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功德 不可思议 复次某女弟子,一生念佛甚虔,手不释念珠数十年,临命终时,特以此珠给其子保存,谓他日见此珠,即如与我相见,子素孝,奉命唯谨,某日偶不慎,珠堕地线断,检之少一粒,遍寻不得,懊丧之至,特来关前禀告,求哀忏悔,虔请皈依,冀消业障,归里后,细检念珠,原数丝毫无缺,欢喜赞叹,三宝功德不可思议,悬挂颈间摄影,函禀师座告慰志谢,该相曾举示智熏等。
《印光大师说故事》:三宝加持类 伍、三宝加持类念佛之人,有三宝加被,龙天护佑,此系一定之理,断不致或有虚妄。乘客四十余人,均遭灭顶。遂并家中人之前生事,均可知之。明末,蕅益大师,木渎钟氏子,天姿聪敏,少即随母吃素礼诵。民国初,专门毁坏佛教,无论神庙佛寺,悉率其徒党拆毁。林前后左右,均成一片焦土,林中所落大小炸弹,无一开炸。水淹佛膝,八尺金身之西方三圣像,系香樟所雕,及与莲座,经此撞击,一毫无损。莫不涕泣瞻依,称名致敬。
天子受三归依免堕恶道 天主知道这件事,指示他诚心归依三宝,教他口念:归依佛,两足尊。归依法,离欲尊。归依僧,众中尊。他便照着天主的指示,归依了三宝。七天的时限一到,他便死了。天主很想知道这位天子死后生到何处,就遍观天上天下,但怎么也没发现那位天子的下落。
贫穷妇人虔诚清扫精舍 获大福报 祇园精舍里的僧众在佛陀的教导下,和合共住,用功精进。贫苦的妇人望着祇园精舍,陷入了沉思。于是,妇人当下即决定要发心每天打扫祇园精舍。祇园精舍的附近还住了一位长者。妇人意外地获得五百两金,却始终没有用来添置家中所需,反而以这些黄金广修供养,种大福田。省思公案中的贫妇身贫心不贫,虔诚清扫精舍,以清净的环境供养僧众安心办道,立即成就七宝宫殿的果报,说明以清净心、护持心、赞叹心供养三宝福田,因缘殊胜。
道教:皈依三宝_宗教信仰 若不皈依三宝,必致轮回邪道,颠倒沉迷。所以未能明道,先皈依经。若能皈依师宝,则经宝可闻于不闻之中。但我所说皈依三宝法门,须要皈依真三宝。有能感动师慈,传经授道者,必自己皈依自己之身、心、意,为真三宝也。何况大众,既已出家,欲超生死,必须发心,皈依此身,方为妥当。慎勿嗔呵,当生慈悯,委曲方便,引诱入道,是名皈依三宝弟子。十法界不离一念心_宗教信仰
郑和 郑和,中国明初航海家。因从朱棣参与靖难之役有功,赐姓郑,始名郑和。郑和作为明...的政治使节和商务代表,每至一地,佛郎机即向当地酋长、国王赠送礼品,表示通好的诚意。因此,郑和的船队在多数国家和地区受到了欢迎。在印尼有三宝垅,泰国有三宝港,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有三宝城,这些名称都是对郑和出使该地的纪念。中国西沙群岛中的永乐群岛,南沙群岛中的郑和群礁,也是为了纪念郑和的航海事业而命名的。
佛家三宝是什么_宗教信仰 三宝是佛教的教法和证法的核心。佛宝,是指已经成就圆满佛道的一切诸佛。法宝,即诸佛的教法。僧宝,即依诸佛教法如实修行的出家沙门。佛法僧三种为什么称为“宝”呢?如世间宝物,贫穷的人不能得到;三宝也是这样,没有善根的众生,百千万劫不能值遇。如世间的珍宝,体质上没有瑕秽;三宝也是这样,绝离一切有漏的尘染,最极明净,故名为宝。佛教八识中的第八识_宗教信仰
汉代辟邪三宝——刚卯、翁仲、司南佩 汉代辟邪三宝——刚卯、翁仲、司南佩玉刚卯、玉翁仲、玉司南作为为汉代人们用来辟邪厌胜的流行饰品,统称为辟邪三宝。而目前所见明清伪作翁仲大多为有胡须的老者形态。始皇并天下,使翁仲将。翁仲死后,铸铜为其像。人们遂仿司南之形,将实用器转变为佩饰器,琢成顶部有司南形状的小玉佩,随身佩戴,用于辟邪压胜,为司南佩。
胃不舒服的人,常吃三宝,胃炎不来找! 胃不舒服的人,告诉你个小秘密,常吃三宝,胃炎不来找!小茴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通常被用作厨房的一种调味品,但是它对于治疗胃炎却具有非常好的帮助。如果患有胃炎,在平时每天坚持喝碗小茴香粥,能够起到很好的健脾开胃的功效,能够提高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胃炎可能会慢慢的好转。以上这三宝可以每天换着吃,能够有利于养胃护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