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商务印书馆鲜为人知的故事四张之江致函商馆请托代售《国术国考专刊》张之江,字子茳,河北沧州人,生于光绪八年。但当时教育部认为武术是已经淘汰的产物,不予支持。张之江写给商务印书馆经理王云五的信中,委托代售的《国术国考专刊》就是国术馆编著的。信中提及的“国术国考”指的是中央国术馆成立后实行的国考制度。中央国术馆成立不久,......即通知各级行政区设立相应机构。
商务印书馆鲜为人知的故事四
张之江致函商馆请托 代售《国术国考专刊》
张之江,字子茳,河北沧州人,生于光绪八年。张氏原是冯玉祥麾下的西北军将领,他在统领西北军时期即极重视武术。据说他在南口指挥作战时,因日夜操劳过度而患严重神经衰弱和眼口神经麻痹症,后来靠练武逐渐恢复健康。他认为武术是中国的国粹、国宝,遂于1927年向 ... 申请把武术改成“国术”,以提高武术的重要性,并筹办国术研究馆。
但当时教育部认为武术是已经淘汰的产物,不予支持。张之江奔走呼吁,最后终于找到当时 ... ... 常务 ... 李烈钧先生。李烈钧和张之江是辛亥革命云南起义的老战友,有深厚的友谊。他当即拍板,教育部不承认就由他们直接领导,经费由国库开支,名为“中央国术馆”。中央国术馆最后在1927年3月成立,馆址位于南京西华门头条巷,馆长由张之江担任,副馆长是李景林。
当时的中央国术馆分为三处,即教务处、编审处、总务处。其中编审处负责编辑教学资料,审定教材,整理武术传统项目,他们编写了大量武术书刊。张之江写给商务印书馆经理王云五的信中,委托代售的《国术国考专刊》就是国术馆编著的。张之江在信中详细介绍了专刊的内容:
“云五仁兄先生大鉴:秋过冬来,天时已冷,敬维履祉,延绥维颂。敝馆于去年在京举行第二届国考,其时参加者竟有二十余省市之多,足见国人因受外侮压迫悲愤填膺即引起御侮奋斗之注意,现敝馆编有《国术国考专刊》一书,刻已 ... 青,凡属党国同志赞助及各省市参加者均于书中留影以志纪念,如论文、公牍、议案、章则、成绩表册、记事小品以及第一届演辞函电均有精详记载,兹为宣传国术起见,发行此书。素仰贵处对于提倡国术早具同情,特寄上专刊样本一册拟照定价一元对折收回。烦请贵馆代为推销,如蒙允可尚希示教,以便将书送上。毋任企盼,并颂公绥。弟张之江拜启。”
信中提及的“国术国考”指的是中央国术馆成立后实行的国考制度。第一次国考于1928年10月在南京举行,考试内容是散打。第二次于1933年10月仍在南京举行,这次考试大体是按《国术考试条例》、《国术考试细则》进行的。考试内容分学、术两种。学科包括党义、国文、国术源流;术科包括拳术、长兵、短兵、摔跤和搏击(散打)。中央国术馆之初, ... 了全国所有武术高手而且门派众多,没有少林门、武当门,后两门囿于门派之见,终于在1928年底,两派矛盾激化,终至择日比武较量,互争高低。其后,张之江决定取消少林、武当两门,改设教务处代之。
中央国术馆成立不久, ... ... 即通知各级行政区设立相应机构。由此上世纪30年代初,各省市均相继
成立地方国术馆。从而形成一个自上而下、层层节制的国术馆系统。中央国术馆自1927年成立到1937年抗战爆发近10年间,共收了5期学生,总人数估计不超过500人。1936年柏林举行第十一届奥运会,中国派出7人,其中6人来自中央国术馆。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张之江应李宗仁之邀,担任高级顾问,协助李宗仁在台儿庄指挥作战,不少学员者投入抗战,分派到各部队任武术教官。中央国术馆对于近代中国武术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摘编自《中国收藏》2006.02
编辑:聪子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