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患者在应用他汀类药物时,只要出现了疑似肌肉不适的症状,就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以免加重病情。虽然有报道长期大剂量服用他汀类药物引起血糖升高,但他汀类药物带来的血管获益远大于对血糖的影响。

他汀类药物预防心脑血管病须知 撰文 郭 筠 编辑 保健君 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降低胆固醇的药物,目前中国医保用药排名前十位,近几年因循证医学证据充足,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降血脂、冠心病一二级预防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哪些人需要用他汀类药物进行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 1 、年龄40~75岁,无心血管病史,有下列1项或超过1项危险因素,10年内心血管事件风险≥10%。 2 、年龄40~75岁,有心血管病史,有下列1项或超过1项的危险因素,10年内心血管事件风险7.5%~10.0%。 心血管疾病常见的危险因素: ①血脂异常 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30mg/dl 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40mg/dl ②糖尿病 ③高血压 ④吸烟等 温馨提示: 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2.根据循证医学的证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调脂治疗的首要目标,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降低幅度越大疗效越好,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就越低。 他汀类药物都有哪些作用 他汀类药物可抑制胆固醇合成,主要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轻度降低甘油三酯,同时具有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保护血管内皮、抗炎、免疫调节等多种作用。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不适、转氨酶升高及肌肉酸痛不适等,其发生与用药剂量有关(剂量越大,不良反应越大)。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横纹肌溶解,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尽管发生率很低(不足1‰),但因病情严重必须高度重视和警惕。 常用他汀类药物的降脂强度 下表为常用他汀类药物剂量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情况(他汀类药物计量单位为mg)。 温馨提示: 1、强效 若要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50%,指南推荐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这两种药物属于强效。 2、普伐他汀的药动学特性: ●天然水溶性他汀,极少能透过血-脑屏障,因而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极低。 ● ... 蛋白结合率低,可与华法林、地高辛等高蛋白结合药物联合使用。 ●是唯一不依赖细胞色素P450酶系代谢的他汀类药物。 ●循环中无活性代谢产物,全身副反应较小。 ●亚洲人群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MEGA研究表明,非强化剂量的普伐他汀能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且安全性高。 ●老年高危患者一般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因而普伐他汀特别适用于老年人群。 3、留意剂量 不同种类他汀类药物常用口服剂量不同,不同厂家的同种他汀类药物规格也各有差异,所以患者在更换他汀类药物的种类时,一定要留意药品的规格和使用剂量。 服用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 肝脏安全性:他汀类药物均有可能引起肝酶升高,但发生率不到1%,单纯肝酶升高不代表肝损伤,与他汀类药物治疗相关的肝功能衰竭病例罕见。若没有肝肿大、黄疸、直接胆红素升高等器质性肝损害证据,服用他汀类药物后,只要患者转氨酶无进行性升高(≥3倍正常上限),可继续服药。 肌肉安全性:肌肉酸痛是他汀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之一,不同他汀类药物的严重肌肉不良事件发生率存在差异,但总体发生率低。如果发生肌肉酸痛,检测肌酸激酶(CK)值大幅升高,则可能为横纹肌溶解症,严重者甚至可以危及生命。患者在应用他汀类药物时,只要出现了疑似肌肉不适的症状,就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以免加重病情。 肾脏安全性:他汀类药物在肾脏安全性方面存在异质性,严重肾功能不全禁用氟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而阿托伐他汀不需要调整剂量,其他他汀药物均需调整剂量。 糖尿病或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的目标 糖尿病患者若伴有血脂异常,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及死亡率。虽然有报道长期大剂量服用他汀类药物引起血糖升高,但他汀类药物带来的血管获益远大于对血糖的影响。 对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般控制目标
本文标签:他汀类药物心血管病药品健康胆固醇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