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此人出身贫寒,曾经落草为寇,后来投降唐朝被封为上柱国

隋朝末年各地百姓因为不满隋炀帝暴政纷纷揭竿而起,这些起义军大多是由迫于生计铤而走险的农民构成,然而也有部分义军不是因为生活所迫而起兵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事实上当时比较有实力的义军都是由盗贼组成的,比如比较有名的瓦岗军,这支义军的首领翟让起初就是占山为王的草寇。而这次我们说的这个历史人物出身和翟让差不多,他也是从盗贼一步步变成了割据一方的势力首领的,这个人就是杜伏威。> >《旧唐书 杜伏威传》记载:“少落拓,不治产业,家贫无以自给,每穿窬为盗。”这里说的意思是杜伏威年少的时候穷困潦倒,他没有什么产业可以养活自己,于是他就以 ... 为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杜伏威的职业就是小偷,他不仅偷别人的东西连自己亲戚家的东西也不放过。杜伏威年少时和辅公祏是有过命交情的朋友(刎颈之交),当时辅公祏有个姑姑家里以牧羊为生,因此他便经常偷窃姑姑家里养的羊送给杜伏威。辅公祏的姑姑知道后就向官府报官了,杜伏威和辅公祏得知官府在搜捕他们于是便一不做二不休聚集一些人落草为寇了,当时杜伏威年仅十六岁。>公祏姑家以牧羊为业,公祏数攘羊以馈之,姑有憾焉,因发其盗事。郡县捕之急,伏威与公祏遂俱亡命,聚众为群盗,时年十六。《旧唐书 杜伏威传》记载>杜伏威年纪虽然小但是他为人勇猛凶狠很快便受到群盗的拥戴成为了首领,史书记载:“常营护诸盗,出则居前,入则殿后,故其党咸服之,共推为主。”尽管当时杜伏威成了首领但是他们的实力也不过是一股小山贼的规模罢了,于是杜伏威便带着部下辗转去投奔实力较强的义军。他先去投奔长白山的贼帅左君行但却不被重视,后又带着部下去找下邳的贼帅苗海潮。这次杜伏威为了避免出现上次在左君行那里碰壁的情况就派辅公祏去给苗海潮放了一句狠话,《旧唐书》记载其原文为:“今同苦隋政,各兴大义,力分势弱,常恐见擒,何不合以为强,则不患隋军相制。若公能为主,吾当敬从,自揆不堪,可来听命,不则一战以决雄雌。”杜伏威先给苗海潮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其大意就是我们这些叛军只有合在一起才能对抗隋朝,分开很难逃脱被各个击破的命运。如果我们合并在一起你认为你有能力当首领那么我必然会恭敬的追随你,如果你认为自己不能胜任首领的位置那么我将来做大家的首领,不然的话我们就来打一仗来分高低。> >苗海潮听了杜伏威放出来的话后立即就怂了马上带着自己的部下投奔了杜伏威。从史书记载上来看杜伏威可不是一个只会说大话的人,他尽管年少出身贫寒以 ... 为生,但带兵打仗却很有两下子。隋朝的江都留守宋颢曾带兵来征讨过杜伏威,《旧唐书》记载:“伏威与战,阳为奔北,引入葭芦中,而从上风纵火,迫其步骑陷于大泽,火至皆烧死。” 杜伏威将宋颢的军队诱入了芦苇荡中,隋朝的步骑兵陷入了大泽之中行进困难,这时候杜伏威纵火烧芦苇荡,宋颢的军队全部烧死在了芦苇荡中。>杜伏威打仗身先士卒,他作战骁勇经常让敌军胆寒。有一次杜伏威和隋军交战,隋军中一员副将放箭射中了他。杜伏威在乱军中搜索到了这个隋将于是对其大怒道:“不 ... 了你,我就不拔下这支箭(不 ... 汝,我终不拔箭。)。”说完这句话后杜伏威直接策马奔向隋军阵中生擒了放暗箭的隋将并且让他亲自将箭拔了出来,然后才斩 ... 了他。隋军被杜伏威的骁勇给震慑住了不一会便全军溃败。>伏威逆拒,自出阵前挑战,(隋朝卫将军陈棱)棱部将射中其额,伏威怒,指之曰:"不 ... 汝,我终不拔箭。"遂驰之。棱部将走奔其阵,伏威因入棱阵,大呼冲击,所向披靡,获所射者,使其拔箭,然后斩之,携其首复入棱军奋击, ... 数十人。棱阵大溃,仅以身免。《旧唐书》> >除了打仗勇猛善于用计策杜伏威治军也很严厉。他曾挑选五千敢死士兵为精锐,杜伏威与这支部队同甘共苦每逢作战的时候就让这次军队出击。战后他会亲自检阅这些士兵的作战情况,如果有士兵后背中箭了就会被处死,这是因为士兵后背中箭说明在打仗的时候有临阵怯弱退后的表现。每次大战所缴获的财物杜伏威都分赏给部下,如果有将士战死就让他们的妻妾也殉葬。所以当时杜伏威的部下都愿意为其效力死战每次大战都冲锋向前不避生死。>伏威尝选敢死之士五千人,号为"上募",宠之甚厚,与同甘苦。有攻战,辄令上募击之,及战罢阅视,有中在背,便 ... 之,以其退而被击也。所获赀财,皆以赏军士,有战死者,以其妻妾殉葬,故人自为战,所向无敌。《旧唐书》> >唐朝武德四年杜伏威已经占据了江东和淮南广大地区(尽有江东、淮南之地,南接于岭,东至于海。),当时北方地区基本被唐朝平定,杜伏威审时度势决定向入唐朝为官。早在唐太宗 ... 围攻王世充的时候,杜伏威就派人主动向唐朝请降,唐高祖李渊得知后大喜派人册封杜伏威为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江淮以南安抚大使、上柱国,封吴王,并且赐姓李氏。这次杜伏威主动请求入朝就意味着他已经甘心臣服唐朝放弃割据一方的念头了,《旧唐书》记载杜伏威入朝后:“拜为太子太保,仍兼行台尚书令。留于京师,礼之甚厚,位在齐王元吉之上,以宠异之。”李渊不仅将他拜为太子太保还对其恩宠有加,杜伏威的地位当时甚至在李渊的儿子齐王李元吉之上。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杜伏威没有争夺天下之心不代表他的部下没有,在杜伏威入朝后他的好友辅公祏便夺取了兵权起兵反唐了。辅公祏只是一场闹剧罢了当时天下形势已成定局,唐朝很快就平定了辅公祏的叛乱。谁知辅公祏被唐朝抓获后反而诬陷杜伏威也参与了谋反,不过在此不久前杜伏威突然暴病而亡了。唐高祖李渊于是削去了杜伏威的官爵并籍没其家眷,后来唐太宗 ... 登基后杜伏威才得以被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此人出身贫寒,曾经落草为寇,后来投降唐朝被封为上柱国的更多相关文章

