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十大家族的教育方式:将星如云、诗人成群的陈郡谢氏 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名诗《乌衣巷》写过:「”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为建康城(今江苏省南京市)的核心地带,建宅于此地的王谢二家,是东晋时宰相府、公侯家,俱为钟鸣鼎食之族,并称士族领袖。乌衣巷和琅琊王氏一样,谢氏也不是南方人,他们世居于陈郡(今河南与皖北一带),西晋灭亡后,衣冠南渡,九十多万士族分批南下,定居建康与江浙等地,谢氏家族也在其中。中原的士族四
打赢了淝水之战,谢氏家族却为何那么痛快的交出了北府军军权? 淝水之战前后,谢氏家族凭借着北府军成了整个东晋的希望,威望甚至超过了老牌豪门琅琊王氏(谢道韫对老公一家的吐槽就是例子).但就在谢氏家族如日中天时,谢玄却和叔叔谢安一样隐退,主动解除兖州刺史、都督江北诸...的权力,将北府军主动「”还”给了司马皇族。谢氏家族的这个做法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很划不来(尤其是他们麾下的...丝刘裕后来还凭借北府军夺取了天下),但却符合当时王谢等高门的普遍心态,这是谢氏家族公子
五胡乱华系列十四:淝水之战之二:谢安东晋执政 公元372年六月,苻坚任命王猛为丞相,让他从冀州回朝执政;同时任命阳平公苻融为使持节、代替王猛担任负责六州...的镇东大将军兼冀州牧。苻融在冀州,认真挑选辅佐的臣属,任命尚书郎房默和河间相申绍为治中别驾,任命清河人崔宏为州从事,管记室。苻融年轻,为政喜欢标新立异,有点苛刻繁琐。申绍多次规劝他,引导他以宽和为政。苻融虽然很敬重他,但却不能全部听从他的劝告。苻融派遣主簿李纂前往长安申诉。
王猛:「 ”功盖诸葛第一人”的一流将相 扪虱轻桓温,雄才佐苻坚一日,同朋友聊天,说到这南北朝时的王猛,朋友疑惑这王猛到底是相还是将,理论依据是郑观应是将其同韩信,李靖和徐达这一众人列在一起,曰大将。王猛,字景略,山东潍坊人,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家,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将军。
东晋权臣王敦起兵,皇帝号召大家奋起抗争,皇城的守将立马投降 西晋末年,王导王敦兄弟两个陪同西晋的宗室、琅琊王司马睿南渡到了建康。公元三一六年,西晋灭亡,司马睿在南京即皇帝位,是为晋元帝。当时,虽然司马睿贵为皇帝,但是能被他直接调动的只有中军,军队数量却少之又少,属于有名无实。而为了对付王敦,他重点扶持了两个人:刘隗和刁协,期望这两个人能帮助自己和王敦展开对抗。王敦对于司马睿的这种做法异常的气愤,在祖逖死后的第二年,王敦便以勤王为名,从武昌起兵,往南京进兵。
人生代代无穷已,东晋、南宋望相似——两个偏安朝廷的比较 东晋与南宋都是两个南迁的政权,均想凭借长江的曲折和险要,与往日北方的屈辱和麻烦划清界限,甚至宣称要将南方的权威重新扩至全国,虽然事实上这仅限于「”口号”为主。同时审视这两个政权,或可发现二者对应的时间坐标虽不同,但彼此竟可从对方身上略微照见自己的影子。一、前期政权的建立均于理有亏。二者未南渡时,政权的建立均属有"凭借权柄之嫌,预窥神器之意"。西晋立国,以司马氏侍奉曹氏而终篡其位,虽经祖孙三代乃成,
东晋朝廷财政为何如此困顿? 摘要:在东晋百余年的历史上,地方权臣势力膨胀、挥霍无度与朝廷财政入不敷出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这种「”主弱臣强”的失衡现象直接导致了东晋政权的覆灭。正文:东晋立国时期周边局势图如果要评选历史上最穷的一个朝代,东晋当选的几率大概能排在第一名。《晋书.食货志》里记载着一个相当搞笑的事件:晋元帝司马睿在位期间,正值石勒所建立的后赵国势力最为鼎盛的时期。当时,石勒屡屡出兵袭扰东晋,搅得淮南一带不得安宁。为
东晋名相谢安,在当时影响力到底有多大? ——历史独木舟谢安精于清淡,为当时名士所敬佩,谢安常与子侄们谈论诗作成了当时文坛佳话。太元五年,谢安因功被任命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太元八年,苻坚率领着号称百万的大军南下,志在吞灭东晋,统一天下。当时军情危急,建康一片震恐,可是谢安依旧镇定自若,以征讨大都督的身份负责...,并派谢石、谢玄、谢琰和桓伊等率兵八万前去抵御。但是前秦的兵力是东晋的十倍多,谢玄心里到底有点紧张。
东晋初年相比南北朝周齐陈,更像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 三百多年后,南北朝后期,又出现了一次三国鼎立时期。但是这次三国鼎立和东汉之后的三国鼎立的格局大不相同。东魏占据燕山山脉以南,黄河以东,徐州以北。南朝陈只剩下江东之地,和三国的东吴疆域几乎一致。实际上,最类似三国魏蜀吴那种割据局面的,真正可以称为后三国的,不是二魏与梁、周齐陈,而是东晋时期。枭雄石勒乘乱崛起,占据山西、河北等地,建立后赵。曹魏的东北部,也就是辽东,名义上属曹魏,但实际上由公孙氏控制。
潮打空城寂寞回,从颍川陈氏到陈郡谢氏,魏晋士族命运沉浮录 魏晋时期的士族群体,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各州郡的中正官,由朝廷任命。而能担任中正官的,基本都是士族。魏晋时代的人才选拔,一直都是士族选拔士族。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氏逐渐掌控了曹魏的朝政大权。司马氏篡魏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显了,不过就在此时爆发了曹髦遇害事件。曹髦遇害,打乱了司马氏当家人司马昭篡魏的步伐。曹髦遇害后,司马昭派人请陈群的儿子-陈泰过来商量对策,陈泰不肯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