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_空中楼阁的故事

  【注音】kōng zhōng lóu gé   【典故】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  《史记·天官书》空中结楼殿,意表出云霞。  唐·宋之问《游法华寺》诗   【释义】悬在半空中的阁楼。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

成语典故_目瞪口呆的故事

  【注音】mù dèng kǒu dāi   【典故】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  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   【释义】目瞪:睁大眼睛直视;口呆:嘴里说不出话来。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吃惊的神态   【...

成语典故_信口开河的故事

  【注音】xìn kǒu kāi hé   【出处】你那里休聒,不当一个信口开合知。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   【解释】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指随口乱说   【结构】兼语式   【近义词】胡言乱语、胡说八道、...

成语典故_百无聊赖的故事

  【注音】bǎi wú liáo lài   【出处】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  汉·蔡琰《悲愤》诗   【解释】聊赖:依赖。精神上无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没意思。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空虚无聊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兴味索然...

成语典故_彼一时 此一时的故事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燕王哙把政权交给宰相子之,从而发生内乱,齐国趁机出兵燕国抢占土地。孟子极力主张出兵,要燕王给齐王称臣,从而推行仁政。但齐王却只看见燕国的土地与财富。孟子的学生充虞十分不满。孟子感慨地说:“彼一时,此一时也。”   【典故】彼...

成语典故_精明强干的故事

  【注音】jīng míng qiáng gàn   【出处】弁通学术,吏事精明,承延龄后,平赋缓役,略烦苛,人赖其宽。  《新唐书·苏弁传》   【释义】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办事能力强   【结构】联合式   【...

成语典故_骇人听闻的故事

  【注音】hài rén tīng wén   【出处】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   【解释】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用法...

成语典故_成语里茍延残喘是什么意思以及它的用法

  有一天,东郭先生突然想到北方的中山国去找个官做做,于是他收拾行装后便骑驴上路了。东郭先生骑着驴,走着走着,不知怎么就迷了路。他看见前面尘土飞扬,又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心里感到很害怕。   突然,一只狼跑到他面前,伸著脖子哀求道:“先生不是很愿意帮助有困难的...

成语典故_望尘莫及的故事 成语望尘莫及的由来

  南朝时期,宋国有个叫吴庆之的人,很有才学。当时的扬州太守王义恭对吴庆之特别赏识,便请他出来担任类似秘书的幕僚工作。王义恭在办公务时遇到什么问题,都向吴庆之请教之后才做决定。后来王义恭因公事被皇帝杀害,吴庆之觉得很惭愧,认为是自己的才能不足,辅佐不力,才导致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