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魏蜀吴三国谁是正统?看两晋南北朝史家观念

台湾省学者王文进说:「 ”三国史的错综复杂,也在魏蜀吴各地史家争相追忆故国家邦之人物神采山河风情的 ... 中悄悄展开来”。 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结束三国乱局,随即陈寿的《三国志》问世,曹魏承有正朔。而后习凿齿认为魏蜀吴「 ”三家不能相一”,并且对蜀汉给予同情。南宋的朱熹直接将正统归于蜀汉,而后小说《三国演义》更是「 ”尊刘贬曹,孙吴靠边站”。 历史是叙事,小说是抒情。三国时期随后就是两晋南北朝,两晋南北朝的史学家们对三国时期掌握的资料也是最丰富的,感受也是最直接的。从公元280三国乱局结束到公元429年刘宋的裴松之完成《三国志注》,关于三国正统性的看法,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学家们心路历程又是如何? 西晋陈寿的三国正统观 陈寿撰写的《三国志》一经出世就得到了当时各路人士的好评,撰写《魏书》的「 ”同行”夏侯湛毁掉自己的作品来表示自己支持陈寿的决心,根据《晋书 陈寿传》西晋 ... 也派人来专门抄写,这是官方的肯定。 陈寿《三国志》 陈寿的《三国志》能获得官方肯定,一定是以曹魏为正统的,毕竟晋武帝司马炎是接受了曹奂的禅让,承魏之正朔。但是陈寿在当晋人前,是蜀 ... ,对于故国,陈寿是怀有深情的,他在撰写《三国志》中的蜀书时,以「 ”先主”称刘备,以「 ”后主”称刘禅。虽然迫于无奈,曹魏必须为正统,而陈寿对蜀汉还怀有故国之情,在称呼上明确判定正统性,而对于孙吴历史的记载,未免有些太过于简略。在历史记载叙事上,相对其他同时代书籍来讲,公正客观。 东晋习凿齿对曹魏正统性的再认识 《晋书 习凿齿传》:「 ”吴魏犯顺而强,蜀人杖正而弱,三家不能相一,百姓旷而无主。” 习凿齿没有相承前人著作中持「 ”曹魏正统论”的看法,他认为魏蜀吴三国鼎立,百姓没有实际上的统治者,既然找不到实际统治者,曹魏正统论是站不住脚的。 习凿齿主张「 ”晋承汉统”,在之前西晋 ... 的压力下,曹魏为正统,司马炎接受了曹奂的禅让,晋承魏统。实质上三国鼎立,那么干脆跳过三国阶段,直接「 ”晋承汉统”。 习凿齿此人自身也是推崇蜀汉,对蜀汉表示同情,而且很推崇诸葛亮,感觉他是诸葛亮的「 ”粉丝”,他的主要著作是《汉晋春秋》和《襄阳记》。 习凿齿撰写书籍,对于三国正统性,有着他的质疑,而他内心是心向蜀汉的。 裴松之三国志注所引士人之书的国家情怀 南宋裴松之受宋文帝的命令做三国志注,在其注中所引书目中史部典籍共157种,王沈《魏书》、鱼豢《魏略》、虞溥《江表传》、韦昭《吴书》被引用次数最多。因此本文讨论裴松之《三国志注》所引士人之书时,主要重点放在以上几部书籍。 裴松之注《三国志》 王沈《魏书》和鱼豢《魏略》 王沈所著的《魏书》是曹魏的官方史书,《隋书 经籍志》就把《魏书》放在了史部的正史类,曹魏官员鱼豢的《魏略》是他私自撰写。王沈的《魏书》记载「 ”多为时讳,未若陈寿之实录也”。 《魏书》是站在曹魏一方的,毕竟是曹魏官方史书,又不可能站在孙吴一方。所以《魏书》中常见对曹魏政权、对曹操的赞美之辞,裴松之虽然引用《魏书》次数最多,但是也在后面备注了自己的评价,做批判性总结。王沈是地地道道的曹魏人,又是官方史官,因此王沈在《魏书》中,著史之态度受个人情感因素和政治因素影响很大。 撰写《魏略》的鱼豢,身世已不可察。而对于《魏略》,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 「 ”及魏代三雄,记传互出,阳秋魏略之属,江表、吴录之类,或激抗难征,或疏阔寡要” 《魏略》属于当代史,鱼豢在撰写《魏略》时,仇蜀褒魏,这些都是无法避免的。 因此,王沈《魏书》、鱼豢《魏略》在三国正统性的讨论上,是妥妥地站在曹魏一方的,甚至还会有尊曹贬刘的情况。 有关于蜀不置史的探讨 《三国志 后主传》:「 ”又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诸葛亮虽达于为政,凡此之类,犹有未周焉。” 国不置史,注记无官,陈寿意思是说蜀汉没有史官记录事件,而且还怨诸葛亮。但是同在《后主传》 「 ”景耀元年,姜维还成都。史官言景星见,于是大赦,改年” 这里又有了「 ”史官”,这不就是陈寿自相矛盾吗?关于此处,历来有三种意见。一是陈寿打自己打自己脸,蜀国实际上有史官。二是此处的史官并非记录言事之史官,而且观测天相的史官,陈寿说「 ”国不置史”,是没有记注之史。第三种是说蜀汉的史料遭到了销毁,这就是阴谋论的说法了。 支持第一种说法的代表人物是刘知几,认为陈寿是「 ”谤议”,说陈寿因为他父亲受髡刑而故意贬低诸葛亮,这就很瞧不起人了,《三国志》其书整体上讲,陈寿是心向蜀汉的。而不管是第二种没有「 ”注记之史官”的说法和第三种销毁说,都说明没有史料流传,那么问题来了,没有史料支撑,陈寿在《三国志 蜀书》中对一些事件的细节性描写怎么写的,难不成根据道听途说就随便写写?《诸葛亮集》的十万字怎么搞出来的,如果说《诸葛亮集》是根据诸葛亮的奏文等整理而成,已经亡佚的《益都耆旧传》又是怎么回事?而且刘咸炘、卢弼的无注记史官说,也只是猜测,苦于没有史料之撑,阴谋论又何尝不是如此? 三国鼎立地图 因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蜀汉国不置史,假的,蜀国设有史官记言记事。 《江表传》和《吴书》、《吴历》、《吴录》 《江表传》的作者虞溥是西晋人士,《江表传》中的江表,指的是孙吴政权。虞溥是西晋人士,尊曹魏为正统是自然现象,而所著之书内容上却偏向孙吴,有着对孙吴政权的颂扬,在有关于「 ”刘备借荆州”一事中,更是明显偏袒孙吴一方。 而韦昭《吴书》、胡冲《吴历》、张勃《吴录》,更是如此。韦昭《吴书》将吴视为正统,现存的《吴历》,也多是赞美吴国的史料, 《吴录》却不同,《吴录》更像是对孙吴的解密,记载了很多「 ”孙吴黑料”,对于孙吴政权屠 ... 士祖等事记载相对详细,因为《吴录》作者张勃本身就是吴地士族,对于「 ”黑孙吴”自当尽心尽力,但是在面临三国正统性的争论之时,《吴录》和《吴书》、《吴历》一样,瞬间变成「 ”孙吴之书”,支持孙吴。 诚然,在对于三国正统性的讨论上,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学家们受政治因素和个人情感因素影响很大。以至于所著之书多有对心向之国的赞美之辞和贬低他国的「 ”敌国传闻”。正如《隋书 经籍志》所言 一代之记,至数十家,传说不同,闻见舛驳,理失中庸。 这些观念的差异在对三国正统性的表现中尤为明显,正也是这些特殊现象的存在,在影响了三国史的错综复杂。

