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_一举两得的故事

  成语 一举两得成语故事所属朝代: 晋代拼  音: yī jǔ liǎng dé出  处《晋书·束皙传》:“赐其十年炎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 解  释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典  故东汉初,被任命为建威大将军的耿弇率兵奔赴齐地,前...

成语典故_一饭千金的故事

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侯,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著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著肚子。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的,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

成语典故_按兵不动的故事

  按兵不动成语故事   【拼音】àn bīng bù dòng   【典故】偃然按兵不动。 《荀子·王制》赵简子按兵而不动。 《吕氏春秋·恃君览》   【释义】按:止住。使军队暂不行动。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时机不成熟的时候贸然行动是要付出代价的。   ...

成语典故_柳暗花明的故事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抒发了抗金爱国的情怀,一度得到孝宗的赏识,所以入朝当了军器少监。但朝中的投降派百般排挤他,不断上书皇帝,诬陷他终日赏花吟诗,不务正业,皇帝偏听偏信,结果陆游被弃。   陆游怀着满腔的愤怒,回到老家绍兴闲居。一天,陆游前往山西村...

成语典故_不遗余力的故事

  战国时,秦国起兵攻打赵国。赵国调集兵力迎战,结果秦军迫使赵国屈从求和。赵国决定派身份最高的使者郑朱去谈判。大臣虞卿不主张让郑朱去秦国。认为这样做,反而抬高了秦国,疏远了其他邻国。赵王没采纳这个意见,仍派郑朱前往,结果秦国更加猖狂。   秦国围困赵...

成语典故_一木难支的故事

  南北朝(刘)宋顺帝的时候,萧道成把持政权,杀害忠良,横行恣肆,大有篡夺王室的企图,当时大臣袁粲和刘东两人,秘密商量要杀死萧道成,但事机不密,被萧道成同党褚渊知道了,把秘密告诉萧道成,萧道成十分恼怒,立刻派部将戴僧静率领了很多人马去攻打袁粲,把城池团团围住了。这...

成语典故_怦然心动的故事

  夏夜的声响多么丰富,令我着迷却是蟋蟀的气息,在奇怪心的驱使之下我想捉一只蟋蟀来玩,可是我应该上哪找呢?就当我仰望天空思考的时候,一只蟋蟀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落在了我的桌上。   我伸出手缓缓朝向那只蟋蟀,它并没有注意到危险的来临,突然,我用手指紧紧的捏住...

成语典故_画龙点睛的故事

  在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叫张僧繇。一天,梁武帝要张僧繇在寺庙的墙上画四条金龙。张僧繇用三天的时间就画好了,并且画得非常像真龙。大家听说后,都去观看,发出阵阵赞叹声。可是,当人们走近一看,却发现每条龙都没有眼睛。张僧繇解释说:“如果我给龙加上眼睛,它们就会飞走...

成语典故_贪得无厌的故事

  【出处】贪婪无厌,忿类无期。《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解释】厌:满足。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人的贪婪   【相近词】得寸进尺、贪心不足   【相反词】一尘不染、知足常乐   【成语故事】春秋末年...

成语典故_天夺之魄的故事

  【典故】原叔必有大咎,天夺之魄矣。  《左传·宣公十五年》天夺其魄,死期将至。《晋书·温峤传》   【释义】魄:魂魄。天夺去了他的魂魄。比喻人离死不远。   【用法】作宾语;指临死   【相近词】天夺其魄   【成语故事】公元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