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钱钟书评科举:像夏娃身下的那片树叶

  我印象中,上世纪九十年代前,中国社会一般观念中,极少赞美科举制度,一个经典的例子是由国文到语文教材中,《范进中举》常是入选篇目,这不是偶然的,在相当大程度上体现了国人对科举制度的基本态度,这个影响至今也还在人们的普通观念中。上世纪九十年代后,主要是在学术界,更多提到的则是科举制度的好处,而对它的坏处则很少议论了。

  凡一种制度在稳定周期内长期存在,必是好处多于坏处,因为人类智慧一般是择善而从。1905年,科举为新教育制度取代,也说明这个制度本身的历史终结,表明这种制度的坏处多于好处了,这个大判断,一般不会因为小事实而改变。科举是在端方和张之洞手中废除的,而他们恰是科举中最成功的士人,他们看清了历史的大势。从隋唐创立科举制度到晚清废止,一千多年间,这个制度在不同的时期本身也在变革,但变到最后,依然逃不出终结的命运,这是时代使然,没有办法的事。

  科举制度最为人称道的好处有两点,一是相对公正,为所有读书人提供了平等向上流动的制度保障;二是知识训练和道德养成合一的教育方式,让读书人的荣誉感真正成为一种内心需求,齐如山在《中国的科名》一书中曾讲过,明清两朝,进士出身的官员中,贪官污吏较少。唐代名相刘晏的著名判断是“士陷赃贿则沦弃于时,名重于利,故士多清修;吏虽廉洁,终无显荣,利重于名,故吏多贪污。”宋代名相王曾对流内官与流外官的著名观察为:“士人入流,必顾廉耻;若流外,则畏谨者鲜。”

  不管怎么说,科举废除后,一般的历史观察,还是认为这个选择顺应了历史潮流,如今想从科举中发现好处的用心可以理解,但想要挽回这个制度的心理则不免迂腐了。

  钱锺书对科举制度的判断非常鲜明,以为荒唐处甚多,这并不意味着他不知道这个制度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里的好处,而是他更多看到了这个制度的坏处,钱锺书从不说科举的好话。他在《谈艺录》中,对学业与举业,多有议论,他的明确评价是:“古代取士有功令,于是士之操术,判为两途。曰举业,进身之道也;曰学业,终身之事也。苟欲合而一之,以举业为终身之学业,陋儒是矣;或以学业为进身之举业,曲儒是矣。”(《谈艺录》第353页,中华书局)

  1935年,钱锺书在苏州和陈石遗聊天,记为《石语》。陈石遗是举人出身,他说:“科举之学,不知销却多少才人精力。今人谓学校起而旧学衰, 直是胡说。老辈须中进士,方能专力经史学问,即令早达,亦已掷十数年光阴于无用。学校中英算格致,既较八股为有益,书本师友均视昔日为易得,故眼中英髦,骎骎突过老辈。当年如学海堂、诂经精舍等文集,今日学校高才所作,有过无不及。以老夫为例,弱冠橐笔漫游,作幕处馆,穷年累月,舍己耘人,惟至欲动笔时,心所疑难,不得不事翻检。然正以无师自通,亦免于今日学生讲义笔记耳学之弊焉。”(《石语》第42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钱锺书此处下一批语:“所见先辈中,为此论者,惟丈一人,通达可佩,惜学校中人未足当此也。”

  钱锺书在《谈艺录》中还引徐震《照世杯》第一种《七松园弄假成真》的话:“原来有意思的人才,再不肯留心举业……那知天公赋他的才分,宁有多少,若将一分才用在诗上,举业内便少了一分精神;若一分才用在画上,举业内便少了一分火候;若将一分才用在宾朋应酬上,举业内便少了一分工夫。所以才人终身博不得一第,都是这个病症。”(第355页)此段意思和陈石遗所见完全相同,足证钱锺书对科举的观念,他把这种观念带到了《围城》及他的一切文字中。

  钱锺书对博士的看法,可以理解为是对科举的另外一种评价。他说方鸿渐到了欧洲:“第四年春天,他看银行里只剩四百多镑,就计划夏天回国。方老先生也写信问他是否已得博士学位,何日东归。他回信大发议论,痛骂博士头衔的毫无实际。方老先生大不谓然,可是儿子大了,不敢再把父亲的尊严去威胁他;便信上说,自己深知道头衔无用决不勉强儿子,但周经理出钱不少,终得对他有个交待。过几天,方鸿惭又收到丈人的信,说什么:‘贤婿才高学富,名满五洲,本不须以博士为夸耀。然令尊大人乃前清孝廉公,贤婿似宜举洋进士,庶几克绍箕裘,后来居上,愚亦与有荣焉。’方鸿渐受到两面夹攻,才知道留学文凭的重要。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围城》第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