魏蜀吴三国谁是正统?看两晋南北朝史家观念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杨广兴建大运河入手,分析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一般认为在黄河流域,在东汉末年孙权建业称帝之前,江东往往被称作蛮荒之地,那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也一直在中原一代。

  2. 三国群英传2,大乔小乔,两女胜过千军万马

    大乔小乔分别是孙策和周瑜的妻子,三国里出名的美女,正所谓美女配英雄,而孙策周瑜是三国里有名的英雄人物,大乔在演义中的描写相对较少,主要原因就是孙策牺牲太早,小乔的描写就比较多了,和周瑜是珠联璧合,才子佳人的一对赤壁之战,三国最出名的战役,战前诸葛亮曾引用曹植的铜雀台赋成功激怒周瑜,让周瑜借坡下驴,誓战曹操,唐代大诗人杜牧也曾写到,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的诗,最主要的这好像还是初中要求背

  3. 说一说古代传说中的最牛七种武器

    在冷兵器时代,虽无现代战争那般火力全开枪林弹雨的破坏力和即视感。但古文字里记载那些口口相传的兵器,往往却也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力。譬如,资深武侠大师古龙先生曾灵感突发,炮制出七种武器,如孔雀翎、多情环,浪漫而隐秘着。当然,若将古时传说中武器做个名目,林林总总,却也纷呈,若归纳七宗最出名的,大可如下:1、...的斧斧头这玩意,最早使用者应该是...。

  4. 刘璋号称暗弱,却为何能把刘备、庞统打得如此悲惨?

    如果刘璋不给,那么刘备就有借口了,至少在明面上说得过去。这一年来,刘备借攻打张鲁为名,在刘璋这儿吃吃喝喝,都快把刘璋给吃穷了。可没想到,刘璋竟然没发火,而且一口答应给刘备人马报销火车票,只是资助的人马与物资减半,不管如何,已经相当够意思了。

  5.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6.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7.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8. 乱世谋生专家,极品毒士,他才是三国中活得最精明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毒士,由于他的计策,三国的形势多次发生大变,他也可以说是东汉政权的掘墓人。在乱世里面他这么一个文人,想要谋生并不容易,尤其是贾诩还背负这样的恶名。贾诩在乱世中这一通谋生操作,实在是非常出色,可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愿意到处去投靠别人。

  9. 曹操一生之错:实锤奸雄,放虎归山,急功近利失人心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10. 开国元帅揭秘:毛主席为何能做到用兵如神?

