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唐朝女性精神出轨成时尚

  唐代人要求的节妇的节,和后世还是不太一样的,只是对肉体的贞操看得比较重,至于精神上的出轨,好像还是一件风雅事。

  唐代妇女的贞操观念是比较淡薄的,不过这个淡薄,并不意味着没有,至少在官方的正史里头,还是非常强调的,因为关乎社会风气好坏的问题,典型总是要树的,像李世民登基后即在《即位大赦诏》中明确表示:“节义之夫,贞顺之妇,州府列上,旌表门闾。”可见唐朝立国之初,就要求地方官员每年都要将贞女烈妇的先进事迹上报。当然,和后世不同的是,这种彰表不仅仅局限于女性,对于节义的男子也一视同仁。

  再来看《新唐书·列女传》,文章一开头就写道:“唐兴,风化陶淬且数百年,而闻家令姓窈窕淑女,至临大难,守礼节,白刃不能移,与哲人烈士争不朽名,寒如霜雪,亦可贵矣。今采获尤显行者著之篇,以绪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之懿云。”

  在谈完了大道理之后,所数的第一个典型是一个叫做裴淑英的女子:

  李德武妻裴,字淑英,安邑公矩之女,以孝闻乡党。德武在隋,坐事徙岭南,时嫁方逾岁,矩表离婚。德武谓裴曰:“我方贬,无还理,君必俪他族,于此长决矣。”答曰:“夫,天也,可背乎?愿死无他。”欲割耳誓,保姆持不许。夫姻,岁时朔望裴致礼唯谨。居不御薰泽。读《列女传》,见述不更嫁者,谓人曰:“不践二廷,妇人之常,何异而载之书?”后十年,德武未还,矩决嫁之,断发不食,矩知不能夺,听之。德武更娶尔朱氏,遇赦还,中道闻其完节,乃遣后妻,为夫妇如初。

  这个故事应该是唐代比较极端的例子了。为了守节,裴淑英选择了用割耳自残的方式来表明心志,不过却在保姆的阻拦下没有成功。要是换到明代,十个保姆阻拦也没用,因为明代的烈女是真心想割的(这点,我在下本书中会谈到)。当然了,也有割成的,比如《太平广记》就记载,唐朝卫敬瑜的妻子年纪十六岁时丈夫就死了,她割掉耳朵立誓,决不改嫁。

  其实撰写《新唐书》的作者也有耳目未到的地方,比如《全唐诗》就收录了一个真正“白刃不能移”的女诗人程长文的诗篇。因为写得颇好,就全文摘录了(本人这样的做法可绝对不是为了赚稿费,而是爱敬女同胞的缘故,因为这本《性的历程》中,男人的话实在太多了,包括作者本人,在这里一起鄙视一下哈)。

  妾家本住鄱阳曲,一片贞心比孤竹。当年二八盛容仪,红笺草隶恰如飞。

  尽日闲窗刺绣坐,有时极浦采莲归。谁道居贫守都邑,幽闺寂寞无人识。

  海燕朝归衾枕寒,山花夜落阶墀湿。 *** 之男何所为,手持白刃向帘帏。

  一命任从刀下死,千金岂受暗中欺。我心匪石情难转,志夺秋霜意不移。

  血溅罗衣终不恨,疮黏锦袖亦何辞。县僚曾未知情绪,即便教人絷囹圄。

  朱唇滴沥独衔冤,玉箸阑干叹非所。十月寒更堪思人,一闻击柝一伤神。

  高髻不梳云已散,蛾眉罢扫月仍新。三尺严章难可越,百年心事向谁说。

  但看洗雪出圜扉,始信白圭无玷缺。 (《狱中书情上使君》)

