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网上展馆]战国时期铜镜战国连弧纹三弦钮铜镜直径16.1厘米,边厚0.3厘米,重290克。战国三夔龙连弧纹镜直径13厘米。春秋战国时期铜镜在三代的基础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全面发展。铜镜在战国时期,至少在统治阶级中已经普遍使用了。今河南和湖南是战园时期南、北两个重要的铜镜产地。
[网上展馆] 战国时期铜镜
战国 连弧纹三弦钮铜镜 直径16.1厘米,边厚0.3厘米,重290克。
战国 三夔龙连弧纹镜 直径13厘米。
战国 透空镶嵌几何纹方镜 纵18.5厘米,横18.5厘米,重929克。
战国 三山三兽间列镜
战国 圆形云纹漆绘镜
战国晚期 四夔连弧纹镜
战国晚期 秦宽弦纹素面镜
战国 圆形龙纹漆绘镜 直径12.4厘米
战国 几何云纹漆绘镜
战国晚期 秦弦纹素面镜
战国 镂空凤纹铜镜 直径11厘米。
战国 镶嵌式模铸镂空蟠螭镜 8.5公分
战国 五山纹镜 直径18.8厘米
战国 三龙纹镜 直径13.6厘米,重0.19千克
战国 四龙纹镜 径14.5厘米
战国 八叶四山纹镜
战国 错金银狩猎纹镜 径17.5厘米
战国 嵌绿松石鎏金蟠螭透纹镜 直径9.5厘米,重0.11千克
战国 六山纹镜 径21.2厘米
战国 变形龙纹镜 径11厘米
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中是一个成熟和大发展的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铜镜在三代(夏、商、周)的基础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全面发展。无论是铜镜的铸造工艺,还是铸造的数量,都大大超过了以前。
齐家文化和商周时期,铜镜以光素无纹饰者居多,有纹饰者也以几何纹为主。到了春秋战国,纹饰已达15个大类,并且出现了各种特殊工艺装饰艺术,如涂朱绘彩图案、金银错图案、透空雕图案等。初起时期简陋、粗糙的铜镜,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创造和修饰已臻美轮美奂的境地。
战国时期,是 ... 处于剧烈变革的时代,生产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文化艺术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此时,商周以来青铜器中占主导地位、具有等级象征的礼乐器逐渐衰落了;而日常生活用器却得到了普遍发展,特别是铜镜。铜镜在战国时期,至少在统治阶级中已经普遍使用了。古文献中有许多关于战国人使用铜镜的记载,如《韩非子”现行篇》说“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楚辞·九辩》“今修饰而窥镜兮”;《战国策·齐策—》“朝服、衣冠窥镜”。今河南和湖南是战园时期南、北两个重要的铜镜产地。湖南是楚国领地,它 ... 的铜镜轻薄、精美,图案多作双层处理,一般是在精细地纹上再加各种主题浅浮雕。河南是二晋(韩、赵、魏)届地,它以铸造精美的金银错纹镜而著称。战国铜镜能够取得大的发展,主要原因是:第一,青铜冶铸技术进步,随着铁工具在铜器制造业的使用,为作坊内部更细密的分工、创造新技术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第二,经过商周以来的发展,至战国时期铜镜的合金比例已趋于科学和稳定,大大提高了实用效果。战国铜镜以它那规范化的形制、精美的装饰纹饰,标志看中国古代铜镜已经从早期的稚朴走向了成熟。
战国铜镜的形制特点
1.形状
多为圆形,也有少数方形镜。圆形镜最大直径为29.8厘米,最小直径为6.3厘米;方形镜边长在7厘米~13厘米;一般铜镜直径在10厘米~20厘米之间,厚度在0.1厘米~0.8厘米之间。战国铜镜早期至晚期的一般发展规律是:直径由小到大,厚度由薄到厚。
2.镜钮
主要有弦纹钮和镂空钮。弦纹钮是战国铜镜的重要特征之一,它的形式为桥形钮背上持有一至三道凸起的弦纹。楼空钮的上部是圆柱状鼻钮,下部为倒扣置半圆形镂空花纹钮座,这种钮制也是战国所独有的。
3.钮座
战国铜镜除全素镜、多钮镜等少数无钮座外,其余皆有钮座。钮座一般为圆形和方形,战国晚期出现了连弧纹钮座。
4.镜缘
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平缘,内又分素平缘和内向连弧纹平缘,只—种是素卷缘,内又分低卷缘和高卷缘。
编辑:因因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