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疫苗起源于中国 东晋就能防治狂犬病

利用牛痘攻克天花的爱德华·詹纳被誉为“免疫学之父”。 痘疹专著《种痘新书》刊于1741年。 古代“痘衣法”,给健康儿童穿上患儿的衣服。 手持天花牛痘疫苗接种证明的非洲儿童。 人们排队接种牛痘的场景。 疫苗最早起源于中国 回顾人类走过的历程,我们发现面对疾病中最骇人听闻的瘟疫——急性传染病的时候,人类曾经是那样的无助和无知。被感染上瘟疫的人,在死亡的威胁面前,只有等待命运的安排。在古代,发烧或者拉肚子就是死亡的第一征兆,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疾病、随处可见的死亡,无计可施的人们开始把自己锁在家里,或弃城而走。在欧洲,面对黑死病也就是鼠疫的威胁,成千上万的民众逃离城市,甚至于整个欧洲禁浴200年。 古代的统治者、政客和巫师往往会利用人们对瘟疫的恐惧加强和巩固他们的统治。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人类终于找到了能够遏制住瘟疫的武器——疫苗。疫苗给人类带来的价值不可估量,通过疫苗,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了一种疾病,就是天花。疫苗给我们的第二个价值就是降低医疗开支。美国的一项成本收益分析显示,在疫苗上每投资1美元可节约2美元至27美元的医疗支出。 疫苗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人民在与疾病斗争的长期过程中,观察到有些患过传染病而康复的人,一般不再患同样的疾病。于是他们用物理 ... (如捣碎、研磨)处理发病个体的组织脏器制成最原始的疫苗,这种疫苗虽然可能发生全身性副作用,存在散毒和造成新疫源的危险,但是在治疗和预防传染病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早在公元4世纪初,我国东晋葛洪所著《肘后方》中,就有关于防治狂犬病的记载,其中“治卒有猘犬凡所咬毒方”有云:“仍 ... 所咬犬,取脑傅之,后不复发。” ... 掉咬人的狂犬,以其脑浆敷于被咬处,体现了“以毒攻毒”的思维方式。 天花因“种痘”被灭绝 在这种思维方式的指导下,我们的祖先发明了人痘接种术来对抗天花病毒的侵袭。据传,11世纪中国就有接种人痘获得成功的例子,17世纪逐渐普及。1727年俞茂鲲《痘科金镜赋集解》中写到,“闻种痘法起于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年),宁国府太平县,姓氏失考,得之异人丹家之传,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种花者,宁国人居多,近日溧阳人窃而为之者亦不少。当日异传之家,今日尚留苗种,必须三金,方得一丹苗,买苗后一家因以获利。” 早期人痘接种,使用的都是人身上自然发出的天花的痂,人们把它叫“时苗”。由于“时苗”的毒性很大,不能百分之百保证被接种者的生命安全,“苗顺者十无一死,苗凶者十只八存”。因此,后来人又发明了“熟苗”接种之法。所谓“熟苗”指的是通过接种发出来的痘作为种苗,经过“养苗”、“选炼”,要连续种七代过后,这个种苗就非常精纯,火毒就汰尽了,用经过七代接种的种苗来给健康人种就非常安全了。《种痘新书》记载:“种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法国哲学家伏尔泰这样高度赞扬人痘接种:“我听说100年来,中国人一直就有这样的习惯;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18世纪初,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法被引入欧洲。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注意到,乡村里的牛患了与天花相似的病,那些挤奶女工在接触到牛身上的疱疹时受到感染,身上也会长出小一些的疱疹,这就是牛痘。而感染过牛痘的人都不曾被传染上天花。詹纳发现,牛痘的病情症状比天花轻得多,它从不令牛死亡,更不会令人死亡,况且人在感染牛痘痊愈后不会留下任何疤痕。 1796年5月14日,詹纳找来了一位患牛痘的挤奶女工,从她手指的疱疹中提取出一些液体,然后将一位8岁男孩的手臂用手术刀划破,把牛痘疱疹液滴在了上面。48天后,詹纳将从天花患者脓疱中提取的液体再一次滴在了这个男孩被手术刀划破的手臂上,男孩的免疫系统抵抗住了天花病毒的侵害。