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_解读:古人重信重义 四个一诺千金的历史故事

下面是古代的4个一诺千金的故事,惊呆现代人。 诚信感动强盗 得以保全性命 汉朝时代,世道混乱,刘平扶著母亲逃难。一天,他出去找食物,却不幸遇上一班饥饿的强盗,强盗抓住他,商量着要把他煮熟吃了。 刘平向强盗们叩著头说:「我今日出来,是为母亲找些野菜吃的,希望你...

成语典故_后羿射日:中国古代的神箭手的传奇故事之一

射箭在中国古代,不仅是一种礼仪与体育运动,更是一种重要的征战、生存技巧。在当时的古战场上,射手精准的一箭很可能出其不意,克敌制胜。也因此,中国大地上流传着很多关于神箭手的故事。 后羿射日 传说中后羿是尧时候的人,神话说,尧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

成语典故_指桑骂槐是什么意思?指桑骂槐的故事典故介绍

  【注音】zhǐ sāng mà huái   《指桑骂槐》选自《三十六计》   用计战例   指桑骂槐,表面上是指甲骂乙、指东骂西,但作为军事上的计策,其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 齐相管仲为了降服鲁国和宋国,就是运用此计。他先攻下弱小的遂国...

成语典故_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典故 人心不足蛇吞象意思

  人心不足蛇吞象是什么意思   比喻人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出自】《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战国楚·屈原《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相传宋仁宗年间,有个叫王妄的人,靠打柴禾及编草鞋为生。他的母亲年事已高...

成语典故_得陇望蜀的典故主人公是谁?得陇望蜀的意思

  [释义] 陇:古代地名;相当于今甘肃东部;蜀:古代地名;相当于四川中西部。得到了陇地后;又希望取得蜀地。比喻得到了这个;还想要那个;贪心不足。 刘秀称帝不久,赤眉军与更始政权发生火并。建武三年(公元27年),刘秀击败、招降了赤眉军,又展开了统一关东地区的征...

成语典故_夺席谈经的意思典故简介 夺席谈经的主人公是谁

  自从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公孙弘等人的建议,立儒学为官学之后,对儒学的研究就被称为经学,意为研究经典之学。当时儒学经典主要有五部:《诗》、《书》、《礼》、《易》、《春秋》,也就是我国最初的五经,除此之外,还有《论语》、《孝经》等书也是儒生必读之书。这些经典语意古奥...

成语典故_“东山再起”的主人公谢安:不想为官的千古名相

“东山再起”是用来形容牛人的,因为这个典故中的主人公就是一个牛人:谢安! 谢安能文能武,生活过得小资、风流,但指挥起战争来,却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他导演的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小资谢安 大家求着谢安出来当官 与现在的公务员热相...

成语典故_借刀杀人的故事典故简介 借刀杀人的主人公是谁

  拼音】jiè dāo shā rén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孔明病故,魏延在军中做了一个头上生角的梦就认为自己可以称王的预兆,就对孔明的安排不满,与马岱起兵攻打杨仪,杨仪看了孔明的锦囊妙计,就叫魏延叫“谁敢杀我”,魏延高呼,马岱在后杀死魏延,这是孔明生前...

成语典故_先发制人的故事 成语先发制人的主人公是谁?

  【拼音】先发制人xiānfāzhìrén   【释义】发:开始行动;制:控制,制服。原指丢动手的牌主动地位,可以控制对方。后也泛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近义词】先声夺人、先...

成语典故_拔山扛鼎的主人公是谁?拔山扛鼎的故事

  【拼音】bá shān gāng dǐng   【成语故事】秦朝末年,项羽少年时不喜欢读书写字,叔父项梁改教他击剑,他想学抵敌万人的本事,项梁教他兵法,他不肯认真鉆研,但力气很大,能举起几百斤重的鼎。同刘邦争天下8年,最后被迫在垓下乌江边自刎,感慨自己“力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