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齐白石绘画中的“渔樵耕读”

齐白石绘画中的“渔樵耕读”

  近百年中国画家要谈得上是家传户晓的,首推齐白石(1864-1957)、张大千(1899-1983)无疑。两位大师以其高超的画艺及独特的面目鹤立于近现代画坛,深受海内外收藏家及书画爱好者的青睐。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人士,均会因应某种原因对某些画家作品情有独钟,最普遍是考虑其名气、艺术及经济价值,或是基于一些特定历史及社会因素。清代江南一带的文人雅士,便以拥有弘仁(1610—1664)这位明遗民、僧人画家的作品为傲,成为“以有无定雅俗”的一种品味及身份象征。又如乾隆时期的扬州,当地商人阶级崇尚新奇品味,而迂怪新异的“扬州八怪”画作遂得到广泛欢迎。近人对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趋之若鹜,多少亦因为基于某种指针意义。然而,特别之处是他们的画作并不只限于收藏界的爱好,甚至更深入普罗大众的生活层面。尤其是齐白石的作品,从艺术馆、画廊、拍卖行,以至餐馆装饰、邮票、饰物、贺咭设计等,均经常被广泛展陈和应用。

  张大千博览古今,经他收藏及过目的书画名迹不计其数,他的画艺上溯北宋董源(?-962)、巨然(活跃于约960-约986)下纳清初“四僧”,尽得文人画传统的精髓,而又能自出机杼。他早年即饱游名山大川,后期更得天时地利,足迹遍及世界,构成了他博大、全能又多元化的艺术气格。从他细致精确的敦煌壁画手稿、工笔仕女,及至气吞山河的大写意泼彩山水作品,无不令观者赞叹而蜚声国际。加上他交游广博与擅于酬酢的个性,造就了他特殊的社会地位。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张大千曾多次到访香港,为朋友、门生创作了不少书画,留下之艺事掌故至今仍为本地艺坛所津津乐道。

  齐白石来自农家,早年曾当木匠,出身与张大千无可比拟。他的艺术风格源出于民间的乡土工艺,早年学画始于临摹一本残缺的《芥子园画谱》,能师承者均为民间画师或是名气不大的地方画家,后期主要是摄取了明代徐渭(152l—1593)及清代的八大山人(1626-l705)、石涛(1642-1707)、吴昌硕(1844—1927)的写意元素以至于成熟。他亦有别于大部分的画家会兼事收藏,而有载他的谈艺录也极少触及古代书画,尤其是明清以前的作品。可以说齐白石涉猎的文人画传统殊不深入、也不全面。至于他的游历、际遇亦不能与张大千的传奇一生相比;他早年便有此表白: “我不希望发甚么财,只图糊住了一家老少的嘴,于愿已足;并不作远游之想。”后来得到了诤友的规劝,力陈为艺之道切忌“株守家园,故步自封”,而必须于游历中求进境,遂有“五出五归”之行。

  齐白石“五出五归”的游历主要是往还于城市之间如西安、北京、南昌、钦州、广州,与及途经的风景名胜如华山、庐山、桂林等。齐白石算是踏出内地的只有越南和香港,前者是1906年客居钦州时,因其地界与越南只有一河之隔,遂趁机过境一睹当地风光,并绘有《绿天过客图》作记。香港则是他先后往返钦州时路经之地,其中1909年那次南下,在他的《寄园日记》里有较详尽的记录。

  齐白石此行是他“五出五归”的最后一次,于是年3月7日(己酉年二月十六日) 自家乡湖南湘潭出发,同行数人沿长江经湖北武汉、江西九江、安徽芜湖,至江苏南通、浙江上海,然后出东海南下。齐白石这段江上旅程过得颇为惬意,为沿途的小姑山及采石矶做了详细的速写记录。但自3月14日转乘轮船出海后,则经历了数天“欲呕不呕之苦难堪矣”的旅程,令他“游情甚怯”。这大概亦是齐白石再没有为途经景物写生的原因。他于3月17日午后抵香港,入住了中环的泰安栈。香港中环一带自1904年填海后便以干诺道为新海旁,沿岸主要为客货轮码头,并设有不少客栈旅馆。齐白石前后在香港逗留了八天,于3月24日早上乘船离开。从《寄园日记》得知,他停留期间主要是在中环地区活动,抵港当晚则往离中环较远的太平戏院,观看了他评为“殊不足观”的粤剧。翌日上午参观了博物院,晚上则看了日本的默片电影,内容是关于西洋的人情风俗。香港当时的博物院即是中环旧大会堂,为现今香港艺术馆的前身,它建于1869年,是香港的首座文化活动中心。当时展陈物品由矿石、动物标本到家具,内容包罗万有,故齐白石记道:“物颇繁不胜记载。”又翌日,他穿过后街欲登山寻幽探景,但未及半山便因疲累而放弃。3月20日,他在日记写道:“与同游少游,得见熊一、豹一、小猩猩二。”查香港当时只有动植物园会饲养这类罕有动物供公众观看,其位置在中环之督宪府后面,至今尚存。3月21日他继续逛市,买了一件称意的长夹衫。适时香港已值春夏之交,天气回暖,对来自湖南的齐白石乃有此观察:“此地与故乡大异,是时无着棉衣者。”随后他走进一菜市场,仔细地叙述了:“见有黄瓜、紫茄、辣椒、扁豆等果类。尚有橘在树间。”