由于牛痘比人痘更安全、简便,牛痘接种术逐渐取代了人痘接种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牛痘疫苗的制造技术不断改进,甚至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免疫接种。1980年,天花在地球上灭绝,这是人类唯一消灭的传染病。 血清疗法创始人获诺奖 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的法国人路易·巴斯德,在1881年改进了减轻病原微生物毒力的 ... 。他观察到患过某种传染病并得到痊愈的动物,以后对该病有免疫力,据此用减毒的炭疽、鸡霍乱病原菌分别免疫绵羊和鸡,获得成功。这个 ... 大大激发了科学家的热情,人们从此知道利用这种 ... 可以免除许多传染病。 1882年,巴斯德开始研究狂犬病,他证明了病原体存在于患兽唾液及神经系统中,并制成病毒活疫苗,成功地帮助人获得了该病的免疫力。按照巴斯德免疫法,医学科学家们创造了防止若干种危险病的疫苗,成功地免除了多种疾病的威胁。 作为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位医学家,埃米尔·冯·贝林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抗毒素免疫”的新概念,经过300多次试验,终于证明,曾经感染过破伤风杆菌而依然存活的动物的血清,注射给刚感染破伤风杆菌的动物,可以预防破伤风病症的发作。 这一事实说明,耐受过破伤风的动物血清中有着对抗破伤风毒素的抗毒素,它能中和毒素,使之失效,这在医学上称为“抗毒素的被动免疫”。为此,年轻的贝林被誉为免疫学尤其是血清疗法的创始人。 1891年12月的一天,贝林在柏里格医院进行了第一次尝试。他把自制的白喉抗毒素血清,缓缓地注射给一位因患白喉急症而奄奄一息的病儿。病儿那颗被白喉毒素 ... 心脏,跳动由弱变强,呆滞的眼睛又重新闪出生命的光辉!白喉抗毒素不久就在药房里大量出售,它挽救了成千上万个病儿。从此血清疗法成为征服白喉的一种普遍有效的手段,该病的死亡率由当时的48%降到了13%。 小儿麻痹疫苗研制者率先接种 肺结核曾经被认为是无法医治的绝症,在无法治愈的年代,为了减轻病人肺部的压力,甚至需要将人的肋骨生生地摘除。19世纪,德国“细菌学之父”赫德经过272次实验,成功地培养出了导致结核病的微生物。随后,为了对付这种微生物,法国科学家卡尔梅特和介朗整整研究了15年,一种含有稀薄活性肺结核细菌菌株的疫苗——“卡介苗”终于在1921年问世。到1961年介朗去世时,全世界已有两亿多人注射了这种抵抗肺结核病的疫苗。 小儿麻痹症,医学界称之为脊髓灰质炎,是威胁儿童生命和健康的瘟疫。其发病高峰期,美国以及欧洲和亚洲都有近10万人发病。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总统之一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总统,也是唯一一位残疾人总统,而他残疾的原因正是因为小儿麻痹。 美国索尔克医生用了近9年的时间,于1955年成功地研制出灭过菌的脊髓灰质炎疫苗。索尔克医生让自己成为第一个接受疫苗接种的人。他说:“我把这看作是一种典礼和象征。”紧接着,全世界几百万的儿童开始排队等候注射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索尔克氏疫苗”。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终有一天会出现可以预防癌症、艾滋病等不治之症的疫苗。尽管这些疫苗的研制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但研制的过程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因为人类几千年来就是这样通过科学研究,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用疫苗筑起了隔离病毒的“防火墙”。 本文节选自《疫苗:隔离病毒的“防火墙”》,原载于2013年7月24日《北京日报》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疫苗起源于中国 东晋就能防治狂犬病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朝末年鼠疫是如何肆虐中国东北的?

