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瓷器至尊说“瓷母”在采访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时,凤凰卫视主持人吴小莉问:台北故宫有“镇馆三宝”。在我们外行人看来,“瓷母”可能没有“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有名,但就其文物价值而言,“瓷母”的地位可能更胜一筹。虽然“瓷母”产生的年代较晚,但在瓷器家族,“瓷母”却是中国瓷器工艺水平登峰造极的代表之作。从这一角度来说,称其为“瓷母”。
瓷器至尊说“瓷母”
在采访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时,凤凰卫视主持人吴小莉问: 台北故宫有“镇馆三宝”。分别是毛公鼎、翠玉白菜和肉形石,那么,北京故宫的“镇馆之宝” 是什么? 对此,郑欣森的回答很策略,说此类评选或有必要,但有“难度” 。因为堪称“镇馆之宝” 的实在太多,并不止仅于《清明上河图》、三希堂这么简单。何况,不同类不可比, 玉器、瓷器、书画,又如何放在一起评选?
郑欣淼先生的说法颇有道理,他还举一个例,来说明国宝的“名气”与“价值”的不相吻合。这个例就是“瓷母”。
在我们外行人看来,“瓷母”可能没有“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有名 ,但就其文物价值而言,“瓷母”的地位可能更胜一筹。虽然“瓷母”产生的年代较晚,但在瓷器家族,“瓷母”却是中国瓷器工艺水平登峰造极的代表之作。
颇有意味的是,“瓷母”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叫法,1995年出版的《故宫珍宝》一书称其为“各色釉大瓶”。据考证,此前的历朝历代,也未能烧制出如此硕大而工艺复杂的精美器物。
笔者以为,“瓷母”的烧制,或与乾隆晚年的好大喜功有关,它出于中国历史上最不同凡响的督陶官唐英之手。这一精美的器物高86.4厘米,包含了历代瓷器的各种“手法”,整个器物从上到下依次运用了仿哥釉、金釉、青花、松石釉、窑变釉、斗彩、冬青釉睁刻、祭兰描金、开光绘粉彩、仿官釉、绿釉、珊瑚红釉、仿汝釉、紫金釉等多种施釉 ... ,共16道纹饰,腹绘12扇开光图案,包括“三羊开泰”、“太平有象”等画面。
著名陶瓷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叶佩兰谈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各色釉大瓶”——是一件孤品, 而且,直到现在, 也无从仿制,近几年市场上出现的“仿品”只不过是器形、图案文饰相近而已,论其质地, 则粗制滥造。实在说来,“瓷母”也无从“仿制”,因为这件器物在 ... 上汇集了所有瓷器的烧造技法,是瓷器制造工艺的“集大成者” ,只能是凭灵感的艺术创作,而不能批量生产,就是唐英再生,恐怕也造不出如此通灵的器物了。从这一角度来说,称其为“瓷母”。还是较为妥贴的。
来源:中华魁宝 编辑:古语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