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展馆] 元气淋漓幛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蒲华 [网上展馆]元气淋漓幛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蒲华清蒲华花卉四条屏纵146厘米,横40厘米。作为同代人,蒲华的艺术个性和艺术见解对吴昌硕影响颇大,吴昌硕常向蒲华问艺,二人关系在师友间。目前,蒲华面世的山水四屏中尚未见到相同题材,这四屏可以说是蒲华作品中的扛鼎之作。在这件四条屏中,蒲华用笔劲健雄浑,用墨酣畅淋漓,点染皴擦,尽得“干裂秋风,润含春雨”之妙。蒲华的另一件山水条幅为大幅巨作,原为北京文物店旧藏。
[网上展馆] 幽兰之香 [网上展馆]幽兰之香宋杨妹子百画图卷明薛素素吹箫仕女图纵63.3厘米横24.4厘米近现代何香凝墨梅图纵161厘米、横32厘米。辛亥革命男女平等运动前的数千年中,知识女性大都被幽闭于闺阁之内,其才华发挥受到极大的限制。所以一旦有被公认之作,其价格往往要高于同时代、同水平的男性书画家作品。其为人重义气、淡薄钱财,时人称其有侠气。一方面是艺术市场至今日已空前繁荣,另一方面女性书画至今日已成艺术多元发展状态。
[名家名品] 文征明的书画及其市场 [名家名品]文征明的书画及其市场明文徵明行书诗卷34×996.4厘米明文徵明自书杂咏25.6×258厘米明文徵明山水册页纵27.4、横14.9厘米明文徵明月夜观玉兰明文徵明草书书法尺牍之六明文徵明楷书书法尺牍之二明文徵明行书轴纵131.5cm、横63.5cm。文师吴宽,画习沈周,书学李应祯,此三人皆一代名流,文征明从师于他们,在诗文书画方面受到良好的教育。文征明的求仕之途可以说是非常坎坷的。在书法史与画史上,文征明均占有重要的位置。
[专家点评] 南宋 遇林亭窑黑釉诗文书画茶盏 本盏即为南宋时福建北部遇林亭窑烧造的。黑盏本身并无任何特别之处,但是在碗心内有用大蒜汁画出武夷山地图一幅。有学者经长期精心考证,认为此盏应是南宋末年隐姓埋名隐居在建宁县山区任教以躲避元官府追辑的诗人谢枋得所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278年12月文天祥兵败被俘后,1279年正月南宋丞相陆秀夫负少帝于广东新会崖门外海蹈海、南宋灭亡之前。
[专家点评] 清康熙祭蓝釉描金诗文书画花觚 [专家点评]清康熙祭蓝釉描金诗文书画花觚清康熙霁蓝釉描金诗文书画花觚(底足)底足墨书文字清康熙霁蓝釉描金诗文书画花觚藤王阁金彩文字藤王阁这件器物俗称花觚,正式名称叫凤尾尊,是纯装饰用器。清代早期广泛流行,康熙朝最多,乾隆朝渐趋式微,乾隆以后基本消失。在中国正统文化之中蓝色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历来帝皇用以礼天祭祖的。清代康熙皇帝重文事,因此康熙朝陶瓷器流行采用中国古代故事、诗文书画的形式来装饰。
[专家点评] 清 笪重光 行书自作绝句 [专家点评]清笪重光行书自作绝句笪重光,字在辛,号君宜,又号江上外史,蟾光,郁冈扫雪道人等,生于明天启三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江苏丹徒人,顺治九年进士,巡按江西,因忤逆明珠而罢官,工书画,于书画理论有建树,与姜宸英、汪士鋐、何焯被称为清初四大家,著有《书筏》、《画筌》。笪重光此幅行书行笔自然,点划圆润,遒劲而灵动,三分东坡,三分米芾,四分信笔任墨而成。
[专家点评] 明陈淳 行草扇面 [专家点评]明陈淳行草扇面陈道复初名淳,字道复,后来以字行,改字复甫,号白阳山人,祖籍长洲。他是明代著名的写意花鸟画家,后人把他与徐渭并称为“青藤、白阳”。除绘画外,陈道复的书法也擅胜场,在明代高手林立的书家中亦算一位佼佼者。陈道复的书法与文徵明、祝允明、王宠齐名,称为“吴中四名家”。他是文徵明的学生,但文徵明却说陈道复书画自有门径,“非我徒也”,这说明陈的书画具有相当高的水准,自立门户。
[专家点评] 清张照 行草书轴 [专家点评]清张照行草书轴张照字得天,号泾南,别号梧囱,又号天瓶居士,华亭人。康熙四十八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谥文敏。张照在艺术上有很高的天分,书画、诗词皆擅,并深通释典,诗多禅语。但他最拿手的还应是书法,张照初从董其昌入手,后上溯颜、米诸家,故而他的书法除了具有明人特有的气韵外,又很爽利劲健和沉着大气。张照除留下了书迹外,尚有“天瓶斋书画题跋”、“得天居士集”,刻有“天瓶斋帖”。
[专家点评] 清查士标 行书卷 [专家点评]清查士标行书卷此书法为清代画家查士标所作书画卷中书法一段,纸本,纵21.3、横83厘米,藏沈阳故宫博物院。查士标在当时声名极高,求其书画者甚多,而查士标为人渊穆恬静,不喜与人交往,临池挥毫,必在夜深人静时,他的书画皆清逸超群,与此当不无关系。
[专家点评] 明徐渭 行草咏墨诗轴 [专家点评]明徐渭行草咏墨诗轴行草“应制咏墨”轴现藏苏州博物馆,纵352、横102.6厘米,该博物馆还藏有同一尺寸、同一书写风格的“应制咏剑”诗轴,两幅作品皆写的很“满”,行距、字距都写的密实,笔墨纵横,龙飞凤舞,不可一世,真可谓满纸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