    (⊙_⊙)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NO.1249-清末东北鼠疫作者:李团长制图:孙绿/校稿:猫斯图/编辑:养乐多鼠疫又出现了。尽管这种病已经多年没有在现代社会被发现,但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仍然时不时有对鼠疫的表现。那尸横遍野,药石罔效的场面,往往令观者不寒而栗。

  2. 鼠疫史:比战争更可怕的「 ”黑死病” 曾改变多国命运

    原题:官方确认:锡林郭勒盟确诊两例鼠疫病例没有必要惊慌!「”黑死病”历史:比战争更可怕的瘟瘟疫曾经夺走7500万至两亿条人命锡林郭勒盟确诊两例鼠疫病例2019年11月12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2人经专家会诊,被诊断为肺鼠疫确诊病例。目前,患者已在北京市朝阳区相关医疗机构得到妥善救治,相关防控措施已落实。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卫生健康委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健康委鼠疫防控小贴士一、什么是鼠疫,鼠疫

  3. 老照片:图2怪盗曾诱骗很多女学生,图6小狗疑有狂犬病被送派出所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组日本老照片。他们不但留下大量照片,比如这张,就拍摄于1865年左右,也使摄影在日本广泛传播,现在日本...照相机的技术,领先世界。当然,这里面也包括坏人,比如右边这家伙,人称怪盗电小僧,明治末期到处偷窃,却又有着很高的情商,通过欺骗上流社会的女子出入高档社交场所,曾有十余...被他迷住。1909年,电小僧被捕,被判刑15年,不过只坐了8年就遇特赦出狱。

  4. 现在能轻松治好、放在古代却 ... 人无数的疾病,看完你还想穿越吗

    如果现代人穿越回古代最有可能发生什么?

  5. 满清历史上,被北京遮去光彩的第二政治中心——避暑山庄

    满清自皇太极建立之后就将北京定为首都,而后,北京一直就是大清帝国经济、文化、政治的中心所在。北京经历了无数个朝代的更迭,本身就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如今又有紫禁城作为依托,顿时就成为所有人关注的焦点和向往之地然而,从康熙年间开始,满清就出现、并逐步形成了第二个政治中心——避暑山庄!可惜,由于北京的光芒过盛,避暑山庄在满清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一直被人们所忽略,直至没落。

  6. 清朝皇子为何容易患上这种怪病 原因揭秘

    总体来讲,清朝的皇子们容易患天花这样的怪病也是有一些原因的。其实不仅是清朝的皇子,原本居住字啊关外的满族人来到中原后患病的几率也要高于生活在中原的...。

  7. 明末的人间地狱——那场被人淡漠的鼠疫狂潮

    考虑到明朝末期的生产力水平,气候恶化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只可能更大,可想而知,中国万千农民在明朝末年面临的是怎样的绝境。明末的一些省份甚至出现了人肉市场,将人肉明码标价。人间炼狱——瘟疫肆虐除了严重的饥荒和战乱,瘟疫也是加剧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个理论在明朝末年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明末的山东、安徽等地,除了深陷饥荒,还有过半的民众死于恐怖的瘟疫,如枣一般大的绿苍蝇漫天飞舞,遮天蔽日。

  8. 古代人没有疫苗,被狗咬了怎么办?他们用了一种残忍而有效方式

    现代人被狗咬了,能够去医院打疫苗,那么古代人被狗咬了怎么办呢,难道就听天由命吗?

  9. 周新悬鹅的故事:悬鹅示众故事内容是什么?

    明代周新,广东...人,初名周志新,因明成祖常称之为「”新”,遂为名。洪武年间以诸生的身份进入太学,后为大理寺评事。以善于断狱而闻名,他嫉恶如仇、铁面无私、耿直敢言,人称「”冷面寒铁”。周新身为大明的监察御史,虽大权在握,但他生活简朴,从不取不义之财;他侍奉长辈,一心为民。周新悬鹅的故事:悬鹅示众故事内容是什么?明洪武年间,江浙一带一种很特殊的眼晴传染病在大面积地传播,传播对像主要是年过七旬的老人

  10. 伍连德的历史责任

    公元1348年至1352年,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小生物几乎摧毁了欧洲,这种数量庞大的小生物像恶魔军团般涌向欧洲,从黑海到达地中海,毁灭了西西里岛,又继续向前到达亚平宁半岛,开始了让欧洲人刻骨铭心的旅程,一直蔓延到北欧,最终这片土地上死了三分之一的人口,两千五百万人就这样腐烂了。并且在未来三百年里,始终如幽灵般盘踞在这片土地的上空。

随机推荐

  1. 历史上口碑极差的「 ”酷吏”,为何总能得到有作为的皇帝重用

    提到酷吏,很多人的固有印象就是他们用严刑峻法来戕害百姓,用屈打成招来构陷忠良。这些,史书上也确有记载。而且许多人对他们用律法治国的思想多有贬抑。例如孔子讲:「”如果用法令刑罚来治理百姓,那么百姓只是不会犯罪,但是却没有羞耻之心。”这是孔子不提倡的。西汉的贾谊写《过秦论》也将秦朝灭亡的原因归咎于采用严刑峻法治国而不施仁义,即「”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近代的《辞海》也批评酷吏,解释酷吏一词为:「”