  1. 隋朝并非二世而亡,陏共有八位皇帝,有一位活得时间比 ... 长

    众所周知,秦朝和隋朝是历史上短命的大一统朝代,秦朝历秦始皇、秦二世,隋朝历隋文帝、隋炀帝,都只延续了两位君主,称之为「”二世而亡”。但是如果严格来说,秦朝和隋朝都不算是二世而亡,因为秦朝还有秦三世子婴,但子婴不称帝而称王,最后也是惨死项羽手中。至于隋朝,今天小编给读者们介绍「”隋三世”,从知名度上,隋三世没有秦三世高,但秦三世已经降为王,隋三世还是如假包换的皇帝,他就是隋恭帝杨侑。公元605年(大

  2. 唐朝中期发生的一场藩镇叛乱,比「 ”安史之乱”更加严重

    唐朝中期曾爆发过一场险些导致大唐亡国的叛乱事件,那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安史之乱”。不过,就在「”安史之乱”结束二十年后,另一场后果更严重的叛乱事件又险些终结了唐王朝的统治,历史上将这次叛乱称为「”奉天之难”。公元779年,唐代宗李豫驾崩,时年37岁的皇太子李适继承皇位,是为唐德宗。唐德宗出生于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当时唐朝正处于鼎盛阶段,可后来的「”安史之乱”却彻底改变了唐朝的命运。

  3. 太监也能「 ”儿孙满堂”?唐代宦官的婚姻与家庭

    大历七年,天下出奇的平静,向称繁复的《资治通鉴》也只记录了寥寥数百字,实属罕见。这年夏天,内常侍员外同正孙希严的夫人刘氏在长安来庭里的宅子里去世,她在家族中排行老八,时年三十八岁。熟悉唐代史料的人们都知道,内常侍是高级别的内侍,也就是宦官,一个宦官怎么会有老婆?

