少数吵闹的人的地盘。专家说,美国的分歧是文化上的。前几年,国会的僵局引发了人们对左右两极分化的担忧。长期以来的美国全国选举调查同样发现,在这些问题上,美国人并没有完全符合他们党的官方立场。

  9. 从中欧瓷器之比较看欧洲瓷器的东方情结

    从中欧瓷器之比较看欧洲瓷器的东方情结16—17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航海业获得了空前发展,使得东西方贸易往来日渐频繁,来自东方的珍贵货物,如丝绸、香料、瓷器、玉器、漆器、各种织物、象牙雕刻等被源源不断地运往欧洲各国。17世纪,瓷器在欧洲是王公贵族及整个上流社会最为珍爱的瑰宝,乃至于中国瓷器在欧洲市场上的价格一度超过黄金。

  10. 拉卜楞往事:法号与管风琴

    我当时即大力推荐拉卜楞寺佛乐团。近三百年来,拉卜楞寺对我国西北地区藏、蒙民族的社会生活产生过十分重大的影响。目前,拉卜楞寺有喇嘛千余人。佛教音乐在拉卜楞寺有着独特的传承和悠久的历史。因此,拉卜楞寺“道得尔”音乐的存在,便为人们欣赏与研究活着的宫廷音乐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

随机推荐

  1. 意气高昂的意思 | 成语大全

    中文发音:yìqìgāoáng。

  2. 混淆黑白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hùnxiáohēibái【解释】混淆:使界限模糊。故意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制造混乱。指故意制造混乱,使人辨别不清。【出处】【例子】盖党史见纷争,混淆黑白,虽稍与立异者,犹不可保,况素非其类邪?(章炳麟《致梁启超书》)【近义词】颠三倒四,颠倒黑白【反义词】泾渭分明,黑白分明,是非分明【相关】百度“混淆黑白”

  3. 那片海

    那片海   美文精选一:   那片海   突然想起那片海!那片海在一个熟悉却又陌生的地方!曾无意间触碰了它,被它的安静与惬意吸引了!在那里没有任何人或事,有的只有自我的梦!时隔数年的今夜,突然间,那片海跳人我的脑海!是苦涩吧!以前的梦未能实现!回想那个梦,不就是一...

  4. 梦见老公病危 梦见老公病危什么意思

    梦见老公病危是什么意思?梦见老公病危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老公病危的详细解说吧。梦见亲人病危,预示著在事业上将会有所发展,会提职增薪。梦见病危,是吉兆,预示著自己的身体会很健康;成年人梦见亲人病危,则预示自己的健康方面有问题,自己的身体体质趋于虚弱,抵抗力正在下降,注意防暑降温,多喝水有助加快新阵代谢。

  5. 天空的极限:航空史上15个重要里程碑

    第1页,共2页:第1页第1页第2页航空先驱美国飞行员查尔斯·奥古斯都·林德伯格上校,1927年成为第一个单飞飞越大西洋的人。这里只是许多历史性的航空“第一”中的几个。吉法德和他的飞艇于1852年9月24日从巴黎的赛马场起飞,飞行了近17英里。据阿灵顿国家公墓网站报道,塞尔弗里奇头骨骨折,在坠机3小时后因伤势过重而死亡。1936年6月26日,德国工程师海因里希·福克设计的一架原型机首次飞行。

  6. 她是道光后宫唯一的答应,出身高贵,却被连降四级,死后禁入皇陵

    今天要说的这位妃嫔,有着非常显赫的出身,但却被连降四级,凄惨地死于宫中,甚至一度被禁入皇陵,她就是睦答应。值得一提的是,道光后宫出自这届选秀的妃嫔还有后来的孝全皇后、祥妃、常妃与珍嫔。六道口只是安葬下等宫女的地方,赫舍里氏死后被禁入皇陵,可见她的罪名不轻呀。

  7. 心灵手巧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xīnlíngshǒuqiǎo【解释】心思灵敏,手艺巧妙(多用在女子)。【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香姐心灵手巧,一捻针线,就是不同的。”【例子】【近义词】精明强干【反义词】呆头呆脑【相关】百度“心灵手巧”

  8.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名作,但是不少人都以为这幅画描绘了当年汴京近郊清明时节的生活景象。由此可以看出《清明上河图》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了。再说,新酒均卖于中秋前后,而未见清明时节有卖新酒的。据《宋会要辑稿》,当时汴京外城及郊区,共划分136坊,第一坊名“清明坊”。可见,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的‘清明’二字,并非指‘清明时节’,而是描绘了当时清明坊到虹桥这一段上河的秋季景色。

  9. 为什么韩国影视剧火爆全球,而文学作品却无人问津?

    说到亚洲文学,中国有乐府诗集、汉赋骈文,唐诗宋词,还有全世界都知道的四大名著。日本,且不说诺贝尔文学奖川端康成,近些年流行的村上春树、东野圭吾,大家也都是知道的。但与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的韩国,却是一个特例了。韩剧很火爆,比如《来自星星的你》、《太阳的后裔》;电影也很火,《燃烧》、《寄生虫》先后成为戛纳宠儿。但是,让你说说韩国有啥小说或者作家什么的,能说出一二三来吗?

  10. 房东安装投币马桶是营销炒作 自动投币式马桶是

    房东安装投币马桶自动投币式马桶是怎么样全自动马桶好用吗近日,澳大利亚一个抠门的房东做了一件很奇葩的事,在卫生间的马桶上安装投币马桶,租客在使用马桶时必须投一枚硬币。对于自动投币式马桶,只适用于公共场合,由于考虑到人力物力,安装一部自动投币式马桶,就可以防止作弊不交钱。但是对于房东安装投币马桶,无疑是一场营销炒作,这只是为了推销此款马桶而已。如果是家用的马桶,更多的是全自动马桶,但绝对没有投币功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