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诚怒批“朱”门 一贯反对大吃大喝的陈诚听后立即生气地表示:“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啊!”朱家骅大为愤怒,认为陈诚是在含沙射影地攻击他喝酒,于是放出话来说:“在我头上拉屎,欺人太甚!”并扬言要去那里告陈诚。朱家骅的话又被传到陈诚那里,陈诚听后更加火冒三丈,并指名道姓地宣称:“他朱家骅读过的诗没有?‘朱门’是指姓朱的吗?他既出头认账,很好!我就是要说给他们那班人听的!”
一朝天子一朝臣,无论崇祯是否继续重用太监,都会杀魏忠贤 且不说是不是对晚期有现在很多人说的那么大贡献,就算是有,而且在登基后也愿意接受宦官势力,也是不能接受魏忠贤的。所以说崇祯杀魏忠贤是必然的,不光崇祯会杀,任何人当皇帝都会杀魏忠贤,因为他需要通过诛杀魏忠贤来肃清魏忠贤的宫内外势力,用自己更信任的人来掌握权力,让自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皇帝。
权力巅峰的暴怒真是可怕,明成祖朱棣为一己之私屠杀3000名宫女 据不完全统计,明成祖朱棣前前后后一共屠杀了三四千名宫女。据史料记载,明成祖朱棣一共对宫女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屠杀举动。听到这一音讯之后,明成祖朱棣甚为恼火,雷霆大发,贾吕和鱼氏惧祸,便吊颈自杀。这个信息无异于是一个晴天霹雳,朱棣极为震惊和恼怒,便决议冲洗后宫,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受牵连被诛杀的宫女将近有2800名,再加上永乐初年他所屠杀的100多名宫女,将近有3000名宫女死于明成祖朱棣的屠刀之下。
张献忠江口沉银是真事 关键“证据”银锭子比拳头还大 被称为“世界级的考古大发现”的四川眉山彭山区江口“沉银遗址”此前轰动一时,“江口沉银”传说得到证实。今年4月10日,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成功入选2017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图为,当天向公众展示的银锭比拳头还要大。关于张献忠江口沉银有一种说法:清兵入四川,张献忠见势不妙,决定放弃成都,率十万部众携历年所抢的金银财宝向川南突围。据了解,眉山当地已经启动彭山江口沉银博物馆建设工作,前期规划已经完成。
名臣杨廷和有谋杀明武宗嫌疑?细查御医纪录,破解明武宗死亡之谜 但是,在明武宗的领导下,这些乱象全被顺利清除。且让我们通过《明武宗实录》来看看这四五个月时间里武宗的病情变化,以还原这场死亡事件的背后真相。很多人从武宗的意外死亡过程来看,认为他是死于谋杀。但是,江彬毒害武宗的嫌疑,经不起推敲。再有,武宗去世时,江彬早已被调到了通州,并不在现场。所以,江彬作案的可能性不大。
上诉人吕楠与被上诉人朱志勇、张霞民间借贷纠纷一案 上诉人与被上诉人朱志勇、张霞民间借贷纠纷一案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告粤01民终1043号朱志勇、张霞:本院受理粤01民终1043号上诉人吕楠与被上诉人朱志勇、张霞民间借贷纠纷一案,因你们下落不明,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的规定,向你们公告送达民事判决书。一审案件受理费1300元,由被上诉人朱志勇、张霞共同负担;二审案件受理费2600元,由被上诉人朱志勇、张霞共同负担。
明朝开国武将蓝玉做错了什么?朱元璋为何定斩不赦 洪武二十六年,以谋反的罪名,将凉国公全家处死,长达14年,牵连而死者四五万人,史称“蓝玉党案”。明太祖的两面性格对于武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正因为感恩图报,明太祖对为他打天下的武将们才会厚待;也正因为敢于刑杀,朱元璋才会在恰当的时候惩治他们,将其置于死地。洪武二十五年四月,皇太子突然病逝,这时朱元璋已是65岁高龄。蓝玉案同胡惟庸案一样,都是朱元璋设计的一种手段,是先发制人,而不是后发制人
朱元璋派人砍下刘伯温的棺材头,露出六个字,吓得半死 于是,朱元璋便命人挖出刘伯温的棺材,并且不知道从哪里听说,将刘伯温的棺材砍下一半就能破此风水,打开刘伯温的棺材,众人就被吓了一跳,因为在刘伯温的棺材里面没有陪葬的石玉器,只有一本《大明律》,而且第一章就是:“开棺见尸者死”。刘伯温早就算到自己死后会有人打自己的注意,所以故意将这本书放进里面,这件事传到朱元璋耳中,朱元璋更是后怕了,命人厚葬刘伯温,并且将刘伯温的后代封了大官。
朱棣和朱标出生的时候,朱元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 朱元璋的太子就是这样。朱标闪闪发亮的光环,掩盖了朱元璋其他儿子的光芒,这其中,就有。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挑了一个最不适合出世的时间降临。相比起他的大哥朱标,朱棣无论是出生时间还是出生地点都糟透了。朱标出生时,朱元璋刚好打了胜仗,自然会认为朱标的出生是老天的赏赐,再加上这是他第一个儿子,欣喜之情难以名状。虽然最后朱元璋取得了龙湾之捷,解了应天的围,但是这也是在朱棣出生一个月之后的事了。
大明王朝最后的希望,若孙传庭多活十年,明朝可延续百年而不衰 若没有这些人,大明的江山岌岌可危,200年大业或许可能只是一纸空谈。由于时疫流行,粮草不足,兵员弹药缺少,朝廷催战,无奈草率出战,后兵败,在陕西潼关战死,马革裹尸,年约51岁。《明史》称"传庭死,而明亡矣"。而事实也证明,文官出生的孙传庭确实具有救世之才。说到这里,若论孙传庭生不逢时,其实也不为过。到时再入京勤王,也许大明的危机便可就此解除,再续命百年也犹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