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诗书画三种艺术的连带关系要究明书和画的关联,我们可以举出左列几个观察:一、书法在中国很早时代就由实用工具演化而为纯粹的艺术。抑又言之,中国艺术的发展上,每倾向于人格表现,超脱自然而不屑为逼近自然。诗与书常常成为装饰画的必要辅助物,变本加厉,俨若画之与装潢。
诗书画三种艺术的连带关系
要究明书和画的关联,我们可以举出左列几个观察:
一、书法在中国很早时代就由实用工具演化而为纯粹的艺术。
二、书和画所凭的物质材料:笔、墨、纸、绢是同样的。
三、书和画的构成美,同托于线势的流荡和生动。
四、书法的运笔的结体,为绘画之不可缺的准备工夫(基本练习)。
有此几种理由,张彦远(唐代艺术史家)便很伶俐地比照书法的发展而论绘画的发展,他的艺术史(绘画史)见解,可叫做“书法风格的艺术史观”;于是他的结论说:“夫物象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平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见《历代名画记》)一切艺术,虽种类各异,追溯渊源,必能牵合到同一的亲属,书和画何尝不可如此。但我此时不欲推深论旨,愿就近处着眼。这里书和画的联结状态,不是书要求于画,而是画要求书,就是书为画的前提。这一点,与邃古之世若干国家的象形文字“书要求画,画为书的前提”之情形,适成一反对。此无他,实所用工具与艺术表现之不同耳。抑又言之,中国艺术的发展上,每倾向于人格表现,超脱自然而不屑为逼近自然。因这个原故,书与画的联结,自晋以来,亘流于绘画的全史。
到了宋代,人们又努力使诗与画相结合,但其情形和书画的结合又有多少的不同,兹举若干观察如左:
一、自唐以来,山水画日渐发达而为绘画的本流,同时诗歌中赞美自然的热忱和画相互影响。苏东坡称扬山水画家兼自然诗人王维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二、特别自北宋以来,墨戏画在土大夫趣味相投的空气中发达,此等山水竹石墨戏作品,由感受的压迫作刹那间情绪的倾吐,与抒情诗的要素相同。苏东坡诗:“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又:“古来画师非俗土,妙想实与诗同出。”
三、凡画家而又为诗人,其画必能得更高之评价,所谓“画师非俗土”。
现在很明白,书与画的结合,不能说没有本质的通连,然多是技巧和表现手段(工具)的相近;而诗与画一用文字与声音,一用线条与色彩,故其结合不在外的手段而为内的本质。诗要求画,以自然物状之和谐纳于文字声律;画亦要求诗,以宇宙生生之节奏、人间心灵之呼吸和血脉之流动,托于线条色彩。故曰,其结合在本质。
由书画的结合和诗画的结合,后来许多画家在这种特殊的空气里养成兼能诗工书的习惯。画好一张画,便写上一首诗,诗的内容和画的内容通常都是相适合的;同时其所写之诗,在书法上说,亦有异常之技巧,这样便成一张完美无缺的画。若其人但能画而不能诗,不工书,其评价立刻低落,如董其昌的藐视仇英即其一例。在这个关系上,诗人不必能画能书;书家也不必能画能诗;而画家却要能诗工书。诗与书常常成为装饰画的必要辅助物,变本加厉,俨若画之与装潢。这种风气,自明以来,尤为盛行。于是不能书的画家,题款时要请人代笔;不能诗的画家也要勉抄几首诗(当然,有些名家也常抄前人诗作题,我于此间只指不懂诗而硬要写诗的画家)。这种颓废的风气,已不是上面所示的诗书画的结合,而是积久弊生的坏习惯。然而我们因此可以知道,在中国做一个完善的画家,何等困难,绘画名作所历的阶程又何等奇特。而我们欲理解绘画,也就不能不兼究书法与诗歌。
摘自:滕固艺术文集
编辑:之君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