  4. 隋炀帝杨广与唐太宗 ... 的名声好坏之辨

    写在前面隋炀帝与唐太宗这两位相继出现的皇帝,两人的身世、经历、理想都有着惊人的相似,这可能因为两人有着割舍不断的血亲联系。隋炀帝杨广与唐太宗...的惊人相似。隋炀帝帝和唐太宗这对中国历史上相继出现的两个封建帝王,二者的出身、身世、经历以及个人喜好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谈二者的身后名之前有必要看看两人的相似之处:两人均出身望族,年少位高。

  5. 以儒为帅 以文制武 北宋一朝文武地位的转换

    中央集权政归皇宋宋代重文轻武,可谓老生常谈。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马背之上夺天下,取代了后周恭帝柴宗训自称皇帝。宋朝虽然建立,但是宋太祖赵匡胤却并不放心,他是军人出身,兵变起家,亲眼目睹了军人干政、武将乱权的局面。因此,一上台后,赵匡胤就开始考虑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保赵宋天下。这里的集权就是改变五代时期武人权重的不正常现象,收回分散于各股势力中的军权、财权、事权于己一身,维护皇权地位不动摇。

  6. 武则天的长女安定公主究竟是谁 ... 的?武则天自己的可能性最大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是个「”招黑体质”。这其中有极大一部分原因是,她从本该固守后院的女性,升级成父系社会的主导,扰乱了固有秩序,招致绝大多数维护男权体系之人的反对;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自身确实做出了许多让人跌破眼镜的事。比如,...亲生子女。武则天一共和高宗李治生了4子2女,长子李弘、次子李贤、再次李显、幼子李旦;长女安定公主,次女太平公主。被史书直指为武则天亲手所...(或授意)的

  7. 唐代宦官也有婚姻与家庭?其实他们一点也不简单

    大历七年,天下出奇的平静,向称繁复的《资治通鉴》也只记录了寥寥数百字,实属罕见。这年夏天,内常侍员外同正孙希严的夫人刘氏在长安来庭里的宅子里去世,她在家族中排行老八,时年三十八岁。熟悉唐代史料的人们都知道,内常侍是高级别的内侍,也就是宦官,一个宦官怎么会有老婆?

  8. "一些不被载入史书的野史秘闻"

    野史一般由民间个人根据所见所闻或依据神话传说等撰写的历史,也有一些是正史中不敢记载的,由民间进行补充,当然其真实性也有待考究。下面来讲一些比较有意思的野史。

  9. 东北一哥沈阳是如何崛起的?

    在富饶的东北大地上,在白山黑水之间,有着一大片具有独特地域性的城市群落。在这些东北兄弟城市之间,长期具有领袖地位的东北老大哥,当属沈阳无疑。这个东北一哥是如何走上东北c位的呢?图/浑河景色01、北疆军镇沈阳地处辽河平原与辽东山地的过渡地带,自古便是文明多元交汇之地。从蒙古高原上走下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部落,与东方白山黑水间捕鱼狩猎的渔猎部落,在浑河与棋盘山之间融合碰撞。

  10. 陈姓的人,一定要知道自己祖先的这些辉煌

    故事从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讲起。南朝最后一个王朝,是陈朝。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皇帝姓氏作为国号的王朝。

随机推荐

  1. 揭密12星座招小人的原因

    其实双鱼座最大的小人就是自己,他常常把一个好好的局面自己搞乱,或者做一个突兀的决定或冒很大的险,而他自己也完全不知道为什么,有时候就因此而连累了所有人。

  2. 为什么短跑运动员要下蹲起跑?

