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但魏文侯的魏国是诸侯国最安定的。魏国强大以后,赵国处于下风,在魏国帮助赵国进攻中山国之后,赵国和魏国的联盟其实已经分裂。惠文王继位后,秦国大举东出,处在天下之腹的魏国在秦国的连番打击下,国土迅速的萎缩,魏国失去了霸主的地位。魏国是国君的亲属既公族执政,商鞅变法的内容是要消除公族的影响。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以水淹之计攻破大梁,魏王假降,魏亡,魏国从战国最强大的国家成为第一个被灭亡的国家。

魏国很着急 三家分晋,赵国获利最多,而魏国和韩国得到的较少, 三家分晋正是天下混乱的时期,赵国的赵恒子之乱、齐国有田氏代姜,秦国历公夺位之争,楚国强宗大族胁迫国君等。但魏文侯的魏国是诸侯国最安定的。 地理条件,自然资源,国土面积和结构,人地关系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他们决定着国家的发展道路。 魏国的地盘并不大,魏氏集中在晋西南被紧紧地裹在运城盆地一角,在东面还有几块飞地,但都根本无法和晋西南的魏国形成战略呼应。而核心地区的运城盆地地势也十分逼仄,周边吕梁山,中条山,王屋山环绕,紧邻黄河大转弯又让魏国无法北出。所以张仪说:魏国属于四分五裂之地,无险可守,容易被压迫封锁。 魏国内部还有一个问题,魏国本身土地贫瘠,耕地不足,无法养民,所以魏国人口外流严重,大量人口流亡秦国。失去了自耕农,对魏国的经济、政治和 ... 无论如何都不是好消息,因为人口数量对于一个有志成为强国的国家很重要。 危机重重,这样的局势下,魏文侯要想不被列强吃掉,就只能自强。魏国开始变法,魏国上下对变法很接受,这一点和变法时困难重重的秦国不同,这源于晋国的传统,晋国时就有多次变法的历史,当然这也说明魏国的变法没有触及太多人的利益。 何所谓变法? 变法其实就是把不利因素转化成优质资源的构思与执行力。魏国没有迟疑,魏国本身的经济盘是比较稳固的,没有太大的波澜,魏国就拥有了一支强悍的,天下驰名的的部队--魏武卒。 攻击是最好的防御 从魏国的发展,我们会看到一条主线,清醒的魏国国君一直在追求,冷兵器时代最大的安全保障,地利,以山河之险作为自己国家的屏障。 紧接着的问题就是,魏国是向东还是向西发展,向东是韩国,卫国,宋国和齐国楚国,即使向东一切顺利,魏国在中原地区依旧无险可守,向西,西边是秦国,秦国是四塞之国,有险可据,秦国更是个弱国。所以,我们就可以理解魏国在李悝变法后,首先挑选秦国下手,一路向西,魏国吴起大败秦军与河西之地,在秦的土地上建立了河西八城,将秦国压制在洛水以西长达八十年。魏国的目标是长远的,以独擅关东之利,利用地理上的垄断地位压制秦国的粮食及其他物资的输入,目的很明确,灭亡秦国。 三国联盟 三家分晋后的韩国、赵国和魏国组建了三国联盟,虽然是联盟,但其实韩国和魏国都惧怕这个时候的赵国。开始相互间就充满疑窦。深谙政治权谋雄心勃勃的魏文侯坐上了盟主的位置。魏国强大以后,赵国处于下风,在魏国帮助赵国进攻中山国之后,赵国和魏国的联盟其实已经分裂。而另一个魏国的盟友韩国也在后来和魏国分裂,分裂的原因有点奇葩,魏国称王,韩国盟友不从,虽然,但正是三国联盟分裂而导致的几场战争让魏国从强盛走向衰败。 迁都大梁是个死局 证明自己无法最终占领秦国,迁都象征着魏国国策的改变,由向西发展变成面向东方,魏国开鸿沟,济水,沙水、淮水,泗水并在黄河设置渡口,巨大的水利交通网络让魏国成为成为一个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地区,从经济上讲,效益丰厚。秦国的家畜、皮革、玉石,赵国的布帛、枣栗、家畜、皮革,楚国的鸟兽、橘柚、茅竹、丝绸来往运输交易,魏国获得了商业税,国库充实。但从魏国立国之初所追求的山河之险的目标来看,魏国的困境依旧没有太大的改变。大梁的魏国比安邑的魏国风险更大,安邑的魏国只面临秦国的威胁,大梁的魏国,强盛当然可以四面出击,虚弱时就被四面的敌人当鸡吃,魏国的战略东移造成了四面受敌的困窘局面,这是一个无法解开的死局。 齐国是克星 齐国是魏国的克星,就像魏国是秦国的克星一样。 齐国第一次和魏国的战争就是著名的围魏救赵,魏围攻赵都邯郸,孙膑率军围攻魏都大梁,孙膑在桂陵伏击打败魏军。第二次则是围魏救韩的马陵道之战,这一战让魏军一败涂地,魏国从此一蹶不振。 秦国被魏国欺压百年不得翻身,孝公通过商鞅变法收复河西之地。惠文王继位后,秦国大举东出,处在天下之腹的魏国在秦国的连番打击下,国土迅速的萎缩,魏国失去了霸主的地位。 魏惠王不会利用商鞅变法 魏惠王前半生是英明之主,可惜也没有战略眼光。 但没有战略眼光的魏惠王对于商鞅的处理也不能说是错的。作为败军之将的公叔痤的推荐商鞅,本身就令人难以信服。退一步讲,魏惠王重用商鞅,魏国也难以成功,商鞅变法内容并不适合魏国的国情,商鞅如果对变法内容做大删大改就不会产生后来秦国的效果。最重要的是,魏国有一个权力架构和商鞅变法是无法相容的,也可说是商鞅变法无法实施的死局。魏国是国君的亲属既公族执政,商鞅变法的内容是要消除公族的影响。 战国第一个强国灭亡 拔梁则魏可举兵至梁郭下,围梁数旬则梁可拔,拔梁则魏可举,举魏则荆、赵之意绝,荆、赵之意绝则赵危,赵危而荆狐疑,东以弱齐、燕,中以凌三晋。 伊阙之战魏国精锐损失殆尽,再无力量单独抵御秦国。公元前 286 年,旧都安邑拱手让秦。魏国亏损的不单是安邑,这里还有一笔经济账,解池的盐,安邑及运城盆地有秦人赞不绝口的"大夏之盐",还有珍贵的铜,金和中条山的铁矿。 马陵之战后,魏国非常虚弱,又被秦国、齐国东西夹击,魏王行动失措,时而联齐、楚抗秦,时而联秦、韩,攻齐、楚,最终导致四处树敌,国力耗尽。 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以水淹之计攻破大梁,魏王假降,魏亡,魏国从战国最强大的国家成为第一个被灭亡的国家。 请您关注,谢谢
本文标签:魏国三国商鞅变法商鞅赵国秦国魏惠王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