  此女的生平事迹其实不详,不过,从诗篇的内容可知,年少二八之时是个容颜极美的女子,出嫁之后,可能是夫君外出不归,一直独守空闺,有一个好色的登徒子居然手持白刃闯入其家,程长文宁死不从,以至于血溅罗衣,但在她的拼死反抗下,这个登徒子没有得逞。可能在挣扎的时候,防卫过当使得登徒子受伤的缘故,她居然被抓进了官府。在监狱之中,悲愤难抑的程长文写了这样一首长诗托狱卒转交给长官。

  当然了,这种激烈的反抗的精神即便是现代,我们也还是提倡的,毕竟还是关乎妇女本人的个人意志。仅仅把着眼点放在守贞守节上,那是男人的自我臭美,不足为训。

  其实,唐代的烈女对贞节注重起来当是在中唐之后,这种注重和儒家大师韩愈等人提倡的复古潮流不无关系。由于藩镇割据,中央 *** 如何与藩镇争夺人民的向心力呢?首先是付诸武力解决,如宪宗的元和中兴,可惜昙花一现,之后只能依赖意识形态领域的高调宣传了,宣传那些忠臣孝子,比如韩愈对玄宗时期坚守睢阳的张巡的推崇。对男子要求尽忠尽孝,那么相应地,对女子的要求则是守贞守节了。

  我们这里不妨来看看韩孟诗派(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与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是韩愈、孟郊)的领军人物孟郊的代表作,就很有道学家的气息了。

  贞妇贵徇夫,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 (《烈女操》)

  一女事一夫,安可再移天。君听去鹤言,哀哀七丝弦。 (《去妇》)

  不过,唐代人要求的节妇的节,和后世还是不太一样的,只是对肉体的贞操看得比较重,至于精神上的出轨,好像还是一件风雅事。像唐诗里头,就有不少诗人和有夫之妇的酬唱文字,这样的例子我就不多举了。这里只和大家分享唐诗三百首里头比较出名的一首: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写下这首诗的是中唐诗人张籍,他是贞元十五年(799年)进士,后经韩愈推荐,得为国子博士等官职。许多当时的名士,都乐于与他同游。当他就任水部员外郎的时候,为当时割据淄青十二州的藩镇李师道所看重,欲笼络他进入自己的幕府,以扩充藩镇的实力。张籍对于朝廷一片忠心,对于藩镇割据无比的厌恶,在不愿去又不能明显表示拒绝的情况下,写出了这样一篇实为政治声明的诗作。

  然而这位唐代被虚拟出来的“节妇”,到了明清时代,就一点也不“节”了,因为一个真正的节妇,是连精神也不能出轨的。有位叫做瞿佑的诗人甚至很不着调将该诗改写成:“还君明珠恨君意,闭门自咎涕涟涟。”(《续还珠吟》)

  这种让人崩溃的观念的并不是瞿佑的故作高明之举,我们不妨来看看明清两代诗歌选本对此诗的评价:

  彼妇之节,不几岌岌乎? (唐汝询《唐诗解》)

  节妇之节危矣哉! (贺贻孙《水田居诗筏》)

  然玩辞意,恐失节妇之旨,故不录。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只是,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说,唐汝询、贺贻孙、沈德潜三个人都是老顽固、保守派、反动文人。因为我们如果拿我们今天的观点去看明清人的时代观念,正如他们拿他们那个时代的观念去看唐代,又有什么两样呢?

 

  毕竟世易时移,替古人担忧发愁反省诸如此类的事,我们大可不必掺和,不然读书读成一个道学出来,就太无趣了。

唐朝女性精神出轨成时尚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说韩愈不配当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人,怕是没读过他19岁的这16字神作

    对于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位置,不少人是不解的,毕竟排在其后的还有王安石、欧阳修和苏轼。

  2. 古人失态趣闻:韩愈因恐高吓哭,李白、辛弃疾因为醉酒失态

    失态是任何人都不希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词,一个人的时候失态也就算了,只有自己知道,如果在人前失态,那就是无法磨灭的黑历史了。如果这份失态再加上点儿明星效应,甚至可能永载史册,这个失态就太亏了。那么这帮将文人气节看得极重大佬们,究竟什么情况才失态,失态又是什么样的呢?第一种,因为恐高失态。恐高实际上也不是当事人能控制的。不过韩愈的恐高,当真给大家演绎了恐惧的极限。

