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我的图书馆是一匹马,也可以是一匹骆驼,一头大象

这是一个关于大山里的爱书人的故事。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肯塔基州东部阿巴拉契亚山区的文盲率常年高于全国平均值,如果不识字,当地人能走的只有刨地、造私酒、修铁路或吃救济这几条路而已。但是,他们的命运被一座「 ”移动的图书馆”改变了。 这座「 ”移动的图书馆”几乎全部由女性骑手组成。骑手们为了让大山里的人读到书,骑着马穿过崇山峻岭,只为将一本本书从城镇的图书馆送到村民的手上,人们称她们为「 ”马背上的图书馆员”。 出发之前的一队驮马图书馆骑手们,摄于辛德曼,肯塔基,1940年|肯塔基图书馆藏 「 ”读书改变命运”,在这个故事里,大山里的人们真的通过读书改变了人生。 驮马图书馆 一切的缘起,要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说起。美国那时刚刚经历了经济大萧条,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新建立了一个叫做「 ”公共事业振兴署”的 ... 机构,为全美提供了数百万个工作岗位,兴建校舍和医院,其中也包括修缮图书馆。 之所以将扶助重心放在教育上,是因为随着美国工业化程度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工作对就业者的受教育程度有了更高的要求。 ... 希望在资助山区修建图书馆的过程中拉动地方经济、提供就业,同时反哺教育、降低文盲率,可谓一举两得。 然而,书自己没有长着腿,要怎么才能让大山里的人看到书呢?用骑手来运送图书似乎是唯一的办法。 1936年8月,「 ”驮马图书馆计划”在肯塔基州东部的莱斯利县率先启动。利用 ... 提供的大约100美元预算,最初的「 ”驮马图书馆”由一名热心的图书馆员,一头年老体衰的骡子和一对装着外地捐赠的旧书的马鞍袋构成。在项目开始之初,骑手甚至不知该将书送去何处人家,「 ”基本上就是骑着骡子在大山里来回晃”。 骑行中的图书馆员格拉迪斯·莱因哈特,年份不详|肯塔基图书馆藏 格拉迪斯·莱因哈特是有据可查的最早的骑手之一。二十岁出头的她身材矮小,一身短打扮,搭配着工装鞋,无论是穿着还是气质,都是一副十足的当地山民模样。她身上的这些特质,最终也成为了全体马背上的图书馆员们的缩影。 莱因哈特这样的图书馆员直接受雇于当地学校,绝大多数都是当地山区的青年女性。她们通晓山路上的危险和捷径,这是一份只有她们才能胜任的工作。 ... 为每个人提供28美元的月薪,这笔钱不算多,但已足以令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当地年轻人得以度日。 跋山涉水的骑手们|肯塔基大学图书馆藏 每位图书馆员平均每周要在山里骑行超过160公里的路程,如果天气恶劣,甚至还要步行。另外,图书馆员们除了最基本的递送图书的服务,还会为不识字的村民们朗读。 一位图书馆员在工作日志中写道: 「 ”我拜访了一户人家,才发现这家人没有一个识字。家中的老太太让她的孙女拿出一封信,在我抵达之前,这封信已经在她手中留了三个星期了。我打开信,告诉这位老者,她有曾孙子了,这个婴儿的名字,是按她的老伴的名字取的。听我说罢,眼泪从她的脸上不停落下。” 从图书馆员们丰富的工作日志来看,这个项目从设立之初便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图书馆员们也从自己对他人的帮助中收获了动力。如饥似渴的读者们甚至会从家走上几个小时,只为能到大路上提前和图书馆员们相遇。 驮马图书馆员给一户深山里的人家送书,年代不详|肯塔基大学图书馆藏 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员被招募进来,驮马图书馆所能服务的面积也越来越大,仅1936年一年,该项目便覆蓋到了50,000个不方便前往县城读书的家庭。然而,随着项目的快速发展,图书馆员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紧随其后的问题——书不够用了。 书堆背后的人 在1938年即将到来之际,驮马图书馆已经在广袤的山地上开设了32个分部,但仍然远远无法满足读者的需要。惠特利驮马图书馆的负责人麦吉·史密斯曾在当地刊物上呼吁: 「 ”‘请带给我一本书看’是当地每个孩子的心声,不是指特定的某本书,而是任何一本书。