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唇寒齿亡出处

  春秋时流行的一句谚语。见于《左传》、《墨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唇寒齿亡解释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唇寒齿亡的典故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们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成语典故_成语唇寒齿亡的主人公是谁?唇寒齿亡是什么意思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一个老奴隶,竟改变了秦国百年命运,没有他就没有秦国的霸主地位

    秦国,周朝时华夏族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的诸侯国,始祖秦非子是商纣王手下名将飞廉(蜚廉)之子恶来之后。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颇受商朝重视,为商朝贵族并遂为诸侯。

  2. 伊尹、百里奚两位丞相的自荐之法,作为陪嫁之奴见贤主

    相传伊尹生于伊水边,成年后流落到有莘氏,以耕地为生,地位虽卑,却心忧天下,有推翻夏朝的理想。有莘氏的国君贤能,伊尹用他精湛的厨艺引起了国君主意,被提拔为厨师长。厨神伊尹商汤娶有莘氏之女为妃,伊尹自愿作陪嫁缕臣,随同到商。伊尹背负鼎俎为汤烹炊,以烹调、五味为引子,分析天下大势与为政之道,劝汤承担灭夏大任。商汤由此方知伊尹有经天纬地之才,便免其奴隶身份,命为右相,成为最高执政大臣。

  3. 虎父无犬子,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晋文公确立中原霸权

    晋献公雷厉风行,除政敌、掌...、开疆土、促农耕,若以这样的状态终此一生,晋国依然能够位居大国之列,但晋献公竟然欲铲除亲生儿子,因此遭到史书的集体唾弃。晋献公反其道而行,利用战场锻炼的百战之士,迅速占领周边小国,如荀国、魏国等,强势打击内迁的骊戎,迫使其加入晋国防御体系,进而开疆拓土实现以战养战,弥补晋国减少的劳力与财富,社会得到稳定并迅猛发展。

  4. 三家分晋的根源晋献公,宠幸骊姬,大肆屠 ... 宗族和自己的儿子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晋国王室。那么曾经的春秋霸主晋国为什么会一分为三呢?

  5. 秦穆公五张羊皮赎回百里奚,百里奚推荐了蹇叔,都是有故事的人啊

    终于,秦穆公闪亮登场了,在他的治理之下,秦国一跃跨入大国行列。晋献公为了跟秦国通好,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秦穆公,同时还送上了不菲的嫁妆,百里奚就是嫁妆的一部分。得到如此重任,百里奚没有激动,他很理智的向秦穆公推荐了自己的好友蹇叔。对了,百里奚和蹇叔的儿子都是秦国名将,百里奚的儿子叫孟明视,蹇叔的儿子是西乞术和白乞丙。

  6. 流亡霸主晋文公(上)

    晋文公,姬姓,名重耳,晋献公之子。关于他的流亡,还得从晋献公的妃子骊姬说起。此时晋献公的儿子申生、重耳、夷吾都已长大成人,并且已立申生为太子。看到时机成熟,骊姬又心生一计,诬陷太子申生要毒死晋献公。晋献公看到重耳与夷吾逃亡而大怒,更加认定他们有阴谋,于是就派兵去捉拿。

  7. 囚尧帝夺天子之位的舜,后裔娶了周天子的女儿,并获封国

    田氏代齐(上)一个是上古最具争议的圣王,一个是用奇谋灭了殷商的「”尚父”,两个人的后裔展开争国夺地的殊死之争,究竟谁胜谁负?儒家说舜是大孝之人,孝感动天。舜的父亲和后母以及弟弟象合谋想...了舜,舜几次逃生,而且始终善待父亲、后母和弟弟。《竹书纪年》说上古时尧帝晚期德行衰落,被舜囚于平阳,还不让尧的儿子丹朱和父亲见面,并取夺取了帝位。在《管子》里,舜并不是以德感召天下,而是严刑罚、重禁令,而庶民因

  8. 东周两「 ”超级大国”,楚武、晋献为之奠基,从此踏上不同发展方向

    如果不是周王国出了意外,一南一北的晋、楚两国原本就不会出现交集。公元前771年,西申国引犬戎...入渭河平原,在骊山下周幽王被...,西周覆灭。

  9. 春秋五霸——晋文公(上)

    晋文公,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为"齐桓晋文"。晋武公三十九年,晋武公去世,晋献公继位,此时重耳已二十一岁。之后骊姬又诬陷晋献公另外的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得知消息后重耳逃到了蒲城,夷吾逃到了屈城。

  10. 晋献公为什么逼走重耳,逼死太子?不要再拿骊姬当替罪羊!