  2. 八十四大成就者之登底巴尊者

    八十四大成就者之登底巴尊者这是咕噜登底巴大师的故事。众人都很赞成,就依此进行。老人就向瑜伽士求法。回到家后,众人谈论认为这必然不是人类,而是鬼魔等。>翌日清晨,众人都来观看,在仙多那卡拉地方的人们也都来见老纺织匠,并向他顶礼。人们就称他为登底巴,以此名闻四方。大师利益了无数的众生,最后大师带着仙多那卡拉地方的许多人,即身前往卡雀空行净土。

  3. 李汝珍名言

    3、此书所载,虽闺阁琐事,儿女闲情,然如大家所谓四行者,历历有人,不惟金玉其质,亦且冰雪为心。曾何春而何秋,亦忘朝而忘暮。

  4. 古人勤读书经典故事

    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文天祥少年正气》>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

  5. 猪蹄手

    翁居士逝世约十五年了,以前我在台北市的时候,凡各寺庙有法会,只要是例假日,我都要随喜参加,十次中到有七次看见翁居士的道影,由于他那清脆的梵音,曾引发笔者学习梵呗的兴趣,也因此促成了我‘一赶三’(一天中去三个寺庙)的傻劲,只要逢到例假,我都邀同二三莲友,早出晚归,赶往各寺庙游览,随喜参加念佛、拜忏、听经、坐香,尽情地往教海里进军,以调剂上下班刻板式的生活情绪,好像不这样‘一赶三’,不能发泄求知欲满足

  6. 周公解梦 梦见踩高跷的寓意 – 周公解梦

    梦见踩高跷,象征着你的命运是处于危险的情况中。当你从高跷上摔下来,或是你的高跷断了,那预言着你拜托朋友做的事会带给你困难。周公解梦做梦梦见鞋子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

  7. 哪有什么慧眼识英雄:胡雪岩没资助过王有龄,他只是王的「 ”打手”

    (胡雪岩画像)作者兰台,系头条号签约作者大概是因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商者越来越多,越来越富裕的缘故,这些富裕起来的商人急于给自己寻找一个精神上的父亲,于是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就这样被大家捧到了一个非常高的位置。仿佛在一个「”一元化”最为厉害的封建王朝时代,真有这么一个商人可以「”傲王侯”。可是,在「”利出一孔”的「”一元化指令型”社会当中,真可能出现一个突破「”指令”的商人出现吗?抱着这样的

  8. 基本西汉所有皇帝都葬在了一个地方 为什么汉文帝刘恒死后不能入葬祖坟呢

    自高祖刘邦的长陵至汉平帝的康陵,9座帝陵东西一字排开,构成了一条规模宏大的墓葬带,基本西汉所有皇帝都葬在了这里。可有一位皇帝的陵寝却不在这片皇家墓葬区里,他就是汉文帝刘恒。刘恒为什么死后不能入葬祖坟?>>难道刘恒不入葬祖坟仅仅是因为遵从“昭穆制度”这一点?>>因为薄太后没有当过皇后,死后不能随高祖入葬长陵,另择帝陵也方便更好地安葬母亲。

  9. 她“母凭子贵”成清朝第一个被追封的皇后 夺走了属于努尔哈赤原配的荣耀

    皇太极登基后,将孟古哲哲与努尔哈赤同葬福陵地宫,还追封其为孝慈高皇后,成为清朝第一位被追封的皇后。努尔哈赤的其他大妃都没能享受这样的待遇,关键是,皇太极将原本属于努尔哈赤原配佟佳氏的荣誉给了自己的母亲。>孟古哲哲>由此得知,如果不是皇太极登基为帝,叶赫那拉氏不一定有皇后的谥号、以及与努尔哈赤合葬清福陵的荣誉。

  10. 中世纪的人真的不洗澡吗?

    马克R问:为什么中世纪的人从不洗澡?”从卫生学的角度来看,欧洲中世纪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从人们把室内壶里的东西扔出窗户扔到街上的观点来看,人们有很多共同的看法,即使有,也很少去洗澡。但这些都是真的吗?”关于前一个问题,一定要看看我们的文章,中世纪的人真的把粪便扔出窗外了吗?接着讲洗澡的习惯,首先,在处理跨越大面积和时间框架的不同文化时,比如“中世纪”(通常被认为是从5世纪到15世纪),不会有一个确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