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作气 一鼓作气 《左传。庄公十年》 春秋时代,有一次齐国出兵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有一个鲁国人曹刿(ㄍㄨㄟˋ)请求进见。有人对曹刿说:「国家大事,有在位的大官负责,要你多管闲事干什么?」曹刿说:「那些大官们都没有见识,遇到重大事件,不会有好办法的。」于是他毅然进见。 ...
一鸣惊人 一鸣惊人 《韩非子。喻老》 春秋时楚庄王虽然已经即位三年,但是却看不到他积极处理国事,因此大臣们都非常担忧。有一天右司马打了个比方对庄王说:「有一只大鸟,栖息在南面的山丘上,三年之中,不但没有拍动翅膀,甚至不飞也不叫,静得连一点声音都没有,这是什么鸟啊?」楚庄王说:...
一钱不值(一文不值、不值一钱) 一钱不值(一文不值、不值一钱)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西汉时的一位将官名叫灌夫,性格刚直,交游广阔,但对贵族常表现出不屑的态度,时常与人起冲突。有一回,在丞相田蚡娶妻的喜宴上,酒酣耳热之际,灌夫向田蚡敬酒。由于两人过去有嫌隙,田蚡断然拒绝,引起灌夫十分不悦,转而...
一箭双雕 一箭双雕 《北史。长孙道生列传》 「雕」是一种大型而凶猛的鸟,原也作「雕」,鸟旁,隹旁,意思相通。 「一箭双雕」是说只用了一支箭,却同时射中两只雕。长孙晟是南北朝后周时的人,生性聪敏,擅长军事和射箭。长孙晟有次出使到突厥,突厥王摄图很欣赏他的技艺,常常和他一起出去...
一窍不通 一窍不通 《吕氏春秋。贵直论。过理》 商朝末年,纣王沉溺酒色,设酒池肉林,不理朝政,杀害许多直言进谏的忠臣,导致国势危在旦夕。纣王的叔父比干,是当时的贤人,他看到纣王如此荒淫无道,十分痛心,便劝谏他力图振作,远离酒色,造福天下百姓。纣王不听,反而以贤人的心七窍皆通的...
酒池肉林的典故 酒池肉林的典故 《史记。殷本纪》记载,殷纣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他「大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据说,酒池之大,可供三千人牛饮。商纣王与众妃子饮酒作乐,听的是靡...
沉鱼落雁 沉鱼落雁 一般来说,大都认为「沉鱼落雁」是出自《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糜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毛嫱是越王的嬖妾,与西施齐名;丽姬又称骊姬,为晋国之宠嫔。李商隐的诗作〈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曾描述丽姬...
江郎才尽 江郎才尽 《南史。江淹列传》 南朝梁大诗人江淹虽然从小家境贫寒,却极为好学,年少时就能写出很好的诗和文章,在文坛上享有盛名,大家都称他为「江郎」。但到了晚年的时候,江淹在文学上的表现大不如前,文笔变得平淡乏味,毫无特色。 传说在他辞退宣城郡守后,有一夜在冶亭独睡时...
毛遂自荐的历史典故 毛遂自荐的历史典故 《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 毛遂是战国时代的人,在赵国公子平原君家做食客。 赵惠文王九年,秦国侵略赵国,大军已经把赵国的都城邯郸围住,情势十分危急。赵王就派平原君到楚国去谈判合从(亦称合纵,是联合抗秦的意思。)请楚王派兵救赵。 ...
毛皮之附 毛皮之附 《左传》 春秋时代,晋国公子夷吾因为在国内受到了迫害,就求助于秦国,并且答应秦国,等到他当上国君的时候,一定会割让五座城镇来当作酬谢。后来,夷吾真的当上了晋国的国君,成了晋惠公,但他却没有实践这个当初的诺言。不久,晋国闹饥荒,晋惠公和秦国商议买粮,秦国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