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伪艺疯狂兴于2005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似乎已进入了疯狂的巅峰期。观察西方艺术市场,目前产生的也是一时性的狂热现象,肯定会经历回落的过程,这个回落又必将影响到中国某些“当代艺术”的交易。目前中国的艺术市场的泡沫正在形成,泡沫一旦过去,许多经不起考验的伪艺术会露出它的真面目,价格也会随之大幅回落。但是如今某些“当代艺术”炒作行为,完全打破了这种格局。
伪艺疯狂
兴于2005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似乎已进入了疯狂的巅峰期。其中存在的价格泡沫、突如其来的价格增长是值得让我们警惕的。我们认为,目前当代某些油画价格大副上涨的基础是很脆弱的,目前的价格也未经过市场的充分检验,其定价系统尚未形成,大量入市的当代艺术作品必然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风险。
在西方已经过时的投机炒作行为,现又在国内艺术品市场出现。一些人不顾艺术的质量,一味投机炒作,使艺术收藏变成纯粹的商业投机行为。艺术在此不再是承载人类文明历史的载体,它已经变成了一种物质,这已和股票投机无甚两样。投机市场有暴涨,也终有挫跌的可能,这使得原本稳健的艺术收藏隐藏着巨大的投资危险性。艺术市场的“投机者”,正是价格“泡沫”的制造者,也是最期盼不断出现价格“巅峰”的群体,他们最在意的就是人们议论艺术市场中的“泡沫”行为。然而历史已经证明,艺术市场中的任何“投机行为”最终只有一个结果:“出局,且一无所有!”
观察西方艺术市场,目前产生的也是一时性的狂热现象,肯定会经历回落的过程,这个回落又必将影响到中国某些“当代艺术”的交易。目前中国的艺术市场的泡沫正在形成,泡沫一旦过去,许多经不起考验的伪艺术会露出它的真面目,价格也会随之大幅回落。艺术品的价格一涨再涨,为什么没有人会想到总有一天市场会变、会 ... 呢?泡沫一定会破的,时间将会决定胜败。我们的一些拍卖行、画廊以及某些画家在公共场合决不会认为泡沫会破掉而满怀信心。然而在私底下,他们却还是忧心忡忡,担心“ ... ”这一天的到来,并在这一天来临之前,不会停止捞取更大的利益。
当代艺术市场“ ... ”“泡沫”破灭的一定是当代艺术中失去“灵魂”而“丑态”纷呈的某些油画作品。笔者曾经说过:部分当代油画的价格暴涨,是西方某些投机者一手操盘策划的。多年以前,一些外国资本就和海外拍卖机构联手,利用展览和传媒宣传,通过拍卖场这个平台,制造价格引导,在事实上已经左右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方向,现在已严重波及到了国内拍卖市场,并把这些“艺术垃圾”再以高价位流到国内收藏者手中,大赚中国人的钱。如把作品在国外故意抬高至100万甚至200万美元的拍卖价格,同样作品拿到国内,即使以1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卖到收藏者手中,买家还以为赚到了大便宜,其实,真正获得高额的暴利的是炒作者。目前混乱不堪的艺术品市场,以及这些违反人性和良知的“丑态图像”当道,拿着“艺术”作挡箭牌,来掩盖一些污秽的、不堪入目令人作呕的东西。我们已经看到,有很多画家已经失去了艺术创造的标准,利用西方人的“误读”和东西方政治“时差”为自身获取利益,盲目追随市场“生产”作品,急功近利,使得原本健康的艺术品投资收藏失去了方向,也使得我们的后代无法从今天的艺术中受到正确的教益。让我们看看所谓的“当代艺术”界,追逐“丑态图像”、追逐“时尚另类”已成为创作的首要基础和最终目标,艺术语言的独立个性被“观念模式”的外表所取代。有些艺术家沉迷于玩弄符号、政治、血腥、愚昧、煽情等元素,有些是矫揉造作的媚俗,有些又是肤浅的“小把戏”。不期然间,这些“艺术创造者”也变成了艺术市场的“投机者”,他们的发迹,使得艺术的真理、信仰、良知与品格变得一钱不值。他们除了会欺世盗名和蒙骗社会之外,在艺术史上终究是垃圾废物。