  这是钱锺书间接的评价,还有更直接的。方鸿渐和唐小姐说:“现在的留学跟前清的科举功名一样,我父亲常说,从前人不中进士,随你官做得多么大,总抱着终身遗憾。留了学也可以解脱这种自卑心理,并非为高深学问。出洋好比出痘子,出痧子,非出不可。小孩子出过痧痘,就可以安全长大,以后碰见这两种毛病,不怕传染。我们出过洋,也算了了一桩心愿,灵魂健全,见了博士硕士们这些微生虫,有抵抗力来自卫。痘出过了,我们就把出痘这一回事忘了;留过学的人也应说把留学这事忘了。像曹元朗那种念念不忘是留学生,到处挂着牛津剑桥的幌子,就像甘心出天花变成麻子,还得意自己的脸像好文章加了密圈呢。” (第81页)《谈艺录》中也引过《儒林外史》第十一回鲁小姐的话“自古及今,几曾见不会中进士的人可以叫作名士的。”

 

  《宋诗选注》序言中对宋代科举制度的评价是:“又宽又滥开放了作官的门路”,书中介绍文天祥早期的诗,认为大部分草率、平庸、都是些相面、算命、卜卦的,顺便说到“比他早三年中状元的姚勉《雪坡舍人稿》里有同样的情形,大约那些人都要找状元来替他们做广告。”(《宋诗选注》第31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钱锺书提到科举、状元一类人事,向不以为然,似可见出他对科举制的基本判断。

钱钟书评科举:像夏娃身下的那片树叶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明教是什么教?《倚天》里张无忌率领的不是魔教,而是光明的宗教

    《倚天屠龙记》当中张无忌所属的「”明教”,在人类历史上确实存在过,那就是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摩尼教”,由于吃素,并且崇拜教祖「”摩尼”,明教被当时的人们污蔑为「”吃菜事魔”,这就是「”魔教”一词的由来。其实,「”魔教”并不崇拜恶魔,相反,他们崇拜光明和善,他们的教祖摩尼,也是一个带来善的启示的「”光明使者”。一、明教教祖摩尼按照摩尼教的教义,宇宙起源于十二个千年以前,每一个千年都会产生一个伟大的先

  2. 从曹植的《洛神赋》,看其对后世艺术创作的影响程度?

    虽然在储君的争夺中,曹植没有能够胜过曹丕,但在文学领域,他绝对是曹家最为出色的人,后世很多人对于曹植的评价都非常高,其中谢灵运更是直接就表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三国剧照可由于三国以及后来南北朝的乱战,使得曹植的很多文章都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他还是有部分作品能传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这篇文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传世名篇,对于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曹植《洛神赋》洛神又称

  3.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4. 一分钟弄明白,山海经的三大体系,山经海经大荒经到底指的是什么

    山海经里的大荒,海内与海外,大荒到底是哪里请看丫丫图说山海经。《山海经》——是一部先秦典籍,自古以来被视为一部奇书。书中记载了荒诞离奇的人物志怪,匪夷所思的奇异禽兽,天马行空的神话传说,千百年来让人们对山海经里描述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然而山海经中涉及到了诸多自然科学无法解释的事物,这些内容自然是不能写入到正常的历史典籍里的。

  5. 史无前例的特大规模科举作弊,赵匡胤被气到了,从此有了殿试

    在常规的认知中,殿试是唐朝武则天首创。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殿试制度是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宝六年以后才被确定下来!真正意义上的殿试唐朝的殿试和宋代以后的殿试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唐朝的殿试其实是一场由皇帝主持的面试,对在科举中脱颖而出的士子进行最后的筛选。最重要的是,殿试与否全看皇帝心情,并非年年都有。殿试宋代以后的殿试是常例,皇帝必须出席并主持出题、监考。

  6. 南朝猛将萧摩诃从13岁猛到73岁,威震敌胆,却晚景凄凉,黯然谢幕

    纵观历代亡国之主,无不有其可恨之处,尤其如商纣,如隋炀,如刘子业,如萧宝卷,暴虐百姓。但另有一些亡国君主,可恨之中,更多的是可怜、可厌,如汉蜀后主刘禅、如陈后主叔宝,如南唐后主李煜,如宋徽宗赵佶,如王衍,如孟昶,这些人都有小聪明,甚至多才多艺,但在治国处政上,多半颟顸昏庸,不知所为。这其中的陈后主叔宝,败亡之后,还恬不知耻,向隋文帝杨坚乞官。

  7. 神仙都长什么样?为什么我们看到有的俊道骨仙风,有的丑陋吓人?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古人最初把神仙想象为一位肌肤像冰雪一般洁白,不食人间烟火,还可以乘云驾气、御龙飞天的完美神人形象。能像神仙一样长生不死不但是修炼方士的追求,更是古代帝王们梦寐以求的事情。东汉中叶,汉留侯张良的九世孙张道陵于蜀地鹤鸣山修炼,声称太上老君授以正一盟威之道,并授诸品经箓、

  8. 不平则鸣,看看柳宗元的文学创作修炼手册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后人对柳宗元的认识和纪念,主要缘于他的文翰和思致。

