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

一面古镜

一面古镜有道禅师当初行脚时,路过一间卖茶的茶坊,因为口渴,就顺道进去想喝杯茶小憩一下,店主一看是位云水僧就热忱招呼,并且问道:‘禅师!辛苦了吧?喝茶吗?’只见有道禅师用平淡眼光看了一下茶架,点一下头,其他一句话也不说。自性者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故有道禅师未能认识如古镜之自性,难怪吃不到茶。第二次回答古镜未磨‘此去汉阳不远’;古镜已磨,‘黄鹤楼前鹦鹉洲’;即能认识自性当下即是,故有好茶吃也。

4 古镜未磨

4古镜未磨有道禅师当初行脚时,路过一间卖茶的茶坊,因为口渴,就顺道进去想喝杯茶小憩一下,店主一看是位云水僧就热忱招呼,并且问道:“禅师!辛苦了吧?喝茶吗?”古镜有否磨过,有道禅师说未磨黑如漆,已磨照天照地。此古镜喻我们自性,自性本自清净,本不生减,本自朗照,何能分别未磨已磨。第二次回答古镜未磨“此去汉阳不远”;古镜已磨,“黄鹤楼前鹦鹉洲”;即能认识自性当下即是,故有好茶吃也。

二十四禅图文之古镜茶坊

有道禅师当初行脚时,路过一间茶坊,因为口渴,就顺道进去,想喝杯茶小憩一下。只见有道禅师用平淡眼光看了一下店主,点了一下头。有道禅师很快答道:“黑如漆。”有道禅师回答道:“照天照地。”有道禅师愣了一下,心想:“我数十年参禅,现在连这个卖茶人都不如,惭愧!”三年后,有道禅师又出现在这家茶坊的门口。有道禅师顺口说道:“此去汉阳不远。”

必须明信因果方有道

必须明信因果方有道王啊梅谈到因果真可谓二日难尽,又可谓简即二字之,阿王诺布帕母说道因果之理,实乃三藏精华之处,但世人行者往往则不明其理,只知其表相,未了然于实行,如是则无道可收也。这些行人一方面执着于已懂得因果的道理,自认为便不再怕因果了。所以学佛第一要相信因果,懂得因果跟明信因果完全是两回事!出离是因明信因果之理后,而对六道此等如幻之梦境不再执着,产生厌离轮回之心,随即发心要出离此六道。

用己心去接师心,故事总汇

用己心去接师心,才能直通清净自性。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从这则公案可以看出禅师们对外境的观点,完全是返求自心,而不是滞留在事物的表象上面,现象的存在是片面的,其所以有分别,完全因为我们的起心动念。慧忠禅师的反诘,紫璘供奉无语可对。第二次回答古镜未磨“此去汉阳不远”;古镜已磨,“黄鹤楼前鹦鹉洲”;即能认识自性当下即是,故有好茶吃也。

育儿有道,随缘而安

儿子升初三,想给他找个好班。是的,没有好坏,只是遇缘和福报不同,一切交给佛菩萨。>从上幼儿园起,他的朋友就多。记得有次和爱人吵架,说到伤心处很是激动。儿子悄悄坐回到沙发上,看他最喜欢的《猫和老鼠》。>带儿子参加放生活动后,他对小动物更是爱护有加。知道这个消息后,儿子高兴地从床上蹦了起来。儿子自有他的因缘和福报。

唐文宗在位期间都做了些什么?有道而无才,一个皇帝却想要革命

唐文宗有道而无才,一个皇帝却想要革命,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新知小编一起看下去。这样的评价显示出唐文宗的生活是多么令人窒息。事实上,唐文宗并不是一个昏庸的皇帝。相反,他有信心成为明智的皇帝。李汉改称李昂后,即位为唐文宗。此外,唐文宗时期,他异常节俭,甚至能与汉文帝刘恒相比,刘恒被称为史上最小气的皇帝。在李逊的建议下,他们秘密毒死了王守成,并利用他消灭了剩下的太监。

古镜未磨——禅门公案(七)

有道禅师回答道:“照天照地。”三年后,有道禅师又出现在茶坊的门口。店主仍亲切的招呼道:“呵!三年不见,仍想请教那句老话,『古镜未磨时如何』?”古镜有否磨过,有道禅师说未磨黑如漆,已磨照天照地。此古镜喻我们自性,自性本自清净,本不生减,本自朗照,何能分别未磨已磨。自性者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故有道禅师未能认识如古镜之自性,难怪吃不到茶。

育儿有道 随缘而安

儿子升初三,想给他找个好班。是的,没有好坏,只是遇缘和福报不同,一切交给佛菩萨。记得有次和爱人吵架,说到伤心处很是激动。“妈妈,你bié(别)生气,mànmàn(慢慢)说”,看到儿子稚嫩的笔体,惭愧之情油然而生,刚才争吵声太大了。>带儿子参加放生活动后,他对小动物更是爱护有加。儿子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知道这个消息后,儿子高兴地从床上蹦了起来。>值得庆幸的是儿子已皈依佛门。儿子自有他的因缘和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