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画家陆小曼

画家陆小曼陆小曼,名眉,江苏常州人。一九五六年,成都杜甫草堂举办画展,陆小曼画了四张子美诗意的山水条幅赴川展出。於是陆小曼被安排为上海文史馆馆员。陆小曼的作品主要是山水画。这幅画是陆小曼於一九三一年春创作的,堪称陆小曼早期的代表作,风格清丽,秀润天成。自此,陆小曼一直保存着这幅珍贵的画作。一九六五年四月三日,陆小曼病逝於上海华东医院。

古籍善本,所谓“寒冬”是真是假

古籍善本,所谓“寒冬”是真是假与很多其他门类的收藏类似,古籍善本在今年春拍时就表现出了盘整趋势。业内有专家认为这种成绩已是古籍善本拍卖进入寒冬的征兆。在2008年春拍之前,古籍善本的走势一直非常好,是业内极为推崇的收藏门类,相对于其他古玩艺术品,古籍善本相对价位低,极具升值潜力。宋元仍为不变的主流“一页宋版,一两黄金”,对于古籍善本的收藏者来说,宋版书却是比黄金更加难求的宝贝。

2008艺术圈 颠簸中论是非

艺术之心深入大众2008年的第一个月,对广大艺术爱好者来说,就是一个福音。争吵之势席卷国内外2008年,两位老人把艺术圈“搅”得沸沸扬扬。12月16日,北京市一中院判决苏敏罗败诉,称其应承担市场风险。

古董收藏基础扎实:危机下依然屹立

古董收藏基础扎实:危机下依然屹立古董雅玩包括了瓷器、玉器、竹木牙雕、文房雅玩、奇石等,品种众多,国内艺术品市场兴盛至今,古董雅玩是受炒作影响最少的艺术品,也成为2009年沪上春拍的热点。上海大众第1届精品古董拍卖会将于7月5日在上海延安饭店开槌,400余件精品古董亮相申城。

海派绘画发展的三个阶段

海派绘画发展的三个阶段2009年上海艺博会准备把上海本土的海派书画艺术作为展示的一大亮点。海派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篇章,迄今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上海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龙头,“面向世界,接轨国际”的风云际会,把海派绘画引入到第三阶段。嗣后,各种经营、收藏书画艺术品的画廊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为上海的文化建设和海派绘画的发展打下了“体制外”的坚实基础。

民国时期沪上古泉收藏家1

民国时期沪上古泉收藏家1由于历史与地域原因,上海成为民国时期中国艺术市场的核心地区。这一时期的上海活跃着一批有学识、有志向并具有相当经济实力的大收藏家。这时,以上海为中心,遍及苏杭等地,古泉收藏家群体以数十人为首,形成数千人规模。齐斋——张叔驯上海收藏古泉第一人,当属上海纺织实业家,民国时期赫赫有名之南浔张氏家族巨贾张石铭的第七子,民国元勋张静江之侄,收藏大家张叔驯。

【说谍】五十年代,上海破获侵华战争时期就潜伏下来的日本间谍

1955年9月,上海市公安局局长办公室收到一封由外埠转来的检举揭发信。图文无关,五十年代上海旧照该案首先要确认的是,这个尤志远是否是日本人,是否是日本宪兵队人员,是否是从事过间谍以及还在潜伏的日本间谍。日伪时期,与日本人多有交往。在经过了相关人员的协调后,他们证实了尤志远就是冒充中国人的原日本宪兵。案件至此,又有了重大突破。

现在的一线城市叫「 ”北上广”,民国时的一线城市却是叫「 ”上青天”

现在媒体热衷于给全国城市进行排名,依据经济发达程度划分为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等,其中一线城市中以北京、上海、广州最为无可争议,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北上广”。说到「”北上广”,其实它代表的是一种在中国最前沿、最时尚,同时也是最忙碌、最紧迫的生活方式,就像影视剧《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北上广依然相信爱情》、《北京女子图鉴》里的男男女女们那样。如果时光倒流回八十多年前,也就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民

此省曾分出两个特别市,后来一个回来继续当老大,一个再也没回来

清初时,江南一省的赋税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而每期科考,江南一省的上榜人数就占了全国的近一半,于是有「”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一说。江南省脱胎于明朝的「”南直隶”,公元1661年(顺治十八年),清廷将江南省一分为二,东称「”江南右布政使司”,西称「”江南左布政使司”。公元1667年(康熙六年),取江宁、苏州二府的首字,清廷改江南右布政使为江苏布政使司,取安庆、徽州二府的首字,改江南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