这里的孩子从来没见过书。我们图书馆会乐意接受任何书籍的捐赠,无论其品相、内容如何。” 走访山村小学的图书馆员,年份不详|肯塔基图书馆藏 驮马图书馆计划的主要负责人莉娜·诺弗希尔(Lena Nofcier)肩负着募集图书的重任。为了能够尽快扩充藏书数量,诺弗希尔开始发动捐款,并通过广播向当地居民朗读图书、介绍驮马图书馆计划以及募集图书。 在多方努力之下, 驮马图书馆到1940年1月为止收集了超过五十万册图书,可以保障每个驮马图书馆分部都能分到大约一万一千册图书。这个数量足以保障当地居民「 ”人手一册”的需求,但还是远远低于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设立的人均五到十本书的全国标准。 在图书的总量逐步宽裕的时候,诺弗希尔终于有精力开始关注图书的内容。和早期「 ”随便什么书都可以”的方针不同,她尤其鼓励为成年人提供和日常生活有关的书籍。骑手会向男性读者优先推荐关于耕种、木工等介绍生活技能的书,并向女性读者推荐食谱、缝纫和园艺等方面的书籍。 图书馆员正将杂志制成剪贴册|肯塔基图书馆藏 一些骑手本人也是农民或手艺人,她们非常乐意在传递图书的同时向读者传授自己的技能。虽然这方面的专业书籍数量有限,但旧杂志和旧报纸也能发光发热。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将旧杂志里刊登的菜谱和生活小贴士做成剪贴册,这类册子尤其受到欢迎。 至于孩子们的读物,则以文学故事为主。马克·吐温的作品和《鲁宾逊漂流记》都广受欢迎,最为孩子们喜爱的是《格列佛游记》。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新一代的孩子们接受教育的程度往往好于他们的父辈,因此还有不识字的成人靠他们的孩子为自己读书。 大人与孩子一同读书|肯塔基图书馆藏 当地人也明白,想让自己的孩子不再趴在煤矿里染上一身肺病,唯有靠「 ”读书改变命运”这个办法。 马背上的女图书馆员 在整个驮马图书馆计划中,最为辛苦的就是传递图书的骑手们了。到1938年为止,总计有274名骑手参与这项计划,些骑手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女性,这和当时美国的就业状况有很大关系。1930年,美国5000万劳动人口中女性只占五分之一,她们参与的工作种类也基本局限于当时人们印象中的「 ”女人该干的工作”,例如保姆、护士或纺织工等。 迪士尼工作室曾经这样回复一位前来应聘动画师岗位的女性:「 ”女性不参与任何涉及卡通原始创意的工作,这项工作完全是为年轻男性准备的。” 迪士尼的回信|Kevin Burg 时任 ... 的罗斯福夫人为改善这一状况做出了巨大努力,在她的四处奔走之下,最终说服 ... 的工作人员:让乡村女性参与到工作中去,是重振美国经济不可或缺的力量。通过将文化水平较低的乡村女性吸纳到驮马图书馆计划中来,既可以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也能够让她们在工作中提高文化水平,并让这些女性习惯职场生活。 尽管在二战结束后,美国各地的基础建设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山区通了公路,对依靠马匹来运送图书的需求不那么强烈了,但是人们对于图书的渴望却并没有因此减少。当时参与驮马图书馆计划的女性们,很多也毕生工作于当地图书馆事业的第一线,她们以肯塔基图书馆之友协会的身份继续活跃。 遍布全美的汽车移动图书馆| ... 曾经身为骑手的玛丽·格雷(Mary Gray)在1948年组建了通过汽车递送图书的「 ”机动图书馆”项目。诺弗希尔则成立了市民图书馆联盟,这是全美第一个致力于推广公共图书馆的州立组织。驮马图书馆计划本身的成功经验及之后的辐射价值,最终促成了图书馆服务法案的制定,联邦 ... 将持续地为公共图书馆提供支持。 当时这一持续了不到十年的计划,极大地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透过这个计划,当地建立起了扎实的图书馆体系,阿巴拉契亚山区的居民对读书这件事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从1930年至1946年间,当地入学儿童的数量翻了一番。 最关键的是,驮马图书馆计划展示了扫盲的价值。在此之前,阿巴拉契亚山区几乎与世隔绝,尚未步入现代社会,这一计划为山区居民和外界的交流搭建了最初的桥梁。