    在田径赛上我们常常看到,短跑运动员在起跑前先要蹲下来两脚一前一后,后脚用力蹬地,做预备姿势,目的只有一个—跑得更快。短跑运动员先蹲下来再起跑和弹簧压缩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所以运动员在起跑前先蹲好,听到发令枪声后再猛地起跑,肌肉会产生一股强大的爆发力,像弹簧一样,能使运动员以最快的速度冲出去。因此短跑运动员在起跑时采取下蹲姿式很必要。

  3. 46 偷犁牛

    46偷犁牛譬如一村,共偷犁牛,而共食之。译文:46偷牦牛有一个村庄上,村里的人一起偷了一头牦牛并一同把它宰...吃掉了。那些村人知道无可抵赖,只得承认把牛偷来吃了的事情。只有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恳切地发露忏悔,才能走上佛法的大道。

  4. 课本里面都会有的浪漫情诗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著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Morefrommysite她爱听的英文肉麻情话霸道英文爱情诗:我不能没有你英文小诗:Whereisyourheart心香何处小清新英文情诗:这份爱如此美好初恋美好英文诗:TheSubtleFeeling看着笑了后哭了的爱情箴言超拽语气的现代爱情诗Forlove!

  5. 诗人和奇异的表

    年轻的诗人向来不怀疑自己在这方面的才能。这只怀表不仅式样精美,更奇异的是:它能清楚地显示出星象的运行、大海的潮汛,还能準确地标明月份和日期。他很想买下这个“宝贝”,就开口问表的价钱。老人微笑了一下,只要求用这“宝贝”,换下青年手上的那只普普通通的表。老钟表匠故做惊奇,问他对这样珍异的怀表还有什么感到不满意。

  6. 真德秀人称“小朱子” 同时也是南宋著名的朱子学者,政治家、理学家

    是南宋著名的朱子学者,政治家、理学家,人称“小朱子”,深受敬重,在两宋“浦城七宰相”中最负盛名真德秀南宋庆元五年登进士第,官至户部尚书、参知政事,他为官清廉正直、爱国勤政,政绩颇为显著。浦城县仙阳镇所在地至今仍存真德秀故居“西山故里”。少年时宋慈受业于同邑吴稚门下,吴稚是朱熹的弟子。在任广东刑狱时,对当地违法官吏严加整饬,限期清理了数百件积案,使一百多名无辜受害者得还清白,受到百姓爱戴。

  7. 爱情, 要么各回各家, 要么你妈变我妈-感人的情话

    熊孩子,看我tm打死你三、我一直忘不了和你的曾经,或许那些会成为我永远藏在心底的秘密。

  8. 晋灵公为啥随意泄露国家机密?晋灵公因何而死

    晋国称霸的时候共建立五个军,到了晋襄公晚年五个军的统帅即辅佐晋文公的老臣大多都已逝去,于是晋襄公想搞一次大裁军,撤销了两个军,打算让狐射姑担任更高统帅,让赵盾辅佐他,可是大臣阳处父极力推荐赵盾,他说,赵盾贤德又有才干,任用贤能的人,国家才能得益。晋襄公听从了。这本是更高领导人之间的政治机密,但是若干年后,晋灵公却把阳处父的话透露给狐射姑,导致阳处父被...狐射姑逃亡。晋襄公去世,他的儿子尚在襁褓之

  9. 望子成龙的张居正,因为儿子科举而落得 ... 名

    但明代名相张居正,即使自己身居高位,依旧反对自己的孩子如其他官宦子弟一样不学无术、坐等恩荫,反而鼓励儿子参加科考,希望儿子通过真才实学入仕做官。然而,作为首辅的张居正依旧是一门心思教导子弟走科举考试的康庄大道,却未能从前任阁臣之子科举案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10. 我用的是日食眼镜,为什么我的眼睛会觉得好笑?

    俄勒冈州立大学昨天在观看历史性日食后,一些观测者报告说,他们的眼睛感觉很有趣,即使他们戴着经过认证的日食眼镜。相反,患有日光性视网膜病变的人有视觉症状。但如果你用正宗的、经过认证的日食眼镜来观看昨天的日食,而且眼镜的滤镜完好无损,那么你的眼睛就不会受到损害,吉奥维纳佐说,仍然,“如果你对眼睛的健康有任何担心的话,”你应该去看眼科医生,波多尔说:是关于生命科学的原始文章。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