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的纲领——因果与因缘 今天我想用两个名词的四个字,将佛学作一个概要性的介绍,那便是“因果与因缘”。但是,佛教之成为合理化,佛教之能以因果说而摄化众生,形成庞大的宗教团体,即在于三世因果说的建立。因果之说不是佛教的独家之言,以因果与三世配合着讲,并以因缘来说明因果的究竟点,则为佛教的特质。
净空法师:因果与布施 譬如,禅宗有一则‘野狐禅’的公案,有人向一位讲经说法的大德请教:‘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大修行人是明心见性的法身大士。百丈大师能做到,是因为他明心见性了。为一切众生服务,第一是布施,布施金钱,布施体力。到了法身大士,就不是讲布施,而是讲供养,普贤菩萨是‘广修供养’。供养与布施,实在讲是一件事情,但是用心不一样。供养是以孝顺心,布施不是孝顺心,所以大乘菩萨用布施,普贤菩萨用供养。
印光大师《因果》 因果二字,遍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罄无不尽。世间圣人,非不明示因果。无因无果,成断灭见。有谓因果为小乘,而不肯提倡者,是皆专事空谈,不修实德者。如来成正觉,众生堕恶道,皆不出因果之外,何得独目之为小乘乎。菩萨恐遭恶果,预先断除恶因。众生常作恶因,欲免恶果。一遇逆境,便谓作善获殃,无有因果。
野狐的因果 次日百丈禅师令众僧到后山找亡僧,众人不解,师带众人在山后大盘石上找到一只已死的白毛大狐狸。不昧因果是由于过去造作的善恶业还是受报,但清楚知道是由何业而受报果。(就如佛亦受报,同时向弟子开示因果使其觉悟尔。)僧人向学人开示不落因果只是和不昧因果一字之差,罪受五百年的狐狸身。
印祖文钞研学 因果─心中的法律 印祖文钞研学因果─心中的法律净业甲、两种病症一、圣贤言语,了若指掌,为什麽总是少一股原动力来提自己,照着样,认作真,学而时习呢?所以若能在众生心中建立起「有因必有果」的知见信念,让这道无形的法律植於心中,由自己的因果观来执法断案。今谨将印祖在文钞中谈及因果的几个论点,稍事整理罗列一番,认识这帖药方的性味究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