    一位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位就是一代伟人...。笔者认为,诸葛亮是被《三国演义》高度神话了的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当时最杰出的政治家,治理蜀国很有一套,但其并无过人的...才能。

随机推荐

  1. 多情多感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duōqíngduōgǎn【解释】感情丰富,容易伤感。同“多情善感”。【出处】宋·蔡伸《柳梢青》词:“丁香露泣残枝,算未比、愁肠寸结。自是休文,多情多感,不干风月。”【例子】无【相关】百度“多情多感”

  2. 几乎被遗忘的洛杉矶中国大屠 ...

    1871年10月一个凉爽的夜晚,18名中国男子和男孩在洛杉矶被一群嗜血的暴徒屠...。的起因的争论仍在继续,争论的焦点是暴乱的真正导火索,但大多数评论员指出,在洛杉矶当时的唐人街(CalledeLosNegros)(今天洛杉矶街的一部分)。[两个帮派]都声称自己有一个月亮眼美女,最近从天国进口,从愤怒的话语中,两人终于爆发了。骚乱自然而然地把警察叫到了现场,经过多次交涉和一次逮捕未遂(帮派)终于向

  3. 【柳三眠】的意思是什么?【柳三眠】是什么意思?

    宋赵彦端《临江仙·和洪景卢送行韵》词:「老来慵似柳三眠。从教官府冷,甘作地行仙。」柳三眠的拼音liǔsānmián柳三眠是什么意思柳三眠liǔsānmián传说汉苑中柳树一日三起三倒,如人一日三眠。

  4. 挺身而出造句_挺身而出中英文解释和造句

    挺身而出tǐngshēnérchū挺身而出的意思和解释:挺身:撑直身体。挺身而出的例子有的~,被关在拘押所里。挺身而出造句他挺身而出,在大庭广众面前,慷慨激昂地讲了一通。Mostrapevictimsdon’teforward.警方要求事故的目击者挺身而出予以协助。只要我们挺身而出,甘做上帝施恩的有效渠道,祂就一定会帮助我们。所以让我们以奇妙的技术锻炼高尚的品德,济弱扶倾停止斗争,挺身而出作为人道与和平的倡导者。

  5. 不战而胜的 ... :气柔心细(图文)

    周朝时代有一位专门养斗鸡的人叫做纪渻子。又过了多天,周宣王再问,这次纪渻子说∶“可以了,因为它看到其他的斗鸡,听到它们的声音时一动也不动,它的心已不受外物所动,就像是只木鸡一样,所以可以上场了!”平常人都以为是这样;但深入其中的道理后,就不认为是如此;如纪渻子他认为这只斗鸡虽然很强壮,斗志很高昂,但如果一点风吹草动就先主动攻击,那它必败无疑。这都出于不肯忍让而起的争斗之心啊!

  6. 祝福语_立秋祝福语短信

    暑去凉来,我们终于迎来了立秋,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立秋祝福语短信”,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立秋祝福语短信11.落叶纷飞到立秋,烦恼随风心无忧,天高云淡人从容,山重水复逍遥游。立秋祝福语短信21.秋来暑往,天气转凉。立秋祝福语短信31.立秋到,天气凉爽你在笑;烦恼少,心微妙,一切快乐最重要;加薪升职心勿燥,别骄傲,顺顺利利最为好;秋风送喜,秋风报到。立秋来临,祝福送一条是幸福。

  7. 清朝醇王府有多牛气?一个院子走出了两个皇帝

    醇王府与其他王爷府邸有一样的地方,也有不一样的地方。一样的地方,指的是规模庞大、房屋众多;不一样的地方,指的是其他王爷府邸一般只有一座,而醇王府有三座。位于北京西城区太平湖东里的醇王府最早建造。到了乾隆朝,明珠一家势力式微,他家的宅园受到了权臣和珅的垂涎。和珅经过巧取豪夺,将明珠家的宅园占为己有。这座宅园,被嘉庆皇帝赏赐给成亲王永瑆。

  8. 梦见华盖梦到华盖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华盖好不好

    做梦梦见华盖好不好?梦见华盖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华盖的详细解说吧。梦见华盖象征著寻求保护、看守或者寻求资助的愿望。梦见华盖在某种情况下可以作为精神佑护的特殊象征物。你梦见自己头顶华盖,知道自己尚有潜力,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

  9. 冯唐白首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féngtángbáishǒu【解释】汉朝冯唐身历三朝,到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感慨生不逢时或表示年寿老迈。同“冯唐易老”。【出处】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下》:“以孝文之明也,本朝之治,百寮之贤,而贾谊见逐,张释之十年不见省用,冯唐白首,屈于郎署,岂不惜哉!”【例子】庆孟光齐眉,冯唐白首,镇同欢笑。宋·晁补之《引驾行·永嘉郡君生日》词【相关】百度“冯唐白首”

  10. 梦见被抢打中

    周公解梦梦见被抢打中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被抢打中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