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5个都城遗址,有一个被称为"不断改写中国之最的地方" 而在洛阳,也发现了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其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在全世界范围内多实属罕见。因此,二里头遗址也被考古界成为:一个不断改写中国之最的地方。汉魏洛阳城是我国所有都城遗址中,定都总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且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城遗址。
斟寻还是安邑?夏桀都城到底在哪?学者:真相就在这本史书里 二里头出土绿松石龙头部特写真知堂上古史研究:最近,关于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争论非常热闹。二里头无疑是夏朝一个都市性质的古代遗址,不过它到底是不是夏朝都城?这个确实存在争议。笔者前文探讨了周朝人对夏墟所在地的认识,山西汾河流域无疑曾经是夏朝统治的核心区之一。偃师二里头遗址能和历史文献对应得上吗?禹都阳城,桀都安邑,夏朝的都城有几座?
从龙山时代突围:从考古学角度看二里头广域王权文化的构建过程 在考古学出现之后,这种情况有很大的改观,考古人通过几千年前古人留下的『无字地书』,读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广域王权文化的构建过程。今天我们就从考古学角度,解析第一个广域王朝的形成原因及其过程。
二里头出土最早夏代青铜鼎,会是大禹铸造九鼎的「 ”山寨版”吗? 大禹雕像二里头出土的夏代「”方格纹铜鼎”「”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夏德衰,鼎迁于殷;殷德衰,鼎迁于周;周德衰,鼎迁于秦。”(《汉书郊祀志》)中国历史上,器型沉雄厚实,饕餮纹饰神秘的青铜鼎,一向是王权至高无上象征,被誉为青铜时代的礼器领袖和国之重器。而在汉语中,早已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诚信”等含义的大名鼎鼎、三国鼎立、一言九鼎、定鼎中原等成语词汇,无不彰显着鼎文
殷墟证明商朝存在,二里头遗址为何不能证明夏朝存在? 夏朝是历史记载的中国第一个王朝,但在夏商周断代工程完成之前,上古三朝的确切年代只能在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追溯到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再前的纪年彼此歧义、或多缺失、含混不清,出现了「”五千年文明,三千年信史”的现象。常常出现「”夏朝不存在”或者「”夏朝无法被证明存在”的论断。宋健1995年秋,国家科委主任宋健邀请在北京的部分学者召开了一个座谈会,会上宋健提出并与大家讨论建立夏商
二里头遗址下限进入商朝,为何它不是商朝都城,而是夏朝王城? 已经属于夏朝的后期了,是不是在二里头遗址之前夏朝的早期都城在别的地方呢?或许,夏朝也存在迁都的情况也未可知。二里头为什么不是商朝的都城?一般是将二里头遗址分为4个阶段。那么,二里头遗址为什么不能是逐渐发展,而后成为商代都城?由于没有在遗址中发现可靠的文字记载,二里头遗址被认定为夏朝都城这件事儿,必定会让很多人难以消化,这也是在所难免的。
告别部落氏族林立的「 ”万国时代”,华夏古文明在黄河流域大放异彩 古蜀国三星堆出土的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洛阳二里头出土的华夏第一爵——夏代乳钉纹铜爵二里头出土的夏代绿松石龙形器具有五千年悠久、灿烂历史的华夏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且传承至今的罕见特例。然而,令人骄傲的中华古老文明究竟是如何汇聚、交融、形成呢?多年来一直是引发世人浓厚兴趣的热门话题。史学界通常认为,中国古代是从黄帝开始向文明过渡的,从黄帝到尧舜的五帝时代是中
二里头遗址是夏都吗?三星堆遗址说:真正的夏都在这里 《国语·周语下》记载:「”昔伊洛竭而夏亡。”又《竹书纪年》说,后桀伐岷山得二女而弃其元妃于洛。这两条材料都明确地指出了夏都存在的地理空间。准此,则目前最有可能被确定为夏都的地方当有两个:一是二里头遗址所在地洛阳,二是三星堆遗址所在地广汉。显然,把夏都确定在洛阳或者广汉,形成的夏史体系会完全不同。确定在洛阳,符合大部分人的传统认知;确定在广汉,则将颠覆大部分人的传统认知。那么,洛阳和广汉,究竟哪一个
二里头文化与寻找夏朝无关!打破《史记》的历史年代框架才是出路 二里头遗址究竟是夏都还是商都?这个问题从1959年遗址被发现,就一直在被学术界热烈讨论,时而持商都说者占据主流,时而持夏都说者占据主流,至今已是一个甲子,却仍没有形成结论性意见。二里头文化的研究为何会如此曲折?究竟是因为缺少自证性的文字材料,还是研究...存在问题?这篇文章,我们就此来谈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