  齐白石在《寄园日记》里所叙述有关香港的情况均是一般见闻,并没有关于艺事的记载。他在南方的见闻能够影响他的画艺要算是绘画荔枝,这是他在1907年那次造访钦州时,首次见到荔枝便开始以之入画,现藏于中国美术馆的《荔枝图轴》便有“自钦州归后始画荔枝”的题识。

  齐白石与张大千的艺术有不少迥异之处,其中较明显的是张大千画山水较多,不少又与他的游历息息相关。齐白石则多绘花鸟虫鱼,艺评亦大多视他为一位花鸟画家。他的山水画数量明显较少,题识中有直接指名画某地风景的更属罕有。另方面,张大干的艺术因承传自中国文人画传统,作品皆尽以表现文人的精致优雅品味为能事。齐白石则不论山水、人物、花鸟、虫鱼,均以率直、粗豪的风格见称,又把一般文人画家弃如敝履的市井、农村题材入画。难得的是齐白石能成功地将民间艺术的通俗本质提升至“雅”的层次,因此亦博得传统文人及收藏家的欣赏。齐白石1919年移居北京发展,适时民国初年,北方画坛仍是以保守的画风为主导;大部分活跃画家均恪守传统,如陈半丁(1876-1970)、金城(1878-1926)、萧悉(1883-1944)、俞明(1884-1田5)、于非厂(1888—1959)、溥畲(1896-1963)、陈少梅(1909-1954)等。齐白石跻身其中却能脱颖而出,亦在于他建立了一套雅俗兼容的独特风格。如果说清代“扬州八怪”率先以迥异时流的手法打破了中国画雅俗的藩篱,那么齐白石则是在20世纪以个人更鲜明的艺术面目再辟新径。

  中国文人、士大夫向来以“诗言志”,但受到唐代王维(701-76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影响,绘画亦成为他们宣泄情感的另一重要媒体。历来文人每遭逢厄困或有感于时之际,大多会走上韬光养晦的退隐之路。但基于出身及思维的局限性,他们中很多未能彻底脱离现实生活而避世山林,绘画乃成为他们遁入理想世界的重要途径。他们向往农居渔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恬淡生活,另方面又希望保持只有城市才能提供的方便,得以继续书画酬唱,过其精致的书斋生活。他们固然可以选择陶渊明(365-427)“结庐在人境”的半隐式生活,但只有绘画才能令他们全然寄托心目中“渔樵耕读”的理想世界。明代中期苏州地区的“吴门画派”画家,从他们的画作,以至他们设计的城市园林,均充分反映出这种心态。

  齐白石的一生,从童年种田放牛、当木匠学徒,到画肖像维生,然后正式学画、刻印、作诗,均说明了他一步步踏上真实的“渔樵耕读”,而非出自一种仿古而进入被文人高度美化的虚拟世界。齐白石三十二岁时开始参与文人圈子的活动,并组织了诗社,诗友尽是科举中的读书人。但齐白石对于他们拘泥板滞、不见生气的诗作颇不以为然,尝道:“他们能用典故,讲究声律,这是我比不上的,若说做些陶写性情、歌咏自然的句子,他们也不一定比我好了。”这反映了齐白石对于传统文人的“读”是有他个人的会意与演译;乃是建基于他真情的、自然的“渔樵耕”的生活体验。做诗如是,绘画亦如是,齐白石的艺术成就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精炼过程。他刻有一方白文印“砚田农”;少年时又曾画过一幅自画像《白石草衣像》,绘一蓑衣乡夫手持着象征文人雅士的古琴并背负书函,两者均形象化地概括了他融合雅与俗、文与野于一身的艺术特质。事实上,齐白石的绘画作品自始至终没有脱离民间乡土艺术所蕴含的率直、真挚、朴素与及清新的本质,他的一幅《渔家乐》可作说明。