很快地,他们将迎来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 图书馆的千百种面貌 受到驮马图书馆计划的启发,作家玛格丽特·鲁尔斯遍访全球,发现在世界各地,都有着为了让人读到书而努力的图书馆员。他们在印度尼西亚驾驶着渡船,在肯尼亚骑着骆驼横穿沙漠,在泰国和大象一起穿山越岭。 世界各地不同形态的移动图书馆,东南亚的水中渡船图书馆|theguardian. 沙漠中的移动骆驼图书馆|Jambyn Dashdondog/Mongolian Children’s Culture Foundation/Go Help 在我国,图书馆建设也自始至终同幅员辽阔的农村联系在一起。早在建国之初,文化部便提出在「 ”有条件的村、镇设立图书室,发展农村图书网”,尽管新中国成立后百业待举,但 ... 对农村图书馆的注意力并没有减弱。到1982年的第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目标已经变成了「 ”县县有图书馆,乡乡有文化站。”随着改革开放的加深, ... 出台了「 ”知识工程”、「 ”送书下乡”和「 ”农家书屋”等计划,要在前有基础上,建立综合文化站,满足农村群众看戏、看电影的需求。 诚然,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每项工程在落实层面都还有着多方困难。但为了实现让爱书人有书看这一目标的努力也从没有停止过。 尽管那些骑着马在肯塔基山区穿行的图书馆员们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但直到今天,各种形式的图书馆却仍然以不同的形式在世界各地滋养着爱书人,改变着他们的命运。 参考文献 [1] MacMahon, Arthur, John Millett and Gladys Ogden. The Administration of Federal Work Relief. Chicago: Public Administration Service, 1941. [2] Schmitzer, Jeanne Cannella, Trace: The Pack Horse Library Project of Eastern Kentucky: 1936 -1943. P14 [3] Untitled. Document 10940-B dated August 13 1940. Kentucky State Archive Library, Frankfort, Kentucky. Series 6: Kentucky Library History, Box 46, Folder 12. [4] Owen, Leland E., 「 ”First District Report,” Kentucky Parent Teacher: The Official Bulletin, Kentucky Congress of Parents and Teachers, (May 1938), 7. [5] Smith, Maggie Mae, Letter to the Editor. Louisville Courier Journal (April 11, 1938), 6. [6] 「 ”Annual Report of Library Services, 1939-40.” Kentucky Department of Libraries. In series 「 ”Kentucky Libraries History” Box 7, folder 「 ”Library Reports 1940,” Kentucky State Archives (Frankfort, Kentucky). [7] Opdycke, Sandra, The WPA: Creating Jobs and Hope in the Great Depression, P57 [8] Boyd, Donald Cameron JR.,The WPA Packhorse Library Program and the Social Utility of Litercy, 1883-1962, P177 作者:翁昕 编辑:Edan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果壳 ID:Guokr42 靠谱科普 就看果壳 通过读书,你有了哪些改变?进来聊聊~ AI和同事们等你来玩哦~

