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自古,湖北就有「”不服周”的说法,就是老子天不怕地不怕。这是怎么来的呢?话说,周朝时期,讲究礼制,南方的楚国,出身低微,地位边缘,只是子爵(上面还有王、公、侯、伯四级),各大出身高贵的诸侯都看不起楚人,认为南方这个兄弟没文化,是个蛮夷。于是,好事往往轮不着楚国,但有什么笑话,主角往往安排到楚人头上,比如,楚人隐形、楚人两妻、「”楚人不识凤重价求山鸡”等等……「”自相矛盾”里的主角是楚人,「”刻舟求

自古,湖北就有「 ”不服周”的说法,就是老子天不怕地不怕。这是怎么来的呢? 话说,周朝时期,讲究礼制,南方的楚国,出身低微,地位边缘,只是子爵(上面还有王、公、侯、伯四级),各大出身高贵的诸侯都看不起楚人,认为南方这个兄弟没文化,是个蛮夷。 于是,好事往往轮不着楚国,但有什么笑话,主角往往安排到楚人头上,比如,楚人隐形、楚人两妻、「 ”楚人不识凤 重价求山鸡”等等……「 ”自相矛盾”里的主角是楚人,「 ”刻舟求剑”里的主角也是楚人,「 ”买椟还珠”里的主角还是楚人…… 有意思的是,楚人不仅不恼,反而接下了这些嘲笑。熊渠,虽然爵位是「 ”楚子”,干脆来个破天荒的僭越颠倒,把自己三个儿子都封了王,句亶王、鄂王、越章王,把玩笑开到天上去。 当然,这需要硬实力支持。《古本竹书纪年》说,周昭王一生三次伐楚,第一次,找不到人,撤了;第二次在汉水遭遇大风,丧六师;第三次,几乎全军覆没,连周昭王也溺水身亡。 楚武王三十五年,楚讨伐随国,随国国君说「 ”我无罪。”楚武王说:「 ”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 ... 。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 意思就是说:现在啊,中原诸侯互相背叛,互相伤害,你们都乱成这个糟糕模样了,听我的,「 ”我蛮夷也!” 楚庄王也有一个一鸣惊人,然后问鼎中原的故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 ”在德不在鼎。”庄王曰:「 ”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这就是「 ”不服周”的由来。2016年,湖北在石家河遗址发掘出一个楚武王时期的玉器——鬼脸座双头鹰。这对立的造型、毫不介意的神态,拽拽的,有点「 ”你周王是王,我楚王也是王”的意思。 艺术来源于生活,想来和楚武王的重口味是接近的。 战国时期,楚国是抗衡秦国的大国,后来败了,留下话来,「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与「 ”不服周”精神一脉相承。所以,各地义军起事,高举的是楚怀王旗号,比如陈胜吴广国号就是「 ”张楚”,也就是「 ”张大楚国”的意思。 再后来,各路人马把在山里帮人放羊的楚王室后代熊心同学找出来,立为楚怀王、义帝,以天下共主的名义,号召诸侯。然后是楚霸王项羽与楚人刘邦逐鹿中原,终于亡了秦。 楚人「 ”不服周”,终于缔造了汉朝。湖北是楚国的一部分,后来,虽然楚风渐失,这句话传下来了,成了一句口头禅。武汉话口气很冲,冒着火,习惯在句子里加上「 ”老子”二字,于是,「 ”不服周”的湖北民间升级版就是「 ”老子就是不服周”。最后这个周,有一点拉长的音。
本文标签:大汉王朝楚国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