  画中虽未署年款,但从题识“客于京华”可知是齐白石五十七岁离开家乡后之作。他在另一幅相若的作品题有“久客京华思乡时也”,更道出他绘画这题材时所蕴藉之思乡浓情。齐白石完全秉承了中国农民那种厚土重迁的心态,“五出五归”之后他已年届五十多,更不打算再作远游。惟是湖南此时动乱纷起,在“官迫税捐、匪迫钱谷”的威胁下,最后还是忍受不了惶恐终日的生活,黯然离开家乡到北京定居。北京的日子是齐白石整个人生及艺术的转折点:生计不但得到极大改善,艺术路途更遇上了陈师曾(1876—1923)、徐悲鸿(1895-1953)等伯乐、知交,毅然进行了“衰年变法”而致声名鹊起,最终以一代大师之美誉志于艺术史册里。可以说若没有北京的岁月,齐白石可能像他家乡湘潭的教画老师一样,只是一名普通的地方画家。经济及艺术上的成就毕竟令齐白石选择了留居北京,然而,基于深植在心坎里的农民本性,他完全未能舍弃老家的一切。齐白石自号“杏子坞老民”、“星塘老屋后人”、“湘上老农”,又经常在题识用上“客于京华”,在反映了他对于故乡的缱绻,与及不忘归乡的心理状态。绘画故乡风物更成为他寻觅思乡情怀的途径,也逐渐成为他艺术创作的泉源。齐白石早于八岁时便曾撕了写字本的白纸,绘画他在家乡星斗塘常见到的一位钓鱼老头。《渔家乐》可见是他的乡村生活体验与记忆的写照,亦是他熟识的题材。他后期又曾在一幅画上题道:“余欲大翻陈案,将少小时所用过之物器一一画之。”这幅《渔家乐》正是他要绘画的寻常渔家器具。作品中纤幼的渔竿斜贯了整幅窄,长的画面,将上半幅大片的留白与下方的藤篮、鱼获、板凳牵引一起。这种上虚下实的构图方式,在不少齐白石的立轴作品中均可见到。藤篮用交织的渴笔线条绘画,板凳则寥寥数笔以浓重湿墨抹染而成,强烈的视觉对比凸显了二者鲜明的形象。齐白石以最简约的构图、最直率的手法,表达了他最纯朴的乡情。渔夫和渔家生活这内容是历代骚人墨客及画家用以托物寄情的题材,例如: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公元前277)“沧浪渔歌”的典故: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武陵捕渔人角色;文人画题常用的“寒江独钓图”、“远浦归帆图”、“渔父图”;园林景观之命名如“网师园”、“渔隐小圃”等等,均是带有“江海寄余生”的退隐寓意。对于现代人,尤其是久居城市的尘网中人,要领略及欣赏这类经过洗炼、净化的理想境界,就如隔着一层薄纱观看虚无缥缈的景物一样,总有一种可望不可即的虚浮感。《渔家乐》取材的却是生活上实际存在的器物,是渔夫赖以谋生的工具。这几件简单器具蕴含着的是渔家的辛劳勤奋、自足乐天的意义,并不是文人画中“不载渔归只载诗”(元·唐肃《题寒江独钓图》)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境界。

  齐白石的绘画题材非常丰富,除了简单的器物之外,尚有山水、人物、鸟兽、花果、草虫、水族等等,但能够被认为是齐白石艺术最具代表性之标记,便是他画的虾。他的虾笔致简练,浓淡水墨在宣纸上渗化浑然天成,表现出活虾通体透明、栩栩欲动的生态,观赏者无不为之动容。不少有关齐白石艺术的讨论均以他画的虾作说明实例,尤其集中在他的“画虾三变”等技法研究;这亦是解说齐白石最重要的画论“似与不似之间”的常用题材。然而,画虾对于齐白石来说却不纯粹是技法和艺术的课题。齐白石在《自述》中记载少时在家乡星斗塘洗脚,被水里的虾用钳子夹破脚趾头流血,他的父亲却戏谑道:“这是草虾欺侮了我儿啦!”作品《芦虾》上有题识: “五十年前作小娃,绵花为饵钓芦虾。今朝画此头全白,依旧芦茅未着花。”作品钩沉了画家孩提时代纯朴却又带顽皮的童真。我们或可想象当齐白石在画案铺开宣纸,提笔沉思准备画虾的时候,他手上画笔所濡满的不单是物质性的水和墨,而是同时饱蘸着他童年在家乡的温情及纯真。