我的图书馆是一匹马,也可以是一匹骆驼,一头大象的更多相关文章

  1. 骆驼聊新疆之不一样的汉代第一任西域都护——缪侯郑吉

    骆驼聊新疆,就是不一样。昨天我们聊了我国清代著名咏边诗人——施补华,今天我们来聊下我国汉代第一任西域都护——缪侯郑吉。而这个机构的一把手就是西域都护,我们今天要讲的主人公郑吉就是其中的第一任。这次进攻一举攻占石城,抓获了车师王王妃,车师王求来的匈奴军也被郑吉镇住。

  2. 王德恒:曹雪芹的俄语知识的来源于什么地?

    曹雪芹的俄语知识的来源文/王德恒「”一时到了怡红院,忽听宝玉叫「”耶律雄奴”把佩凤、偕鸳、香菱三个人笑在一处,问是什么话,大家也学着叫这名字,又叫错了音韵,或忘了字眼儿,甚至叫出「”野驴子”引得合园中人凡听见无不笑倒。宝玉又见人人取笑,恐作践了她(芳官),忙又说:「”海西福朗思牙,闻有金星玻璃宝石,他本国番语以金星玻璃为名‘温都里纳’如今将你比作他,就改名叫‘温都里纳’,可好?”芳官听了更喜,说:

  3. 专家从敦煌壁画中发现秘密:丝绸之路的运输主力竟然不是骆驼

    大河报体娱文创部记者张丛博提到古丝绸之路,许多人的脑海中会浮现这样一幅画面:大漠之上,一队骆驼驮着丝绸等物资伴着驼铃行进。但在真实的历史场景中,许多骆驼很可能要被毛驴替代。

  4. 成吉思汗陵一直是个谜,《蒙古秘史》却意外揭开了700多年的谜团

    毛主席在一首诗中曾提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那么这位鼎鼎大名的大英雄大人物成吉思汗,他的陵墓到底在哪儿呢?公元1225年深秋,西征结束后的成吉思法回到了他远离七年的草原。此时的成吉思汗两鬓斑白,可就在他享受这片刻清静之际,战报再次传来。1227年,享年66岁的成吉思汗死于六盘山下。只是关于成吉思汗安葬的陵墓位置,草原蒙人和中原...持有不同的意见,所以关于成吉思汗究竟葬于何处,一时间众说纷纭。

  5. 我的图书馆是一匹马,也可以是一匹骆驼,一头大象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肯塔基州东部阿巴拉契亚山区的文盲率常年高于全国平均值,如果不识字,当地人能走的只有刨地、造私酒、修铁路或吃救济这几条路而已。

  6. 成吉思汗的陵墓在哪里?曾留下一条线索,可惜泯灭于历史之中

    铁木真被蒙古百姓尊称为成吉思汗。因为年代太过久远,关于起辇谷的详细记载,已经泯灭于历史之中。在毡帐中供奉着成吉思汗的遗物。虽然成吉思汗的身份尊贵,可以不施行天葬和野葬的习俗。深埋地下的陵寝被称作墓,而隆起于地面的陵寝被称作坟。大汗去世的消息一旦传出,必然会动摇军心。启出成吉思汗的遗体,送回漠北进行安葬。这也成了铁木真陵寝泯灭于历史之中,至今不知所在之谜。

  7. 瘦死的骆驼焉能与马比!法军被越南重创,真正对手是陈赓

    作者:风千里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法国人逃跑、日本投降、保大皇帝逊位,我们的人民已经粉碎了近百年来的殖民枷锁而建立了独立的越南”——节选自胡志明于1945年发表的宣言在二战爆发不久,法国即宣告投降。而远在万里之外,包括越南,老挝和柬埔寨在内的印度支那地区虽仍然处在法国人的统治之下,但在日军铁蹄步步紧逼下,已经是风雨飘摇。在战争行将结束的1945年,已经苟延残喘的日本人居然直接派兵推翻了法国在

  8. 榆次之最4——明清时期

    本文作者郭恒耀,1956年生,榆次修文镇郭村人,...党员。现为榆次区作家协会会员,曾主编《榆次乡村简志》和榆次《郭村村志》,现已基本完成《榆次地名》、《榆次古今之最》、《榆次方言》的编撰。上接《榆次之最3——元明时期》文章链接:榆次之最3——元明时期65、明清时,最著名的官道是京陕官道与京省官道。现代邮政最早始于清光绪三十四年,结束了古代驿站、递铺的历史。

  9. 意大利返还796件精美文物,归来!浓缩的「 ”古代中国”

    西汉彩绘陶俑唐代双峰骆驼具有标志性意义马家窑文化四大圈纹双耳彩陶壶、西汉彩绘茧形陶壶、唐代彩绘陶骆驼、宋代白釉刻花碗、明代绿釉陶床……经历了漫长的12年回归之路,796件流散意大利的中国文物终于回到了祖国怀抱。

  10. 战斗中的野兽:15个令人惊叹的战争中的动物新兵

    狗和马可能是战争中使用的第一批动物,今天仍有许多用于现代...和警察任务。,但在整个历史中,更广泛的生物被用于人类战斗。在这里,我们将一些在古代和现代战争中被征召参战的不知情的动物数一数。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大帝的侵略军在高加米拉战役中首次遭遇波斯帝国的战象。许多动物在穿越过程中死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斯曼帝国和中东盟军都将骆驼骑兵列为自己的部队。但是,海军否认训练海豚攻击或使用水下武器的传闻。