    春秋时期,晋国发生了一场影响巨大的政治动荡,被后世叫做骊姬之乱。在这场动乱中,重耳被迫流亡,二十年后才回到晋国继位成为春秋霸主。而重耳的哥哥,当时的晋国太子,直接在这场动乱里被迫...。那么这场动乱的罪魁祸首,真的只是骊姬这样一个女人吗?英雄一世的晋献公为什么没有阻止这场动乱的发生?其实骊姬只是被当做了替罪羊。关于对骊姬之乱的描述,基本是来源于《左传》。整个记录都非常精彩,细节也很详备。

随机推荐

  1. 姓沙女孩起名大全

    沙颖芳沙溧媛沙凡媛沙国琼沙汉玉沙雪红沙茜媛沙世英沙致文沙秀抒沙玲菲沙瑞雪沙金琴沙慧洁沙婧童沙桂霞沙灵玉沙瑞瑛沙培英沙红霞沙鑫妍沙兴芬沙宪玲沙莹燕沙嘉悦沙倩柳沙秀芬沙筱玲沙伊美沙媛聿沙伟文沙帛玉沙琦娜沙冰雪沙春花沙秀媛沙婧臻沙信芳沙爱琼沙楚瑶沙冬梅沙洳怡沙洪英沙婷艳沙柳文沙怡维沙颐琼沙妍籁沙玲童沙妍文沙湘琳沙杳倩沙朝红沙秋颖沙晓红沙嫣畅沙润洁沙慧秀沙春妍沙小芳沙佳婷沙玉莹沙仪萍沙于玲沙燕芝沙奂丽沙荷

  2. 明清史话:慈禧臭名远扬,却曾作诗一首,现成千古名句,人人会念

    说到慈禧人们对她的印象极其厌恶,可谓遗臭万年,她的狠毒人尽皆知,在清朝末年间,她才是真正掌管大权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利用自己的子孙,让他们成为傀儡,将光绪囚禁起来,可以说清朝就是毁在了她的手里,不过我们换一个角度看的话,不是因为她当日那么作,将清朝带入深渊,怎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中国也不会这么快迎来新社会,虽然不是肯定性的,但确实是她在「”推波助澜”,看待问题凡是要从两个方面看,她有不好

  3. 提醒:患有「 ”三高”,再馋也别睡前吃这8种水果,谨记戒口

    炎炎夏日大家就如同烤熟串串一样,冒着热气还干巴巴的。

  4. 梦见茂盛的树叶

    周公解梦梦见茂盛的树叶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茂盛的树叶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赵云武力不亚文丑,却不跟袁绍混?他投靠公孙瓒,暗藏一个苦衷!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在烽火连天,刀光剑影的东汉三国时期,赵云出场是最为独特,独特到在《三国演义》中赵云第二没人敢争第一,那就是救民于危难。赵云第一次出场时便是一个高大威武的形象,这个光辉且高尚的形象未非赵云自己所描述,而是通过命悬一线的公孙瓒所见(公孙瓒为文丑所追...)。观其貌,一副救人于危难的外表。可外表美丑却不能代表内心善恶。而后通过与公孙瓒的对话,知道赵云的内心世界,一下子

  6. [专家点评] 宋影青茶盏连盏托

    [专家点评]宋影青茶盏连盏托全器由盏与托两件组合而成。盏为撇口,弧腹,圈足外撇。托盘为板沿,浅腹,盘心凸起,上置环形边沿,中平坦,仅容盏足;盘底为覆莲瓣形高足,莲瓣均开小孔,该器物施青白釉,釉色晶莹青翠,胎体较薄,胎釉结合紧密,造型高雅美观。

  7. 梦见买草药

    周公解梦梦见买草药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买草药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我见犹怜的意思 | 成语大全

    我见了她尚且觉得可爱。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

  9. 净空法师:感应决定是清净心

    感应决定是清净心,寂灭,寂是寂静,心地清净,灭是一切念头不生,这叫灭。惠能大师在开悟的时候说「何期自性本无动摇」,那就是自性本定。虽然不是完全相应,这个方向像我们现在接收电波一样,方向已经准确了,跟性德同一个方向,希望同一个方向之后愈来愈接近,这就是真功夫。放下就是定,就是这里讲的寂灭,寂灭程度不一样,所以这个寂静功夫就有高下之别。

  10. 水镜回天录白话解自序

    予之水镜回天录所以作也,亦即为此。故譬如水中之月,镜里之花,有影而无形,此正所谓不可希望之希望,不可成就之成就;故名之曰“水镜回天”云尔。白话解(注2)这一部《水镜回天录》,“水、镜”这两种东西都是有影无形;水里的月、镜里的花,都没有自己的体性。这两种是比喻我写这一部《水镜回天录》的动机,是想把现在世界的灾劫挽回来。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