  3. 潮汕人谁都不服,就服两个人,一个是韩愈,一个是文天祥

    众所周知,潮汕人爱抱团是出了名的,以至于形成了一个比较封闭的圈子,难以接受外来文化。不过,说来奇怪,谁都不服的潮汕人偏偏很佩服两个外来人。这两个人,分别是唐朝诗人韩愈和宋朝文学家文天祥。

  4. 配不上「 ”唐宋八大家”?曾巩:求求你们,别再把我当凑数的了

    唐宋八大家的名号,有人没有听过吗?我想肯定都听过。那请你一口气说出有哪八大家?这还不简单嘛,唐代有韩愈、柳宗元,宋代有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还有那个什么巩来着?大多数人在说唐宋八大家时,都会在曾巩这里打个绊,我上学的时候也因为曾巩挨过老师不少板子,没办法啊,曾巩的名气实在太低了!

  5. 每日一封信之---韩愈写给鳄鱼

    公元819年韩愈,字退之。

  6. 说一说中国历史传说中八仙的实力排行榜

    根据多分民间史料考证铁拐李幼年时天资聪慧而闻名于巴国,公元前316年巴国遭秦所灭,当时连年战乱,遭受国破家亡的李玄从此灰心丧气,看破红尘,离家出走,去华山学道访仙,晚年修道于石笋山。

  7. 孟郊的这首爱情诗,通篇犹如大白话,但却是最能体现出爱情的深情

    唐朝有很多的诗派,特别是到了中唐时期,很多的诗人有点抱团取暖的意思,所以也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流派,那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韩孟诗派”,这一派的诗人以韩愈和孟郊为首,他们讲究一个奇字,那就是把诗写得很奇特,可能会让人有些难以理解,这也正是「”韩孟诗派”,最为独特的一个地方。其实孟郊要比韩愈大,但是在名气上,则是要比韩愈小得多,两人相识之后,韩愈非常欣赏孟郊,于是极力地推荐他的诗文。这一点可谓是极为难得

  8. 书生无用!这两位天才诗人,都应怀才不遇郁郁而终,令人扼腕

    中国是个诗歌的国度,在古代,写诗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基本功,诗歌代表着他们的才华。

  9. 唐朝鼎盛时期,在首都长安城买一套房,到底需要多少钱?

    因为唐朝历史上的名人们,在长安城都没有房子,例如杜甫、白居易、韩愈等等。那么,当年长安城的房价到底有多贵呢?认真的说,长安城的房价达到了10多万钱,白居易积攒10年以上的工资,才勉强购买了一套房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安城损毁严重,唐朝时期的长安城,是隋朝统一之后,隋文帝命令工部尚书宇文凯重新设计和建筑的。在这一阶段,唐朝将大量的百姓迁移到了长安城。

  10. 贾岛印象——一生悬命于诗的孤苦文人

    就这样,骑着小毛驴跟韩愈的车队抢路,一连经过了两节车队。在经过第三节车队的时候,小毛驴大概是太过劳累的原因,走的步伐有点不稳,脚步一偏,撞上了韩愈的车队。韩愈手下一众官吏总算有理由把这个年轻人抓起来了,二话不说,就把年轻人从小毛驴背上拽了下来,拉到韩愈跟前。韩愈一看这个年轻人,衣着朴素,面貌虽然平常,但是却又几分清冷的气质。

随机推荐

  1. 塔林古镇简介

    塔林古镇简介  渡轮划破波罗的海水面,乘风破浪近四个钟头,从甲板向远处遥望,在天之涯,地平线上出现了一土墩,好似那全面寂静的声浪图表内直线上起了一微波。船慢慢移近,视界渐渐清晰,「孤城上与白云齐」,古镇塔林Tallinn,爱沙尼亚Estonia 的首府,宛然在目。古老的...