  9. 残酷真相:这个社会正在「 ”惩罚”阅读经典的人

    作者:拙棘本号原创编辑:吴伟雷蒙·威廉斯讲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每个年代都有文人哀叹,自己小时候那个田园诗般的老英格兰已经消失了,工商业的发展使英格兰变成了一个冷漠、粗鄙的国家,而有趣的是,他们童年时代的老英格兰却是上一辈文人眼中污浊败坏的新英格兰,相应地,上一辈文人也在美化自己童年时代的英格兰,认为那才是真正的黄金时代。

  10. 位列科举前三甲的探花,竟然不值一文钱,千古奇闻

    在顺治年间,有一位读书人,叫叶方霭,其寒窗苦读十余年,最后有幸被顺治皇帝点为探花,但却因为一文钱的税款而被革去了功名,成为探花不值一文钱的千古奇闻。然而,叶方霭随后却经历了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不幸的是叶方霭的名字也位列其中,叶方霭虽然已经中探花离开了家乡,但名单上却显示之前他曾经欠下了价值一厘银子的税粮。当朝廷关于处置乡绅拖欠税款的旨意,下发到朱国治手里时,令其吓了一跳。

随机推荐

  1. 铢积丝累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zhūjīsīlèi【解释】犹言一点一滴地积累。常形容事物完成之不易。同“铢积寸累”。【出处】元·脱脱《宋史》卷一百七十九:“当时漕司不量州军之力,一例均科,既有偏重之弊,于是郡县横敛,铢积丝累,江东、西之害尤甚。”【例子】是下邑穷乡铢积丝累以豪于闾井者之情,而奚足为俭哉?清·王夫之《读通鉴论·隋文帝十五》【相关】百度“铢积丝累”

  2. 梦见木船_周公解梦梦到木船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木船好不好

    梦见木船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木船的详细解说吧。女人梦见木船驶进港口,预示你终于将要找到一个归宿。梦见红绿灯_周公解梦梦到红绿灯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红绿灯好不好梦见木船慢慢地行驶,表示生活踏实,情感顺利。梦见船上扬起了帆,预示事业感情会一帆风顺。梦见乘木船遇到大风浪,表示发生预料不到的麻烦或因不小心遇到难题的麻烦的预兆。

  3. 梦见别人点火

    周公解梦梦见别人点火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别人点火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周公解梦:梦见和老婆离婚是什么意思

    做生意的人梦见自己和老婆闹离婚,物价波动,生意竞争,周转困难。恋爱中的人梦见自己和老婆闹离婚,掌握时机求婚必有结果,婚姻可成。怀孕的人梦见自己和老婆闹离婚,生女,冬占生男。生意人梦见与老婆离婚预兆近期财运方面:财运回落。

  5. 梦见银行卡被盗

    周公解梦梦见银行卡被盗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银行卡被盗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梦见探测棒

    周公解梦梦见探测棒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探测棒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尽物布施,得福增多

    布施破悭吝,乃六度菩萨行之首。说后,大官即脱下身上的璎珞赠给画师并将所乘之马与一个庄园,捐给画师说:“你发心施金给众僧,众僧还未食,所施金已为谷子之种。尚未种植,然根芽已得生长,丰硕的果实还在后面。所以说以艰难获得的财物,真心全部布施,所获得福报最多。”贫穷布施难,因宿世的悭吝,导致贫穷。所得到的现世被赐财富的华报及后世的富贵乃至修道成就的果报甚丰,真可谓因小而果硕。

  8. 朱垣智辨毒夫案

    >>朱垣即带役吏们赶到现场,见王巧的面容并无中毒的样子,便命令将王巧所吐出来的东西和锅里的粥拿来喂狗,几个时辰下来,狗活蹦乱跳并没有死,众人惊诧。朱垣决定启开王巧嘴验毒。>>朱垣见状,明白王巧并非死于中毒,又命解开死者衣裤验伤。朱垣索性直言追问晚上王巧的房事。>>听罢女子的叙述,朱垣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对女子的公婆说:你儿子并非中毒,只是死于纵欲过度并受冷的侵袭,属陰婬寒疾!

  9. 生日礼物 送老公什么生日礼物好?

    老公过生日送什么礼物好?这样的礼物比较有专属性,可以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刻在上面。还可以放进你们的甜蜜相片3、自己动手DIY礼物也不错哦!可以买香水、首饰、领带、领带夹等礼物哦。所以作为女人就更要细心一点喽大概就这么多了,还是要根据你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挑选礼物。

  10. 哪些梦不能解析

    而梦中伯母的死亡意味着梦者一种旧的人格面具将被新的所取代。但是,我不妨勉强解说一下,为什么解梦的最高境界是不解之解。同样,对梦的最好解释是不解,而是帮助梦者直接进入梦的世界,学会用象征的语言用梦的方式去理解世界,让他直接体会梦,不经过别人或自己的任何翻译过程。这些方式不是不解之解,只能称为「不解」,是对梦的不了解,不懂。理解梦境虽然不可以和理解佛相比较,但是不解之解的境界也不是很容易达到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