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是怎么一回事?

百年匆匆过,天地又戊戌。在2018戊戌年即将到来之际,让我再来回顾一下120年前的那场戊戌变法。1898年6月11日清朝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表明变更体制的决心,开始进行朝政体制的变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道路,这亦是戊戌变法的开始。变法受到清朝廷内慈禧太后为首的...

戊戌变法到底是怎么回事?

问: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答:戊戌变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外敌压力,例如大清帝国在甲午战争当中的失败,使大清帝国的知识分子和光绪皇帝都意识到:再不变法,也许就要亡国了。问:戊戌变法的主要人物是不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答:戊戌变法的主要推动者是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只是维新派的...

中日甲午战争时,若慈禧更硬气些中国就不会失败?

1894年中日甲午一战,中方惨败。从朝鲜半岛一直败到山东半岛,还赔上了引以为傲的北洋水师。1895年2月,日军的进攻到达了 *** ,全歼北洋舰队于威海卫,不出多日就要打到山海关了,眼看大清就要节节败退,日军步步紧逼。在国际舆论中又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原本并不看好中国的...

洋务运动的过程及影响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太平天国的打击,清朝的一部分官僚开始认识到西方坚船利炮的威力。为了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以维护清朝统治,开始学习西方文化及先进的技术,这样一部分人被称为洋务派。从十三世纪开始,世界的大环境开始发生变化。西方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农民和手工业...

洋务运动简介 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

洋务运动(Westernization Movement)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清 *** 洋务派官员以“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和“自强”、“求富”的目的,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理论基础在全国展开的变革运动。该运动自1861年底(清咸丰十...

洋务运动是怎么一回事儿?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同治维新,是清后期至清末时,清廷洋务派官员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发展基础,在全国展开的工业运动。“师夷之长技以自强”和“师夷之长技以求富”分别是前期与后期的运动口号和目标。该运动自1861年至1895年,持续约35年。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首次大规模...

虎门销烟,后果谁负?

领了道光禁烟的命令,1839年1月8日,钦差大臣林则徐离京南下。3月10日,林则徐到达广州。广东全少高级干部前来迎接: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巡抚怡良、水师提督关天培、海关监督豫厚庵、广东将军德克金布等。到广州后的林则徐,首先严格要求手下,要求他们不要搞吃喝卡拿老一套。百年...

鲁迅人身的转折点:祖父在光绪年间的科场舞弊案科场案

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是江南乡试之年。京官殷某出任江南乡试正考官,南下苏州。绍兴城丁忧在家的内阁中书周介孚派家人前来拜托殷某“关照”应试的周家子弟,包括长子和几个侄子。科举舞弊是重罪,但到光绪年间早已流弊日广。冒籍、夹带、刺探试题、雇用枪手甚至行贿考官等等,无所不...

科场案 顺天丁酉科场案

为了择优录取及示人至公,历朝历代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评卷制度趋于严密合理。唐朝武则天时,已经出现了封弥制度。封弥又称糊名,即将试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家世等关键信息密封起来,代之以字号。这主要是为了防止考官评定试卷时徇私作弊。不过武则天只是在吏部试中使用封弥,并没有...

科场案 清代最惨烈的戊午科场舞弊案

中国历史上几宗最大、最惨烈的科场舞弊案,都发生在制度最细密的有清一朝;而登峰造极者,莫过于咸丰八年的那一场戊午科场大案。晚清顺天贡院1905年,清廷宣布废除科举,一位身在山西的举人刘大鹏听闻后顿感“心若死灰,看得眼前一切,均属空虚”。这种巨大的失落感来自于对科举制度的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