  齐白石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将他的生活经验陶冶为美感,这经验虽是他个人的,但却能引发观者的共鸣,是因为它存在着一种子人可即可亲的感觉:这感觉并不为时空所规限,而是出自人们对生活事物情趣的普遍性及原始本能的追求。齐白石作品里的一件农具、一只虾、一草一木、一只昆虫……均是他管窥和谐大自然的介体,此中洋溢着他对万物有情的质朴情愫,这正是他的艺术能得到广大认同和赞赏的根源。

  摘自:《收藏拍卖》200612

  编辑:之君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齐白石绘画中的“渔樵耕读”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揭秘:貔貅就是大熊猫?史书这样记载,值得收藏

    貔貅在我们心中是一种招财的神兽,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历史记载的貔貅的故事,传说中貔貅和周武王见过,还是姜子牙的坐骑,还被封官,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咱们一起往下看!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当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

  2.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3. 揭秘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8件艺术品伪造案

    无论是为了金钱上的利益,还是仅仅为了...,艺术品伪造者伪造了丢失的艺术品,精确地复制了原作,并以著名创作者的风格想象了全新的物品。

  4. 从曹植的《洛神赋》,看其对后世艺术创作的影响程度?

    虽然在储君的争夺中,曹植没有能够胜过曹丕,但在文学领域,他绝对是曹家最为出色的人,后世很多人对于曹植的评价都非常高,其中谢灵运更是直接就表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三国剧照可由于三国以及后来南北朝的乱战,使得曹植的很多文章都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他还是有部分作品能传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这篇文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传世名篇,对于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曹植《洛神赋》洛神又称

  5.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6. 《织锦记》戏剧中的董永,是一个父死不能葬,而只得卖身的穷人

    本文系作者单衫杏子红影视原创作品,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从《万曲合选》看明代民间的时尚与万历间罕见选本相类的,还有署名「”莆阳奎璧斋”梓刻的《新镌南北时尚乐府雅调万曲合选》(一名《万家锦》,称《南词一枝》)辑选的年月虽未注明,但从所选三十种散出的内容看,诸如《李逵下山》《焦赞祭主》《周氏拜月》《河梁救驾》《十朋祭江》《荫分别》《山伯访友》等出,多见收于万历选本《词林一枝》《八能奏锦》《玉谷新簧》《摘锦奇

  7. 一分钟弄明白,山海经的三大体系,山经海经大荒经到底指的是什么

    山海经里的大荒,海内与海外,大荒到底是哪里请看丫丫图说山海经。《山海经》——是一部先秦典籍,自古以来被视为一部奇书。书中记载了荒诞离奇的人物志怪,匪夷所思的奇异禽兽,天马行空的神话传说,千百年来让人们对山海经里描述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然而山海经中涉及到了诸多自然科学无法解释的事物,这些内容自然是不能写入到正常的历史典籍里的。

  8. 元代赵孟頫两信札成交2.67亿

    2019年11月19日晚,赵孟早期书札《与郭右之二帖卷》在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历时一个小时7分多钟的漫长竞价后以2.67亿元成交。这一价格创下赵孟作品在拍卖市场的价格新纪录。拍卖现场,历时一个多小时的竞价赵孟《与郭右之二帖卷》以2.67亿元成交赵孟《致郭右之二帖卷》,此卷凡二帖,名为《应酬失宜帖》和《奉别帖》,皆写给元代大藏家右之(郭天锡),为赵孟早年书法作品。一通写赵孟在

  9. 第一次蒋桂战争期间,新桂系分崩离析,反倒彻底净化了内部力量

    桂系历史上曾两次打先锋逼迫蒋介石下野,但在历次...较量中屡屡败北,尤其是第一次蒋桂战争期间,总兵力超过20万的桂军土崩瓦解,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等桂系首领也被迫逃往香港避难。这是桂系输得最惨的一次,但此战也将桂系内部的异己力量清除,确保了此后桂系集团内部的稳定。湘鄂两系加入桂军集团1926年北伐时,桂系第7军战功赫赫,位居各军之首。

  10. 民国画坛国粹派的代表——金城「 ”山水花鸟,师法宋元,笔墨谨严”

    在民国画坛上,金城作为国粹派的代表,称誉当时,允为翘楚。这主要缘于他的艺术成就以及组织画会,对艺术的传播发展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再重新审视民国初期的北京画坛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不难发现,毕生尊崇传统的一代艺术巨子金城在当时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机推荐

