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明王宠 小楷南华真经

[专家点评]明王宠小楷南华真经此册明王宠“小楷南华真经”纸本,每开尺寸长19.1、宽12.5厘米,荣宝斋藏。书后有梁启超、张謇跋。此册小楷字较小,字数很多,但写的一笔不苟,雅有书卷气,横画起笔尖露,略似文徵明,但比较含蓄,诚如梁启超跋中语:“吾常谓雅宜山人书有道气,远在文待诏上。兹卷渊懿静穆,稀世瓌宝也”。王宠字履仁,号雅宜居士,人称“王雅宜”。江苏长州人(常州)。工诗文书画,善行草书,尤精小楷。

[专家点评]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五彩云龙纹炉

[专家点评]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五彩云龙纹炉这件青花五彩云龙纹炉,高12.7厘米、口径20厘米、底径12厘米。侈口、鼓腹、圈足。腹部饰二龙相戏,二条红绿相间的彩龙在云海间腾跃,中间一火球。其绘画随意豪放,色彩较浓艳,应为康熙初期作品。

[专家点评] 近现代黄宾虹 山水小品

[专家点评]近现代黄宾虹山水小品黄宾虹先生曾说:“古人论画谓‘造化入画,画夺造化’,‘夺’字最难。造化天地自然也,有形影常人可见,取之较易;造化有神有韵,此中内美,常人不可见。画者能夺得其神韵,才是真画,徒取形影如案头置盆景,非真画也”。

[专家点评] 近现代吴昌硕 元盖寓庐诗稿(一)

全卷存诗一百廿四首,其门人跋“(此)缶师诗稿系壬午至甲申三年中所作”,“因检刻本细较(校)颇多未载,删改之处亦复不少,确是初稿,殊为名贵,幸宝藏之,勿为有力者攫去”。吴氏晚年作品朴茂雄强,篆书尤为人称道,而这件小行楷写的十分精到、稚致,超尘脱俗,全卷神定气足,是其中年时杰构。吴昌硕名俊卿,字仓硕,仓石、又号缶庐、大聋等。浙江安吉人,清末诸生,曾任一月安东令。诗书画印四绝之大师。

[专家点评] 明末 竹根松树罗汉

[专家点评]明末竹根松树罗汉这件竹根松树罗汉像采用圆雕技法刻制而成,高12.7厘米、底径16.1厘米。树下石座上,作者又采用圆雕技法,用一块竹根刻成一尊罗汉。宋元时增为十八位,后来又创五百罗汉。这件作品...于明代末期,虽然没有留下任何款识,但决非庸手所制,仅从罗汉面部表情来看,对人物就刻画的十分细致。作者抓住了罗汉的细部特征,结合环境因素进行精心勾画,使其神情具备,倍饶佳趣。

[专家点评] 明 黄花梨交椅

[专家点评]明黄花梨交椅一对明式家具交椅,高105厘米,长70厘米,宽厚63厘米。黄花梨木,做工精细,包浆自然明显。这对椅子保存完好,没有缺件,交结处铜皮包件黑浆较重,可见使用时间较长。栲栳圈由五节榫接而成。交椅因其两腿交叉,可以折叠,携带、存放十分方便,室内外都可以用。因此有人认为交椅是帝王贵族们的用具,是身份的象征。我国有“第一把交椅”的说法,暗指某人是最重要的角色。

[专家点评] 清 竹雕竹林七贤笔筒

[专家点评]清竹雕竹林七贤笔筒这只清代竹雕竹林七贤笔筒高17.3厘米、口径13.7厘米。作者采用高浮雕和透雕的技法,以通景的方式,刻有竹林七贤图。山前竹林深远,枝繁叶茂。“竹林七贤”指的是魏末晋初的七位文学家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他们在林中相会、饮酒赋诗,世称“竹林七贤”。整个画面情景交融,整体和局部均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专家点评] 战国 镂空凤纹铜镜

[专家点评]战国镂空凤纹铜镜战国镂空凤纹铜镜直径11厘米。镂空镜又称透雕镜、夹层透纹镜,由镜面和镜背两块铜片合贯而成。此镜以圆形小镜钮为中心,按十字将文饰分为四个单元。每个单元由一对头相对、身体弯曲、尾部向外翻卷的凤鸟组成。每两只凤鸟之间的中部和尾部又以卷云纹相连,使整个画面浑然一体、构图匀称。因为是镂雕,故立体感特别强烈,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此镜1985年出土于江陵酒店工地315号墓,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专家点评] 北魏 汉白玉佛像莲座

[专家点评]北魏汉白玉佛像莲座这尊北魏太和元年汉白玉佛像莲座为三瓣覆莲式,但各简化为倒盾形,正中突出一条竖棱。但是本佛像的无边廓锯齿状火焰纹背光,扁而宽的半球状肉髻和两掌相叠、掌心向上、左右手大拇指相对跷起的禅定印式,以及通肩右皱式袈裟,都留有犍陀罗的造像风格,是处于犍陀罗艺术向中国本土化造像艺术转化阶段的典型,因而这是北魏早期的一尊玉雕佛像珍品。

[专家点评] 清康熙 景德镇窑黄地紫绿彩小盘

[专家点评]清康熙景德镇窑黄地紫绿彩小盘清康熙黄地紫绿彩小盘高2.5、口径11、底径6.6厘米。通体黄、绿、紫三色组成,盘内饰一绿一紫二龙,龙身浅刻鳞纹,外一周花卉。盘外一周饰紫绿两龙,相互辉映,圈足双圈内紫色款竖排“大清康熙年制”。此盘胎釉结合致密,釉面光亮,细腻,色彩纯净,...规整。黄地紫绿彩是沿袭明万历时的品种。从康熙到宣统,成为清代延续不变的传统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