随机推荐

  1. 罗伯特·布鲁斯简介

    职业:苏格兰国王国籍:苏格兰为什么出名:苏格兰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罗伯特于1306年至1329年担任苏格兰国王。在苏格兰独立的第一次战争中,他领导苏格兰对抗英格兰。爱德华二世被废黜后,他的继任者爱德华三世寻求与罗伯特实现和平,并放弃了对苏格兰王位的所有要求。罗伯特布鲁斯今天在苏格兰被尊为英雄。

  2. 倒持戈矛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dǎochígēmáo【解释】犹言倒持泰阿。戈、矛,皆兵器。【出处】《新唐书·陆贽传》:“舍此不务而反为所乘,斯谓倒持戈矛,以鳟授寇者也。”【例子】无【相关】百度“倒持戈矛”

  3. "伍子胥过昭关"是什么典故?伍子胥一夜白头是真的吗?

    >伍子胥过昭关是一个故事,同时也是一个歇后语,它的后面还有一句话,一夜愁白了头。不过,这样的故事是真实发生的吗?一夜白头真的可能吗?>>伍子胥过昭关是一个古老的中国民间传说故事。伍子胥乃楚国大夫伍奢次子。世传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急白了头便是此地。传说伍子胥一连几夜愁得睡不着觉,连头发也愁白了。东皋公让他冒充伍子胥过关。伍子胥正在着急,江上有个打鱼的老头儿划着一只小船过来,把伍子胥渡过江去。

  4. 临时约法并非孙中山主持制订 孙中山对临时约法的批评

    事实上,并非如此。孙中山不仅没有亲自主持制订这份约法,而且还因为它没能充分反映自己的革命思想而有过诸多批评。

  5. 梦见精神病人_周公解梦梦到精神病人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精神病人好不好

    做梦梦见精神病人好不好?梦见精神病人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精神病人的详细解说吧。梦见精神病人,要当心小偷和强盗。梦见自己进精神病院,身体的健康生理周期出现混乱。梦见自己住进了精神病院,朋友运好转。未成年人梦见自己住进了精神病院,预示身体健康方面精神状况不佳,忧郁烦躁的情绪缠绕,炎症、瘙痒容易发生在身体的隐蔽部位,一发现症状就要提高重视,及时诊治。

  6. 自封“亚历山大第二”的皮洛士:西征罗马的惨胜

    自封“亚历山大第二”的皮洛士:西征罗马的惨胜  据李维和阿庇安记载,当流亡的汉尼拔与出使的西庇阿煮酒论英雄之际(据近世史学家考证,此事不可能发生,因西庇阿其时无暇他顾),汉尼拔将皮洛士列为天下第二,仅次于亚历山大大帝而高于汉尼拔本人。由此可见这位...

  7. 农历正月初七是什么节日?

    人日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8. 妙手改联

    清朝时期,贵州黎平府有个叫胡子和的人,他和儿子都是进士。胡子和为了炫耀门庭,就写了一副这样的对联贴在大门两边:父进士,子进士,父子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夫人。>对联刚一贴出,人们便议论纷纷。因为乡里远近都知道胡家父子是有名的贪官。当天夜里,就有人给他家改了对联。次日,人们见了无不捧腹大笑。>横额也变成了:双进土宅第。>胡子和气得大...了一通,最后只得把对联撕去了。

  9. 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是被冬季打败的吗?不全是,苏军实力今非昔比

    1941年底的苏德战场,一场140年未遇的寒流将莫斯科郊外的德军彻底「”制服”,士兵大量非战斗减员,飞机、坦克、大炮均不适应这样的天气,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终于在苏军的大反攻下,溃败了200公里,损失了100多万兵力。1942年,不服气的希特勒亲自挂帅,发动夏季攻势,旨在冬季来临前一举解决苏德战争。为了体现此次战役的重要性,他将自己的指挥部迁往靠近前线的乌克兰。然而,这次他们依然在冬季以失败而告终

  10.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决心改革风俗?改革的内容有哪些?

    公元471年,魏孝文帝即位后,决心采取改革的措施。>>魏孝文帝是一个政治上有作为的人,他认为要巩固魏朝的统治,一定要吸收中原的文化,改革一些落后的风俗。>拓跋澄恍然大悟,马上同意魏孝文帝的主张。>孝文帝把国都迁到洛阳以后,决定进一步改革旧的风俗习惯。魏孝文帝名元宏,就是用了...的姓。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