  1. 每逢国家危难之际,便有英雄力挽狂澜,五胡乱华中的战神:陈庆之

    在东晋后期,中国进入了五胡乱华,历史学家普遍认为这是大汉民族的一场灾难。>战例一、萧梁大通元年,陈庆之攻北魏之涡阳。有的将领建议退兵,他力主决战。陈庆之命部下在水面筑垒,攻陷其城,全歼2万,俘获元晖业,买车7800辆以归。陈庆之以7000之众,从铚县至洛阳,前后作战47次,攻破城池32座,他的白袍军是特殊兵种乃“白袍精骑”,兵将都是百里挑一,能征善战之辈,再加上骑兵对战步兵的优势,能以一当十。

  2. 灰犀牛事件是什么意思?灰犀牛一词出自于哪里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形象且隐喻的代名词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很多人刚开始接触并不知道这些词的真正含义,但是,这些词被应用于其相关的领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灰犀牛事件是什么意思?一、灰犀牛事件是什么意思在金融界有很多专业词汇来形容内部的波动,灰犀牛则是众多词语中的一个,灰犀牛事件的意思就是金融领域中最常见、最容易发生的事情,并且它存在的安全隐患也是更大的,它的出现即使不可预料,又让

  3. 何时喝咖啡更健康

    譬如早餐时喝的咖啡牛奶,由于牛奶比咖啡多,虽然空胃饮用,仍有缓和胃液的作用。尤其严重的过敏症患者,一些轻微的诱因即可引起身体不适,加上心理上对过敏的恐惧,往往一发不可收拾。所以建议利用...的长处,在过敏症、气喘即将要发作时预先喝杯咖啡,颇有预防作用。原则上,咖啡以一天二至三杯为宜,如喝到四、五杯,大部分的人即会感觉恶心,所以要小心。

  4. 微信励志说说心情短语-感人的情话

    但嘱加鞭须趁早,莫抛岁月负双亲。让我们以美妙的青春为圆心,以丰富的知识为半径,在大学校园中画出人生中最完美的一个圆。

  5. 勇敢的小裁缝

    夏季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一个小裁缝坐在靠窗的台子旁,竭尽全力地做着手中活儿。农妇手提沉甸甸的篮子,跨上台阶,来到小裁缝跟前,按照他的吩咐打开一只又一只的罐子。小裁缝说着把苍蝇赶跑了。以为这位裁缝一下子打死的是七个人,心里不禁对小裁缝产生几分敬意。巨人没法回头看,不得不整个扛着大树,还扛着坐在树枝上的小裁缝。巨人一把抓住树冠,拉低后递给小裁缝,让他吃个够。这样一来,小裁缝又占了上风。

  6. 唐太宗李世民竟然是吃了长生药而死?害死他的人是谁?

    唐太宗李世民竟然是吃了长生药而死?害死他的人是谁?  秦始皇和汉武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两大千古之帝,他们有一共同点,那就是晚年的时候都希望长生不老。除了他们,历史上还有很多皇帝都追求过长生不老,但是他们无一例外都没有成功,其中就包括英明一世的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年轻...

  7. 因果律:佛法与科学的暗合

    依据佛教哲学,宇宙世界中的万事万物的运行变化莫不遵守因果律,即“万法因缘生,万法因缘灭”。这一结论过去广遭科学界人士反对,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显示,因果律与现代科学认识之间存在着暗合。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介绍在对因果律的认识中,佛法是如何与现代科学暗合的。2佛法因果律佛法理论是建立在因果律基础之上的。所谓因果律,就是因缘果报彼此之间的关系定律的简称。

  8. 【李清照】的意思是什么?【李清照】是什么意思?

    ★宋·李清照《投翰林学士綦崈礼启》3.李清照的词婉丽凄美,是婉约派词的代表人物。

  9. 中秋节祝福语_微信中秋节祝福语简短_中秋节祝福

    中秋赏月乐融融,送份祝福表心意,中秋开心爽歪歪!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微信中秋节祝福语简短,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微信中秋节祝福语简短(二)1.明月照天边,思念藏心头!预祝中秋节快乐!微信中秋节祝福语简短(三)1.家庭如明月般幸福团圆、生活如月饼般蜜一样的甜、前途如月光般明亮、老婆如嫦娥漂亮。微信中秋节祝福语简短(四)1.中秋月儿圆又明,清辉满地是真情,秋风秋意秋盈盈,月华月光月饼饼,幸福幸运伴君行

  10. 明代秘史:刘瑾迎合武宗

    又伙同党羽,挑选十二名容貌艳丽、能歌善舞的色目女子,送入豹房,供武宗玩乐。这样几次之后,刘瑾完全摸透了武宗的心思,于是,遇事便不再来面奏,擅自决断,代替皇帝批答奏章。殊不知,诡计多端的刘瑾,正是通过这种极其狡猾的手段,轻而易举地窃取了国家的最高的权力。武宗皇帝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