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晁错上疏论农耕 文帝重视农业生产,采取了休兵养息的安民政策,使汉朝的农业生产得到很大的发展,国库也日渐丰盈。>>汉文帝十二年,晁错上疏对文帝说:英明的君主在位时,百姓不会受到饥饿、寒冷的折磨。重视农耕政策是由大臣晁错首先提出的。
第一节 贾谊上《治安策》 作为高祖的继承人汉文帝刘恒该如何使国家达到长治久安是刘恒日思夜想的问题。文帝便将贾谊召入朝廷为博士。因此,文帝提议让贾谊担任公卿职位。>>贾谊因为被贬而远离朝廷,情绪低沉,渡湘水时作了一篇《吊屈原赋》。在贾谊担任太傅期间,文帝还经常把国家大事拿来向贾谊咨询意见。在此情况下,贾谊多次上疏陈述自己的政见,最著名的就是《治安策》。又过了一年多,贾谊去世了,死时年仅三十三岁。
第五节 刘兴居兵败 ... 战吕雉,最后诛杀吕产,刘章令刘兴居好生敬慕。刘恒命灌婴领军八万五千,火速赶往,刘恒亲自前往督军,犒劳军士。汉军刚出长安,刘兴居即刻起兵,欲取荥阳。荥阳是通往长安的要地,刘兴居志向不小。>>身在太原的刘恒,得到刘兴居起兵造反的奏报,说他欲取荥阳。>>布告一下,叛军当即瓦解,刘兴居...身亡。像刘长这种暴力分子,全身充满...,绝不屑于干重复的事。汉朝规定,封国只有行政权,没有立法权,立法权归属朝廷。
第四节 晁错的救国之道 贾谊是刘恒的智囊,晁错是太子刘启的智囊。晁错的性格和学识预示了他今后的命运,他是政治上的强硬派,愿为理想牺牲自我。读到晁错,不禁想起雨果笔下的沙威。沙威是雨果虚构的人物,晁错的品行也近乎虚构。太子家令颍川人晁错上书文帝说:《兵法》说:‘有战无不胜的将军,没有战无不胜的民众。’由此来看,安定边境,保邦定国,关键在于良将的选择,因此一定要慎重行事。这是匈奴的优势。这是中原的军事优势。
第三节 文帝刘恒御匈奴 娄敬提出和亲之策起,不知道有多少人作为陪嫁品前往匈奴。>>在文帝期间,出现了一位报复心极重的陪嫁品——中行说。他这封简简单单的信,确实棘手,刘恒招朝臣商议对策。为了两国继续和好,文帝又把一位宗室的女儿翁主嫁给他做阏氏,并派宦官燕人中行说去辅佐翁主。中行说不想去匈奴,汉朝廷逼迫他去。中行说到匈奴以后,就归顺了单于,单于很宠信他。这就为汉匈失和埋下了隐患。>>当初,匈奴人非常喜欢汉朝的缯帛丝锦和食品。
第二节 冯唐谏用将之道 文帝正在担忧匈奴的入侵问题,于是又问冯唐说:“我不能任用廉颇和李牧,您是怎么知道的?”冯唐的批评,文帝欣然接受。当天就令冯唐持皇帝信节去赦免魏尚,重新任命他做云中郡守,并任命冯唐为车骑都尉。
第一节 陆贾劝南越称臣 公元前203年,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在岭南地区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陆贾第三问出炉。吕雉限制与南越贸易,南越王尉佗一怒之下自称为帝,与大汉分庭抗礼。>>汉文帝元年,文帝派遣陆贾出使南越,说服南越王赵佗与汉通好。在今浙江、福建一带称为东越,在今广东、广西一带叫南越。高帝十一年,刘邦封赵佗为南越王,并派陆贾出使南越。一年后,吕后去世,文帝继位,立刻命令撤军。
第三节 周亚夫军纪严明 周亚夫军营不让皇帝进入,刘恒的随同人员都怀疑周亚夫怨恨刘恒,欲造反报仇。>>此前,周亚夫曾在河内当郡守。三年后,周胜之爵位被削,刘恒顾念周勃之功,命周亚夫继承侯爵。刘恒派人持节前去告知周亚夫,说皇上过来犒军,周亚夫才命人打开军门。周亚夫迎见刘恒,只作揖,不跪拜,说:“穿甲戴盔,不便下跪,以军礼代替。”巡视周亚夫的军营后,刘恒才知道什么是将军,什么是军队,就像刘邦看了叔孙通的朝礼后,才知道皇位之尊贵。
第二节 敢言敢谏真君子 汉文帝即位后,提拔他做了中郎的官儿。袁盎敢言敢谏,素以刚烈著称。他的人生格言是:知其为小人又以小人矫之,则小人之谄益张;知其为君子而更以小人参之,则君子之功不立。下面我们来看敢言敢谏的袁盎几件小事吧:>>1.与狼共舞降身份。汉文帝于是嘲笑道:“平时看你敢谏敢言,怎么关键时刻胆子这么小啊!”>>自然又是张释之负责审理这起案子了。而此时朝中重臣见周勃身陷囹圄,生怕引火烧身,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替周勃说话。
第一节 十年仕途一朝升 >>虽然只是上了一小级,但毕竟这次没有等十年那么久。而他随后做的三件事却使得他的仕途从此青云直上。汉文帝一时好奇,于是询问上林尉禽兽数量情况。>>一天,太子和梁王一起入朝,走到司马门时,梁王和太子都没有下车。张释之虽然没有得到最佳称号,却成了最大获益者,由“宫车令”变成了“中郎将”。汉文帝马上转忧为喜,于是手一挥,张释之从郎中令马上升为廷尉,官位二品,位九卿之列,仅次于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