  2. 三元九运与玄空有何关系

    三元九运与玄空有何关系在风水玄空理论中,把540年称为一个大元,每180年为一个正元。每个正元又分为上、中、下三元。四绿星有何吉凶属性玄空理论把三元九运与玄空九星结合,一运甲子甲戌二十年,配合一白,叫一白运。二运甲申甲午二十年,配合二黑,叫二黑运……例如2004年后是八白土运,与土及中间性质有关的行业,如:建筑、中介等行业,将会兴盛。

  3. 探囊取物典故_探囊取物有什么成语典故

    探囊取物有什么成语典故:五代时期,北方后周人韩熙载到南唐去做官,朋友李谷为他饯行,韩熙载想带兵平定中原,李谷说他如果当上宰相一定带兵像手伸进口袋里一样夺取江南。梁斌《播火记》十二成语探囊取物的故事梗概探囊取物[tànnángqǔwù]生词本基本释义囊:口袋;探囊:向袋里摸取。成语故事《探囊取物》探囊取物:探囊取物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tànnángqǔwù,指伸手到口袋里拿东西。

  4. 【公元 前594年是什么年】公元 前594年是什么朝代

    公元前594是什么朝代?公元前594年是什么年:公元前594年是兔年(丁卯年)!公元前594年是公元前几世纪的什么时期:公元前594年属于公元前6世纪90年代!公元前594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哪件重要事情?

  5. 密约偷期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mìyuētōuqī【解释】指相爱的男女秘密相会。【出处】【例子】【相关】百度“密约偷期”

  6. 飞机简介 飞机是谁发明的?

    飞机简介 飞机是谁发明的?  飞机(aeroplane,airplane)是指具有一具或多具发动机的动力装置产生前进的推力或拉力,由机身的固定机翼产生升力,在大气层内飞行的重于空气的航空器。飞机是最常见的一种固定翼航空器。按照其使用的发动机类型又可被分为喷气飞机和螺旋桨...

  7. 感谢你为我遮风挡雨

    9、嘿,宝贝,感恩节到了,为了表示你对我的感恩之心,快点请我吃火鸡,还有别的好吃的,我要吃吃吃吃火鸡肉…

  8. 梦见汽车爆胎_周公解梦梦到汽车爆胎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汽车爆胎好不好

    梦见汽车爆胎是什么意思梦见汽车爆胎,今天出现在你面前的长辈,有教训人的倾向呢!病人梦见车爆胎,预示梦者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心态,不要太过悲观,病情很快就会得到好转的。职员梦见车爆胎,预示梦者将会受到别人的排挤,要小心的应对人际关系,做事不要过于冲动。梦见车辆爆胎是什么意思梦见车辆爆胎的吉凶:青年期甚劳苦,因勤奋求上进而在中年末,虽可很顺利成功并发展隆昌长久。

  9. 红薯怎么吃润肠减肥效果最佳

    因此,红薯煮熟后淋上少许初榨橄榄油,风味更佳,润肠效果也会更好,可以替代部分主食。红薯的5大保健功效1、减肥。常吃红薯有助于维持人体的正常叶酸水平,体内叶酸含量过低会增加得癌症的风险。红薯中高含量的膳食纤维有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和结肠直肠癌的作用。红薯富含钾、β-胡萝卜素、叶酸、维生素C和维生素B6,这5种成分均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10. 魏晋南北朝时的“禅让”:把戏做给天下人看

     魏晋南北朝时的“禅让”:把戏做给天下人看  南朝四代,宋齐梁陈,朝代更迭很有特点,不是刀光剑影杀出血路夺了人家的江山,而都是通过貌似温情脉脉的“禅让”来荣登宝座的。用现在的话说,特“和谐&rdquo...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