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老人于言下大悟。次日百丈禅师令众僧到后山找亡僧,众人不解,师带众人在山后大盘石上找到一只已死的黑毛大狐狸。原来,佛教的修因证果,正是因果律的体现。
在禅宗中,流入邪僻、未悟而妄称开悟,禅家一概斥之为“野狐禅”。这取自一个著名的禅宗公案: 百丈禅师每日上堂,常有一老人听法并随众散去。有一日却站着不去。师乃问:“立者何人?”老人云:“我于五百年前曾住此山。有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我说不落因果。结果堕在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 师云:“汝但问。” 老人便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 师云:“不昧因果。” 老人于言下大悟。告辞师云:“我已免脱野狐身。住在山后。乞师依亡僧礼烧送。” 次日百丈禅师令众僧到后山找亡僧,众人不解,师带众人在山后大盘石上找到一只已死的黑毛大狐狸。斋后按送亡僧礼火化。 原来,佛教的修因证果,正是因果律的体现。老人以为修行人可以“不落因果”,恰恰陷入了邪见,属于“大妄语”,结果受了“野狐身”之报。宋代无门慧开禅师批评他误把“识神”认为“真心”,是“野狐见解”。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