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金代 耀州窑月白釉刻花洗

[专家点评]金代耀州窑月白釉刻花洗金代耀州窑月白釉刻花洗(细部)金代耀州窑月白釉刻花洗(底部)金代耀州窑月白釉刻花洗(底足)这只洗生产自金代耀州窑,月白色釉,洗的底部刻有莲花纹。耀州窑位于陕西省铜川市的黄堡镇,唐宋时属耀州治,故名耀州窑。金以烧青瓷为主。金、元开始衰落。洗底部刻着一幅以荷叶和莲花为主题的图画。这只洗的刻花手法主要流行于北宋中期,北宋晚期到金代也有生产,但已经不是当时的主流装饰工艺。

[专家点评] 唐 鎏金壶门座银茶碾子

[专家点评]唐鎏金壶门座银茶碾子这件唐鎏金壶门座银茶碾子通高7.1厘米,长27.4厘米,槽深3.4厘米,辖板长20.7厘米,宽3厘米,重1.168千克。碾槽尖底,呈半月形,口沿平折,与槽座焊接。碾槽嵌于槽身内。前后座壁各镂有桃形孔二、壶门三,门间饰天马一对,相对腾空奔驰,并缀以云纹。座底周侧均饰对花图案。说明早在唐代,中国吃茶的习俗,是先将茶叶碾碎,然后冲水将茶末调成糊再喝。从而为古籍所载“吃茶”一词提供了佐证。

[专家点评] 明 紫檀束腰鼓腿彭牙方凳

[专家点评]明紫檀束腰鼓腿彭牙方凳此为有束腰家具常见形式之一,名曰“鼓腿彭牙”式。“鼓腿”是说腿向外鼓,“彭牙”是牙子向外彭出。足下端向内兜转,形成内翻马蹄。牙条与腿足相交处,常安角牙,加强连接。方凳用紫檀板作面,稍稍落堂安装。边抹背面无穿孔痕迹,说明自始即为硬屉。此凳57×57、高52厘米。

[专家点评] 北魏 石雕四足方砚

[专家点评]北魏石雕四足方砚这方北魏石雕四足方砚长、宽均是21.6厘米,高有9.1厘米,方形,具四足。砚面的正中是下凹的方形砚堂,四周是厚阔的联珠纹、莲瓣纹花边。花边中又设计了方形笔掭、耳杯形砚池,砚池左右两边有对称的饮水鸟兽,复有莲座笔插,总共是八样实用的东西,另雕饰骑兽、角抵、舞蹈、沐猴四组图案。如此尚嫌不足,在砚体四侧的立面上,有浮雕力士、云龙、朱雀、水禽等图案与正面相互呼应配合。

[专家点评] 宋 玉雕持荷童子

[专家点评]宋玉雕持荷童子这件宋玉雕持荷童子,青白玉质,略有浸蚀,圆雕,高7.8厘米。枝梗飘带作透雕。该童左手握于胸前,右手握莲梗,手腕戴镯。此玉童天真无邪,活泼可爱,与四川广汉地区出土的持荷玉童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南宋时期不可多得的精品。

[专家点评] 近现代关山月 新开发的公路

[专家点评]近现代关山月新开发的公路无庸置疑,新中国以后,国画确实有新变化、新气象,出现了一大批著名国画家,他们有的在以前即已成名,有的则是新中国以后成名的画家。关山月的“新开发的公路”便是成功的例子。关山月,1912年生,2000年7月逝世,广东阳江人。后得到岭南画派主要创始人高剑父先生的赏识,招其免费进入春睡画院,成为高氏入室弟子,并为其改名关山月。

[专家点评] 民国应均 行书手札

[专家点评]民国应均行书手札民国应均行书手札(细部)民国应均行书手札(细部)民国应均行书手札(细部)民国应均行书手札(细部)应均,浙江省永康县城郊应店邨人,生于清同治甲戌正月初七日,名万春,字敷华,一字仲华,号晓邨。杭战期间,永康城屡遭日寇轰炸,应均避乱永康舟山乡间,于1941年10月7日病逝,享年68岁。应均6岁进私塾,从小聪颖过人,十分好学。

[专家点评] 清乾隆 多色彩釉大瓶

[专家点评]清乾隆多色彩釉大瓶这件清乾隆多色彩釉大瓶高86.4厘米,口径27.4厘米,底径33厘米。敞口内敛,束颈,颈以下渐广,圆腹,圈足微外撇,颈部两侧贴金彩夔形双耳。底豆绿地紫彩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款。它集中施用了多种彩绘,同时还集中多种制瓷工艺技法,包括高温、低温釉色,釉上釉下彩绘,而且能准确地表现出来。

[专家点评] 战国 龙耳虎足方壶

[专家点评]战国龙耳虎足方壶这件战国龙耳虎足方壶通高79.2厘米,口径18.6~22.7厘米。腹径35~36.2厘米,盖冠高9.3厘米。盖冠顶外径26.4~33.1厘米,重26.5公斤。壶上有冠,中空,四壁镂出蟠虺纹。壶冠下沿四边各有兽首边4个,使壶冠不易脱落,侈口,弧颈,颈侧有双龙环耳,垂腹,长方形圈足,圈足下有双虎承托。该壶高大壮美,纹饰繁缛精细。其造型飘逸洒脱,动静结合,已成为楚系青铜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1978年出土于下寺1号墓。

[专家点评] 西汉 玉人面饰

[专家点评]西汉玉人面饰这件西汉玉人面饰采用优质新疆和阗青玉所制,由六件不同形状的玉片组成,总高20.6厘米,宽7.9厘米,厚约0.5厘米。面饰的上、中、下各部位均由二块同等器形和纹饰的玉片组成,对合为额头、面颊、腭部。双面均有纹饰,当为大型玉璧改制。腭部背面为卧蚕纹。整组六件均有花纹装饰。玉片器薄如刀,且薄厚均匀,体现西汉时期高超的切割开料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