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环 杜环,京兆万年人,史学家杜佑族侄,他是唐代第一位到中东地区的旅行家,写下了我国最早的一部中东游记《经行记》。十年,高仙芝率三万军队迎击大食军,深入七百余里,在恒逻斯城与大食军队交战,唐军大败,杜环被俘,由此他随大食军队西去,在中东地区生活了十年。回国后,杜环著《经行记》一书,记载了他留居大食期间游历各地以及回国途中在印度洋沿岸的见闻。杜环是一位卓越的旅行家,他的历史功绩应当载入史册。
鉴真 时已55岁的鉴真,同思托等人先后6次东渡日本,前5次均未成功,鉴真于第五次东渡中失明。天宝十二载十一月十六日,鉴真同普照、法进、昙静、思托、义静、法载等24人,第六次东渡日本,历时1个多月,于十二月二十日抵达日本阿多郡秋妻屋浦,由延庆师引入太宰府。鉴真除弘扬戒律外,还将中国的建筑、雕塑、医药等介绍到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圆仁 圆仁,日本天台宗僧人。延历寺第三世座主。15岁,入比睿山师事最澄。10余年间笃修苦行。838年入唐求法,值唐武宗灭佛,携佛教典籍559卷归国。于比睿山弘密教及天台教法,鉴真倡净土法门。卒后,追谥为慈觉大师。其撰述《入唐求法巡礼记》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另著有《金刚顶经疏》、《苏悉地经略疏》、《显扬大戒论》等。
李珣 李珣,唐朝诗人。字德润,梓州人。据《茅亭客话》载:其先世为波斯人。其妹为王衍昭仪。珣是五代前蜀秀才,事蜀主王衍,国亡不复仕。李珣有诗名,“所吟诗句,往往动人”,多感慨之音。他的词,圆仁《花间集》收录37首,《全唐诗》收录54首。词风清新俊雅,朴素中见明丽,颇似韦庄词风。《历代词人考略》说他“以清疏之笔,下开北宋人体格”。
卢布鲁克 卢布鲁克,,圣方济各会士。1253年,奉路易九世之命前往蒙古人处传教,并了解有无可能拉拢蒙古统治者,作为西欧各国发动的十字军东侵的同盟者参战。卢布鲁克从地中海东岸阿克拉城出发,渡过黑海,于同年秋到达伏尔加河畔,谒见拔都汗。拔都认为自己无权准许他在蒙古人中传教,蕃坊便派他去见蒙古大汗蒙哥。12月,卢布鲁克到达和林南汪吉河蒙哥冬季营地。1254年1月觐见蒙哥。7月带着蒙哥致路易九世的国书西归,于1255年回到地中海东岸。
爱薛 爱薛,仕于中国元代的基督教徒。爱薛继承家学,通晓西域多种语言,擅长星历、医药之术,代父...,入侍贵由汗及唆鲁禾帖尼母子,深为蒙哥所亲信。忽必烈即汗位,爱薛仍当侍从,建议设西域星历、医药的官署。爱薛从基督教徒的立场出发,谏止忽必烈大作佛事。爱薛备尝艰险,历时两年返回大都。二十四年,爱薛被任为秘书监卿,掌历代图籍和阴阳禁书。
孟特戈维诺 孟特戈维诺,,基督教圣方济各会士,罗马教廷派驻中国元朝的第一任大主教。生于意大利南部萨勒诺。1280年前后,在亚美尼亚和波斯传教,1289年教皇以孟特戈维诺等为使臣,携带致蒙古诸汗信件,前往东方传教。1307年,教皇克利门特五世任命他为大都大主教,并遣教士7人来元相助,其中仅热拉多、帕烈格里诺、安德烈3人到达大都。孟特戈维诺以及帕烈格里诺、安德烈写给本国教友的信件现存,是研究元代中西关系史的重要史料。
马黎诺里 教皇本笃十二世优厚款待元使者,并派遣马黎诺里等率领庞大使团出使元朝和蒙古诸汗国。同年底,马黎诺里一行从阿维尼翁启程,会齐元朝来使,于至正二年七月抵达上都,孟特戈维诺谒见元顺帝,进呈教皇复信并献骏马一匹。马黎诺里使团32人留居大都约3年,后坚请归国,获准乘驿至泉州,由海道西还,1353年返抵阿维尼翁。次年,马黎诺里受德皇卡尔四世之召至布拉格,负责改修波希米亚编年史,便将他奉使东方的回忆插叙入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