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

三国正史为数不多的单挑:吕布的单挑最标准,关羽斩颜良不算数

我们都知道,在汉末三国期间,是没有两军阵前双方将领单挑的习惯的,而且也是非常不明智的。在汉末三国历史上单挑行为可谓凤毛麟角,不过我们还是能找到一些人物单挑的记录。正聊三国作者注意到,在裴注《三国志》中,非常严格定义的单挑有一例,另外还有两例广义上的单挑,而关羽阵斩颜良很难界定为是单挑或决斗的行为。

魏明帝为什么在活着的时候就给自己定了庙号

一般来说,庙号都是皇帝死后才有,是对皇帝一生的总评,不过也有例外,有一位皇帝在生前就知道了自己的庙号,这位皇帝就是魏明帝曹叡。年轻的曹叡在洛阳即位,是为魏明帝。曹叡即位后,尊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为皇太后,追谥其母甄夫人曰文昭皇后,封其弟曹蕤为阳平王。也就是说,曹叡还活着已经定下了魏烈祖这个庙号,为自己占了一个万世不毁的祧位。

想了解中国历史要看什么书?

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崔琰为人正直、受人尊重,曹操究竟为何要 ... 他?

是呀,三国时期的崔琰(yǎn),是曹操手下的谋臣,他为人正直、受人尊重,却被曹...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年仅23岁的他,就被家乡的人公认是个正直善良的人。29岁的时候,崔琰就结交一些人,一同师从郑玄。可惜的是,崔琰学习还未能结束,恰逢黄巾叛乱。很快,袁绍经过打听,知道了崔琰这个人,就将他纳到自己门下。

曹孙刘三家 ... 上的「 ”起家资本”,带你了解「 ”天下精兵”丹阳兵

「”丹阳兵”一词见诸史籍,有《三国志·吕布传》注引《英雄记》:「”丹阳兵有千人屯西白城门内,闻将军来东,大小踊跃,如复更生。”《英雄记》里记载的这件事,对于喜欢三国的朋友来说,应该并不陌生,这就是「”张飞醉酒失徐州”的故事。这里的丹阳兵,顾名思义自然是来自丹阳郡的士兵,只是丹阳郡在东汉属于扬州刺史部,为何在徐州却有一支丹阳郡人组成的部队「”丹阳兵”呢?我们也许能从汉末另外一位军阀袁术那里得到答案。

魏蜀吴三国谁是正统?看两晋南北朝史家观念

台湾省学者王文进说:「”三国史的错综复杂,也在魏蜀吴各地史家争相追忆故国家邦之人物神采山河风情的...中悄悄展开来”。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结束三国乱局,随即陈寿的《三国志》问世,曹魏承有正朔。而后习凿齿认为魏蜀吴「”三家不能相一”,并且对蜀汉给予同情。南宋的朱熹直接将正统归于蜀汉,而后小说《三国演义》更是「”尊刘贬曹,孙吴靠边站”。历史是叙事,小说是抒情。三国时期随后就是两晋南北朝,两晋南北

曹操为什么 ... 华佗,看到这也就知道了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今天的许多史学家也大都认为,华佗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时刻心系天下百姓的疾苦,不肯服侍权贵、专门为曹操一个人看病,于是借口妻子病重离开了曹操,曹操屡次催他回来他都不肯,最后曹操一怒之下把他给...了。曹操为何要...掉华佗呢?在该书的第七十八回中,罗贯中详细地描写了曹操...华佗的经过。后来,华歆向曹操举荐了华佗,曹操立马差人星夜将华佗请来为他看病。

曹操 ... 孔融为何要用这两个罪名?学者:太毒了,难怪三国志不敢写

「”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一定都很熟悉了,我上小学时语文课本上还有这篇课文。故事讲的是孔融刚4岁时,就知道主动把大梨让给哥哥吃,自己吃小梨。这个故事中蕴含中华民族的一些传统美德,比如孝悌,谦让等等,再加上故事的主人公又是一个年仅4岁的小孩子,一个早慧的神童,这个故事更是平添了几分可爱、传奇的色彩。所以,这个故事就一直流传下来,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说的就是这个故事。「”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出自

到底刘备三顾茅庐是真的,还是诸葛亮主动见刘备才是真的?

"三顾茅庐"是诸葛亮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诸葛亮由此成为刘备一生中最重要的谋士。这便是后人皆知的刘玄德"三顾茅庐"以及诸葛亮的"隆中对"。但是也有观点认为刘备"三顾茅庐"是假,诸葛亮"毛遂自荐"是真。鱼蒙的《魏略》书中说刘备并未屈驾去拜访诸葛亮,是诸葛亮自愿归附刘备的。即便刘备不是三顾茅庐,哪怕只是一顾,诸葛亮也会欣然愿意辅助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