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督师、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

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攻占北京,弘光政权建立后,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时称“史阁部”。史可法遂至扬州,继续抵抗清兵。史可法的部下在这种情形下,仍率余部继续鏖战,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复多尔衮书史可法大明国督师、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顿首谨启大清国摄政王殿下:南中向接好音,法随遣使问讯吴大将军,未敢遽通左右,非委隆谊于草莽也,诚以大夫无私交,《春秋》之义。

三朝元老、太保毛公-毛纪

毛纪等人坚决反对,纷纷上书劝阻。杨廷和、毛纪切谏无效。毛纪受命留守京师,责任重大。世宗即位后,叙定策立之功,加毛纪伯爵,毛纪辞免。毛纪、杨廷和主张追尊世宗亲生父母,但称号前必须冠以“本生”二字,以区别于孝宗,神主不入奉先殿。世宗大发雷霆,全部关进锦衣卫,次日逐个廷杖,当场打死16人。毛纪墓毛纪致仕后,安享田园之乐。赠太保,谥文简。

李建泰

此时,建泰以家乡被李自成所破,锐意一雪前耻为由领兵。思宗赐与建泰兵部尚书一职及尚方剑,便宜从事。二月,形势急转直下,李建泰派人上奏说:“贼势大,不可敌矣。愿奉皇太子南去。”至保定时,李自成军逼近,明军不敢前进,李建泰已病,中军郭中杰有见及此,向李自成投降。建泰自刎不成,被李自成之将刘方亮所捕。顺治六年姜于大同起事,建泰响应。

明代广西唯一的兄弟尚书----蒋、蒋冕

明朝中叶,有一对亲兄弟,登同一榜进士,后来又相继成为尚书。这就是广西桂林市全州县蒋、蒋冕。在这样的朝廷里,蒋、蒋冕兄弟却是比较正直的封建官吏,其中蒋冕被史书称为"理学名臣"、"有古大臣风"。蒋冕的哥哥是蒋升还是蒋,史书上数百年来有两种说法。蒋贯就是蒋冕的曾祖。蒋则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二,娶杨氏,继娶于氏,生子履端、履长、履坦。按理说,哥哥名甚应以弟蒋冕的《先世谱系记》为准。

明朝最后一任内阁首辅-魏藻德

明朝最后一任内阁首辅.顺天通州人,字师令,号清躬。大学士魏藻德仅仅拿出百金,已被批准退休的内阁首辅陈演则专程入宫表白自己在任期间如何清白廉洁。明朝帝系表几天后李自成在北京称帝,魏藻德原想投靠李自成,谋求一官半职。5日5夜的酷刑之后,魏藻德脑裂而死,其子也被砍杀。

四朝元老、太子太傅-蒋冕

首辅杨廷和被解职后,蒋冕升任首辅,即宰相中职权最高的),加太子太傅,是明宪宗、孝宗、武宗、世宗的四朝元老,为人刚直不阿。在"大礼议"问题上反对世宗尊崇其生父,招致世宗不满,于当年五月告老还乡,嘉靖七年,因世宗追究"大礼议"之事,被剥夺职衔。

荣禄大夫少保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知制诰国史总裁-黄淮

十六日,授八任诰命晋黄淮为荣禄大夫少保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初夏,黄淮病势严重,虽经太医调治,沉痼仍然难愈。帝准黄采于翰林院进其书学。有“赐大学士黄淮”端砚;且谕以“明年朕生日,卿其复来。”十月,游乐清雁荡,龙鼻洞岩刻有:“荣禄大夫少保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永嘉黄淮宣德癸丑冬游。”官至“荣禄大夫少保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知制诰国史总裁”。享年八十三岁,谥文简,赠太保。

蒋德

那时正当魏党权势显赫,蒋德因不愿依附魏忠贤,即与文震孟同时遭排斥,直到罢官。蒋德提出了不少匡正时弊的建议,如制止占取民田,鼓励垦荒,巩固统治,防止天变,莫如拯百姓。蒋德拯百姓的慷慨陈词,陈明利害关系、恳求皇帝开恩施行上。蒋德以事实作根据,指出蓟督半载更五人,事将益废弛。当他回到家乡,病情已经恶化了,至九月,唐王朱聿键败,蒋德涕沾不食,以示尽忠尽节,遂以是月卒于家中。蒋德博学强识几乎到惊人的程度。

太子少保南京吏部尚书-梁储

梁储在此期间受到重用,从而不断升迁。正德初年,梁储晋升为吏部尚书,参与编撰《孝宗实录》。据朱万章《岭南书家各呈风流》载,梁储传世书迹有两件。兵部尚书彭泽讨贼有功,却反得罪。1521年明世宗即位,彭泽担任兵部尚书,整肃部务。梁储便被降职为右侍郎。“瑾憾不已,传旨改南京吏部。”直到刘瑾被诛灭后,梁储才被武宗召回京,官复吏部尚书原职,并且加封为文渊阁大学士。

明朝首席内阁大学士

本人不是学者,不是专家,只是因为还没有看到一本系统全面介绍明朝首辅的文章,所以一时兴起,收集整理这些东西。明孝陵碑明朝首辅是指首席内阁大学士,名义上相当于宰相之职,但无宰相之权。第一部分:内阁初期1、洪武三十五年八月进,十一月降。1418年-1424年第二部分:内阁制度完善时期>5、永乐二十二年八月进,正统九年三月卒。1535年-1538年第三部分内阁鼎盛时期>37、嘉靖十七年十二月进,十八年五月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