对于收藏家而言,艺术收藏是他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对于艺术家而言,艺术创作是他的生命组成;对于艺术市场而言,价格的起伏升降则自有它的内在规律。但是如今某些“当代艺术”炒作行为,完全打破了这种格局。艺术收藏变成了艺术投机;画家变成了商品生产者;艺术市场变成了演戏般的炒作舞台。在一些画廊、拍卖行、策展人、媒体都围绕着利益高速运转下,整个艺术品市场好像在“玩命”似的!有了巨资炒作,拍卖行可以收买卖两头佣金;有了拍卖价格,画廊可高价位推荐给收藏者;画卖掉了有了钱,经营者可以出资宣传或直接控制专业媒体;作品出名了,那么画家就按已定的风格尽快“生产”吧—产业链就是这样形成的。癫狂的国外艺术市场的资金运作,使部分港台画商也不放弃这次投机机会,近几年也在北京开设了一批画廊。它们的经营场所面积规模不等,但却都拥有很大的仓库,并不断充实仓库的“物资”。过去是为四五十岁左右画家的作品甚至还有一部分“画家村”制造出的作品“建仓”,现在连二十刚出头尚不知未来艺术前程的美院毕业生的作品,也开始在批量“进仓”。这分明是在组合上市嘛!原本价格并不值几万的作品,在拍卖场上,却炒到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按拍卖惯例,高价位成交的作品都应当清楚其来路和去向。可是,我们没有人知道谁买了,更没人知道又是谁拿出来卖的。可以这么说:某些当代油画的拍卖成交价格是虚假的,宣传的学术成就是假的,卖是假的,买也是假的。然而最后真正的买单者,却是我们一些上当的不知真情跟风的买家。如果买进的是“生产”出来的伪艺术,那么我们的投资者们该怎样对待这些用金钱堆积的“垃圾”呢?
现在,许多人很少有时间去认真研究艺术作品,学习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去考虑“艺术家的独特风格和在艺术史的地位”等学术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收藏家必须调缓做出决定的步调,并对那些展品图录抱持一种怀疑态度,图录常常故意把“当代艺术”描写成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充分合一的情形,但归根到底仍然是一种营销策略。因为在今天,作品图录、艺术专业杂志,甚至公共传媒,已经被各个利益群体所控制利用,当然它们就成了利益群体的“喉舌”,一切皆为“利”来!
外国资本对中国某些“当代艺术”的资金运作和强大的媒体宣传,使原本对艺术就外行的大多数新兴的收藏者,以及艺术爱好者,甚至于某些文化精英们,给他们的艺术认知和选择来了次彻底的“洗脑”:使人们分不清艺术和伪艺术的区别,分不清平面设计、卡通动漫和艺术创造的区别,分不清小人游戏和艺术语言的区别……商业是唯利是图的,我们应该清醒我们的头脑。我们收藏家惟一能做的,就是学习和再学习、研究和再研究。我们应该懂得在艺术史的发展中,其实质是艺术语言本身的独立发展。再看看他们这些“丑态纷呈”的当代油画,如果丢弃了被西方或资本喜好的丑恶图像的内容,我们找得到一丁点的艺术语言组织和结构吗?毫无疑问,它们对艺术语言个性的拓展几乎是零!
中国的艺术收藏界,历来是有传统的,也是有智慧的。我们大多数收藏家都有自己的收藏标准,分得清艺术的“良”和“莠”,更不会盲目跟从外国投机者的指挥棒而跟风“吃进”这些与艺术无关的伪艺术和“当代艺术垃圾”。艺术不是普通的物质商品,它是历史的产物,也是一面历史的真实镜子。我们在认识揭穿伪艺术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真正艺术家的创造,只有他们才懂得创造的 ... 和挑战的意义,并能建立起风格独特的学术体系和担负起社会文化的情感职责。艺术只有具备了高尚的灵魂和思想创造的才情,才能记录历史文明和缔造未来,才能值得收藏家收藏和投资。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拥有因收藏而带来的文明传承和寻求美的 ... 。
没有灵魂的艺术,就不会有力量去传承人类文明的历史。品格就是艺术的灵魂。具有品格的艺术创造,才会有尊严和得到尊重。德国哲人康德曾说:“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受到深深震撼,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品格、良知和道义代表了人性中最崇高的情感,艺术创造的目的就是帮助人们去发现和追求品格、良知和道义。如果丢掉了艺术的灵魂,那么我们还有真正的艺术吗?
摘自:《艺术市场》2007年第9期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