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师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杨廷和

瑾诛后,拜华盖殿大学士,总朝政。除去中间居忧三年,杨廷和身仕两朝,前后担任宰辅十四年,其中首辅九年。正德、嘉靖之际,杨廷和的改革就是其中著名的一次。武宗失德,杨廷和多次上疏规谏,俱不听。杨廷和为官清正,绝不与之为伍。“安危俄顷”之际,杨廷和临危不乱,指挥若定,粉碎了这场一触即发的叛乱阴谋。

南京明孝陵博物馆开馆展出朱元璋龙椅

人们在明孝陵博物馆新馆内参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的“宝座”人们在明孝陵博物馆新馆内参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的“宝座”人们在新馆内参观明孝陵地面建筑模型人们在新馆内参观明孝陵地面建筑模型人们在新馆内参观明孝陵出土的琉璃建筑构件等文物人们在明孝陵博物馆新馆内的大型漆画前参观人们在明孝陵博物馆新馆内的模拟地宫入口处参观人们在明孝陵博物馆新馆内参观2月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南京明孝陵博物馆新馆对外开放。

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张四知

张四知,出生于费县城南关儒林巷,明朝天启二年中进士,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升检讨,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衔,是费县有史以来官职最高人物,人称“张阁老”。新娘感他诚善,转意不再另嫁,次年生一儿子,起名张四知。崇祯十一年五月入阁,升为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正国级别。崇祯皇帝已无回天之力,张四知等阁老宰相也无补天之术。

少师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李东阳

历任弘治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生平幼习书法,4岁能写径尺大字,代宗曾召试,喜而抱至膝上,赐果钞。弘治八年,直文渊阁参预机务,累迁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为朝廷重臣。李东阳的诗作以拟古乐府较著名,咏怀史实、抒己感慨,或指斥暴君虐政,或同情人民疾苦。李东阳为官50年,史称其"坐拥图书消暇日",故著作颇多。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简介>明太祖朱元璋,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这一方针是开国功臣朱升提出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祖居泗州盱眙。于是,他们就把幼小的朱元璋送到附近的皇觉寺,并让朱元璋拜寺里的老和尚高彬为师。日后,徐达、汤和、周德兴等人为建立明朝南征北战,立下了功勋,成为开国元老。这时,为了活命,朱元璋与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各自逃生。这些都反映了朱元璋不甘于受压迫的性格。这时朱元璋年仅17岁。

四朝大学士-少师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徐溥

成化二十三年任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参与机要政务,弘治五年,徐为宰相,曾三主会试,其得行均受人们称颂。因徐入阁为相12年,颇有政声,故人们尊敬的称他为“徐阁老”。徐于弘治十二年九月十一日病卒于家中,享年72岁。皇上闻讣,辍朝一日,赐棺木米布。徐溥储豆明代学者徐溥在求学期间,为了不断检点自己的言行,便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徐溥就凭着这样的持久约束,不断修炼自我,完善品行道德,终于成为一代名臣。

刘宇亮

刘宇亮,绵竹人。宇亮短小精悍,善击剑。时大清兵深入,帝忧甚,宇亮自请督察军情。帝喜,即革总督卢象升任,命宇亮往代。乃留象升,而宇亮仍往督察,各镇勤王兵皆属焉。宇亮大怒,传令箭:亟纳师,否则军法从事。宇亮乃驰疏劾之,有旨逮治。帝自是疑宇亮不任事,徒扰民矣。国观方冀为首辅,与嗣昌谋倾宇亮,遽拟旨军前斩光祚。佥谓宇亮玩弄国宪,大不敬。宇亮竟以此去位,而国观代为首辅矣。已而定失事者五案,宇亮终免议。

少师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刘吉

其时曹御史及欧阳旦等一批人,不断弹劾他,但刘吉的官却越做越大,人们奈他不得,这说明了明朝的吏治已经糟透了。至于下面的六部尚书,每日也是坐在衙门里喝茶聊天,啥事也不干,所以当时人们说内阁三成员是“纸糊三阁老”,说六部尚书是“泥塑六尚书”。河北省《博野县志》第472页载:“明刘太师刘吉墓,在今程委镇张家庄村西”。

孔贞远

孔贞运,字开仲,号玉横,一说是句容人,一说是安徽建德人。孔闻敕次子,孔子六十三代孙。朝臣多按魏的意图行事,贞运不畏权势,不与魏往来。崇祯末年,贞运忧劳成疾,辞官归里。明亡,贞运不胜哀恸,不久病故,终年71岁。孔贞运在任南京礼部侍郎时,为正民风,禁游女,毁淫祠,使南都靡丽之风为之一变。代为辅相时,适逢郑三俊、钱谦益与原辅相温体仁进行权利之争,钱失败,贞运竭力营救,俱从宽处置。

“大明”国号的由来

元朝末年,韩山童称明王,率三千明教徒起义。韩被元军捕杀后,其子韩林儿继称小明王,统辖各地明教的义军,朱元璋即是小明王的部将。朱元璋建立新王朝后,一些农民出身的将领自然赞成以“大明”作为国号,一些地主阶级出身的文臣,如刘基等人也认为日月是朝廷的正祀,为历代皇家所重视。再则历代王朝的宫殿名称被冠于大明二字的也很多。古代神话里“朱明”一词又把皇帝的姓和朝代称号联在一起,虽说巧合,但很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