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

漫话三清茶碗

漫话三清茶碗所谓“三清茶”碗,就是以朝气蓬勃皇帝赞咏“三清茶”的诗文作装饰,又专门用来饮用“三清茶”的碗。“三清茶”诗文碗由乾隆皇帝一人促成,是他的得意之作,因而曾命御用作坊反复制造。就目前所见的传世品有瓷器、玉器、漆器三大类。“三清茶”碗无论什么材质的,其大小、造型、装饰图案以及款识等都基本一致。多数碗有盖,形如覆盘,上有圈纽,可倒置,装饰与碗完全相同。

“燕京八绝”

“燕京八绝”“燕京八绝”即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京绣八大工艺门类,它们充分汲取了各地民间工艺的精华,在清代均开创了中华传统工艺新的高峰,并逐渐形成了“京作”特色的宫廷艺术。牙雕牙雕旧时又被称为“皇家工艺”,产品主要作为皇家贡品。全图共雕有103个人物,因此当时曾叫“百美图”,后乾隆题诗时定为“月曼清游”。但清代的雕漆工艺最大的成就还不是“剔红”,而是“剔彩”。

“天姿迥异 高秀圆润”—董其昌临柳公权书

“天姿迥异高秀圆润”—董其昌临柳公权书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上海松江人。这里所介绍的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董其昌临柳公权《兰亭诗》是其行草书的精品代表作之一。董其昌临柳公权书《兰亭诗》为“兰亭八柱第七”,书于万历四十六年戊午,时年六十四岁。

清三代青花瓷真赝对比鉴定

清三代青花瓷真赝对比鉴定清朝的青花瓷当推三代最为杰出,而清三代中,又以康熙青花瓷最为著名。康熙早期的青花瓷釉层薄,一些盘和瓶的底部施釉差不多呈干枯状态,或有缩釉点,这是鉴定的一个特征。康熙青花瓷...时常留有手指印的纹样,这是康熙青花鉴定的又一个特征。雍正、乾隆青花瓷较难区别。目前清三代高仿品不少,鉴定时一定要多种要素齐上,如有一个要素不对就要小心了。

清宫旧藏翡翠的翡器研究

清宫旧藏翡翠的翡器研究故宫博物院清宫原藏的翡翠器约有数百件,比起和田玉的存量确是小巫见大巫,但就全国或世界性的博物馆来说,也是收藏翡翠最多的博物馆。还有个断代的有利条件就是这批清宫旧藏翡翠器或镌有年款、或附有纪年黄签、或可与档案对证,大体可辨其中一部分是乾嘉时代的,另一部分是慈禧时代的。当然,上述统计未必囊括其全部,但遗漏不多,大体足以反映清宫收藏翡翠器的基本情况。

试评清代"玉官窑"乾隆玉

试评清代"玉官窑"乾隆玉清代玉器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又一高峰。乾隆时代玉器代表了清代玉器的最高水平。乾隆时期玉器分为两大主流:仿古玉和时作玉。此外,还有仿痕都斯坦玉。时作玉是清玉的又一主流,形制丰富多样,图案、做工均很丰富。虽说清代玉器的艺术风格比战国、两汉时期的玉器显得柔弱无骨,但其琢玉技法却集中了历代之长,达到颠峰。清乾隆玉器除镂空花纹不磨棱角,其他玉器则抛光讲究,磨后呈蜡状光泽。

说说极品墨

说说极品墨作为文房四宝中的墨,是书写和绘画的重要材料。墨的优劣,不仅影响书画的艺术表现力,而且是书画艺术品保存和传播的重要因素。因此,墨有“有佳墨,犹如名将之良马”之美誉。墨,汉时陕西喻麋以产墨著名,故取姓“喻”。到了唐代,易水一带盛产名墨,故又改姓“易”。此外,墨的名号还有元香、陈玄、乌丸、乌金、麋丸、麋煤、乌玉块、洙四珍、黑松使者、元香太守天峰煤等。墨成为文房清玩的对象乃明代以后之事。

古纸巧鉴别

古纸巧鉴别纸上有了书和画,就担负了文化传播的使命,纯以文房清玩的形式藏至今日的纸并不多见。南唐李后主曾制澄心堂纸,这种彩色的笺纸传到乾隆时,弘历十分喜爱,下令仿造了“乾隆仿制澄心堂纸”。甄别古旧纸笺首先要确定年代,其年代大致分为清初、清中期、清末和民初四个时期,明天启至清康熙年间的好纸较少,嘉庆时期的纸笺多为仿前朝制品,所以乾隆时期的纸笺最为名贵。通常古纸偏厚,破碎后呈小块状,断面多有斜纹。

[网上展馆] 乾隆玉:精与美的完美体现

清乾隆白玉瓜瓞绵绵坠高5厘米,宽3.8厘米。清乾隆青白玉雕双羊摆件高13cm长14.5cm清乾隆青玉如意体长40.6、身宽11.3厘米。“乾隆玉”完美体现了玉器的“精”与“美”。“乾隆玉”,是乾隆时期仿古玉器的总称。特别是乾隆皇帝大力推崇玉器的还淳师古,于是出现了许多仿古青铜器玉器,参照商周青铜器形式,加以变通,而并非严格的模仿,加上宫廷造办处的精湛工艺,将玉器的价值充分体现了出来。

[网上展馆] 精美绝伦话匏器

[网上展馆]精美绝伦话匏器清乾隆匏器蕉叶如意寿字纹方瓶高23.8厘米。可见到了16世纪,带各种花纹、文字、诗词的范制匏器,已不罕见。清康熙时,匏器进入宫廷,成为皇家御用工艺品。现存的匏器实物和款识,以清康熙时期为早,有杯、盘、碗、壶、盒、瓶、笔筒、鼻烟壶、蝈蝈笼和乐器等器具。清代制匏工艺颇受皇家重视,康熙曾在瀛台的丰泽园内种植葫芦,并设专人管理。此时期匏器工艺已臻精致,品种齐全,式样新奇,纹饰丰富。